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等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得知: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其他依次为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甲霜灵.霜脲氰可湿性粉剂、25%丁吡吗啉悬浮剂。  相似文献   
12.
对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11份高代无性系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参试的11份高代材料中,产量高于37500kg·hm-2的品系3个,高于33000kg·hm-2的品系4个,最高达41445kg·hm-2;多数品系晚疫病抗性较当地主栽品种强;淀粉含量高于17%的优良品系4个,最高达20.589%;商品薯率高于85%的优良品系1份。  相似文献   
13.
恩施自治州马铃薯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恩施自治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气候条件优势、科学技术优势、交通优势、政策扶持优势等;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品种结构不合理、种薯质量不合格、农民的换种意识不强、种植规模小、劳动力缺乏、加工企业少,加工链不长等;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建立科技支撑平台、加大政府宣传、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种薯推广机构、引进扶持加工企业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铜梁麻羊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遗传多样性,鉴别其是否为一个新的山羊遗传资源,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8只铜梁麻羊线粒体D-loop区序列和川渝13个山羊品种的线粒体D-loop区共88条序列一起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铜梁麻羊线粒体D-loop区序列为1 212 bp,共发现39个变异位点,共定义出4种品种特有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度为0.015±0.010,单倍型多样度为0.700±0.008;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显示,铜梁麻羊与成都麻羊、黔北麻羊的遗传距离较大;聚类分析显示,铜梁麻羊与成都麻羊和黔北麻羊同在一个支系,但亲缘关系较远。说明铜梁麻羊在外貌和基因层次上均与现有的麻羊品种有明显的区别,很可能是一个新的山羊类群,值得进一步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资源分析,阐述了实现马铃薯产业化的优势资源,以及利用优势资源实现马铃薯产业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将2009年引进的彩色马铃薯品系在温室扩繁后进行正规的栽培试验,对各品系的生育期、植株及块茎的形态特征、晚疫病抗性、产量等综合性状进行分析,从中选出优良品系,为恩施州彩色马铃薯育种和下一年的正规试验提供材料和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AC0338和AC0151两份品系综合性状较优,有望成为恩施州彩色马铃薯主推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甘薯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测定与食用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品种甘薯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9种甘薯块根及相关土壤中7种重金属与4种农药残留含量。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绵粉1号含Pb达到692μg/kg,分别是其他品种的57.6~6.4倍;绵薯5号含Cd量是110μg/kg,分别是其他品种的6.87~1.38倍,是土壤含Cd量的17.9%;南紫薯008吸收六六六、滴滴涕、甲氰菊酯的量超过其他8个品种,分别是土壤相应农残含量的63.6%、125%、111%。根据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绵粉1号与绵薯5号、绵薯8号、绵薯4号分别Pb、Cd超标。考虑食用安全,应优选较少吸收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品种食用和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8.
试验利用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肥沃疏松条件 ,将“鄂马铃薯 3号”脱毒试管苗直接进入田间土床培育 ,在高密植栽培条件下 ,生产标准种薯。经 9个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 ,单位面积上的块茎数、无效薯增加 ,大薯率降低。3~ 5 0 g结薯率最佳处理是F、H和C ,分别占83 5 0 %、83 81%和 84 5 0 % ;10 ~ 30 g结薯率最佳处理是E和F ,分别占总数的 4 3 96 %和 4 6 86 % ,产量最佳处理是E和F ,分别为 15 0 0kg/ 6 6 7m2 和 15 83kg/ 6 6 7m2 ,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单位面积结薯数与单位面积移栽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y =196 6 6 + 0 98x(r=0 98 ) ;单株结薯数与单位面积移栽株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y=2 89- 0 0 0 2 2x(r =- 0 81 )。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CIP提供的26个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杂交组合的实生苗及其中选无性系进行了晚疫病鉴定。结果显示,实生苗阶段通过人工接种进行晚疫病鉴定筛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供试杂交组合后代的晚疫病群体抗性表现为中等,按照9级标准统计,各病级分布呈典型的水平抗性分布。统计分析显示,组合间晚疫病病情指数没有显著差异。无性系连续2年的鉴定结果差异亦未达到显著水平,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优良品系“395049.62”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CIP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优良高代无性系395049.62设计了微型薯、普通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4000株、6000株二种密度,施用尿素15kg、20kg二次追施的三因素、二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品系395049.62产量以微型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6000株、追施尿素15kg两次处理最高;大中薯率以微型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4000株、追施尿素20kg两次处理最高,其次是微型薯育芽带薯移栽、667m2种植4000株、追施尿素15kg两次追施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