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马铃薯青枯病菌的PE-ELISA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 ELISA (Post Enrichment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马铃薯青枯菌检测方法 ,较普通NCM ELISA方法灵敏度提高 10 0万倍 ,与DAS -ELISA、NASH等方法一样灵敏、可靠 ,特别是对处于潜伏期感染而没有表现出症状的马铃薯块茎的检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2.
将来源于国际马铃薯中心 (InternationalPotatoCenter ,ClP)PVX病毒毒源接种至烟草上 ,对表现明显症状的烟草叶片提取马铃薯病毒X (PVX)总RNA ,人工合成引物P1、P2 ,通过RT PCR扩增合成PVX cp的cDNA ,井将其克隆到pGEM T载体上。经限制酶谱分析后进行全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该基因由 714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 2 38个氨基酸 ,与文献 (分别来源于亚洲、非洲和欧洲 )报道的 4个 pVX cp基因相比同源性为 81%~ 95 % ,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均在 90 %以上。说明PVX cp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用内切酶将PVX cp基因自克隆载体 pGEM切下 ,定向插入到表达质粒 pBV2 2 0的启动子Pr、Pl的下游 ,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BV pvx ,为进行该基因的原核表达和抗血清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自田间采集的马铃薯病叶中提取马铃薯Y病毒 (PVY)总RNA ,人工合成引物P1、P2 ,通过RT PCR扩增合成PVY cp的cDNA ,并将其克隆到 pGEM TEasy载体上。经限制酶谱分析后进行全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该基因由 80 1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 2 67个氨基酸 ,与文献报道的 3个PVY cp基因相比同源性均在 90 %以上 ,且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均在 94 4 %以上。说明PVY cp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中国436个马铃薯审定品种的系谱分析发现,马铃薯祖先亲本中‘疫不加’、‘竹板’、‘工业’、‘兰芽’和‘早玫瑰’应为第1代亲本,而其衍生系如‘男爵’、‘胜利’、‘燕子’、‘白头翁’、‘米拉’、‘多子白’、‘卡它丁’和‘小叶子’应为第2代亲本。在审定的436个品种中,自行选育的379个品种涉及423个亲本,分别来源于国内品种、国内品系、地方品种、新型栽培种、北美资源、欧洲资源、CIP资源和其他,共8类,且其相应的核遗传贡献分别为97.5、107、10.5、16、27.5、71、33和16.5,表明国内品种和国内品系一直是贡献最大的类型,而地方品种主要以母本为主,外来资源如新型栽培种、欧洲资源和北美资源多以父本为主。为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利用多重引物系统,对278份国内育成品种(品系)和330份国外育成品种(品系)进行了细胞质分型。结果表明,T型和D型为主要细胞质类型,所占数量和比例分别为303个(49.8%)和243个(40%),其次为W、A、M和P型,分别为39(6.4%)、15(2.5%)、6(1%)和2(0.3%),但也发现部分育成品种的细胞质类型与其祖先母本不一致,未发现6种类型以外的其他细胞质类型。  相似文献   
25.
以四倍体马铃薯栽培品种‘合作88’培养12 ~ 15 d苗龄的幼嫩叶片为试材,提取高分子量基因组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部分酶切后回收100 ~ 300 kb片段,连接到载体CopyControlTM pCC1BACTM的HindⅢ位点上,构建了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该文库约由850 000个克隆组成,空载率约2.08%,保存在1 700个混合池中,克隆插入片段平均大小约为90 kb,覆盖单倍型马铃薯基因组约85倍。随机挑取6个BAC克隆连续培养5 d,提取DNA进行HindⅢ完全酶切检测,确认不同培养时间的BAC克隆的指纹图谱完全一致,表明文库较好的稳定性。BAC文库的构建为马铃薯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克隆、基因组测序以及比较基因组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但其受青枯病的影响严重,一直以来没有根本的防治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而进行遗传转化,培育抗病品种(系)将成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RNAi技术在研究基因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7.
 以马铃薯高抗青枯病基因型ED13为材料, 利用cDNA-RGA方法获得了青枯病菌处理和水对照处理之间的差异表达片段( KTI-like EST) 。该EST与kunitz2type抑制子基因高度同源, 属于kunitz-type抑制子基因家族, 是马铃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子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受青枯病菌的诱导, 12 h内启动表达, 48 h内表达量达最高。马铃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子基因参与马铃薯对病原的抗病防御, 推测所获得的KTI2like EST也可能参与了马铃薯的抗病防御。  相似文献   
28.
二倍体马铃薯(2n=2x=24)中存在大量优良抗性及品质性状基因,发掘和利用这些优良基因对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二倍体马铃薯基因组简单,易于进行遗传分析,因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二倍体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现状及其在染色体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功能基因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9.
利用重组CP作抗原制备出马铃薯A病毒的多克隆抗体,并将其用于DAS-ELISA检测。以p ET22b(+)为起始载体,构建了PVA-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ACP,重组菌BL21(p ET22b-ACP)经IPTG诱导表达出了分子量为30 k Da的特异性重组CP。利用高纯度重组CP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出了效价为1∶512 k的抗血清。以PVA重组CP为抗原,用间接ELISA与直接ELISA分别测定重组CP纯化抗体(Ig G)及其碱性磷酸酶标记物(Ig G-AP)的活性,用DAS-ELISA测定2种抗体的活性,目测及OD值测定结果表明3种ELISA测定反应都呈阳性。以PVA病毒阳性标准物为抗原,在上述3种ELISA测定中也呈阳性反应,重组CP多克隆抗体及其酶标抗体与PVA有较强的反应信号。利用重组CP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及其酶标抗体达到了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子基因StCYS1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及块茎酶促褐变的影响,本研究以超表达StCYS1和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MDS’植株为材料,对植株光合指标、根系发育、产量及块茎褐变情况、PPO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本研究发现,与野生型马铃薯植株相比,超表达株系的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根系更加发达,产量更高。与野生型相比,超表达株系块茎的酶促褐变减轻,PPO活性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游离酪氨酸含量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超表达StCYS1株系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了根系和植株发育,进而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的产量,超表达StCYS1有效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了游离酪氨酸含量,显著抑制了马铃薯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