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林业   6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免耕或少耕播种。近年来,在赤峰市政府及农牧业局的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做到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方法上完善、措施上  相似文献   
12.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和自我积累的。近几年来,赤峰市政府及市农机主管部门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不断在合作社中引进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使当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机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13.
竹材是粘弹性材料,在载荷条件下会产生弹性变形。以毛竹展平板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竹材表面砂光量对其硬度以及卸载后对竹壁回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展平竹板表面砂光量的增大,硬度先有上升的趋势,在砂光量为0.5 mm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竹壁的回弹率随着表面砂光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砂光量为1.5 mm后下降趋势变缓;同时,竹壁的回弹率也随着卸载后陈放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是增大趋势逐渐趋缓。  相似文献   
14.
2006年6月25日,浙江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浙江林学院主持的“制造柔性大幅面装饰微薄竹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验收和成果鉴定。与会专家听取项目汇报并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了质疑。经过有关专家的认真答辩,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和鉴定。  相似文献   
15.
蒸汽热处理马尾松木材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本地的马尾松为试材,采用自制的小型热处理木材实验装置进行高温热处理木材工艺实验.通过对热处理前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比较,探讨了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以及升温速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热处理马尾松木材的抗弯强度有显著影响,经热处理后的马尾松木材与未处理材相比,其顺纹抗压强度下降了1.823%~11.084%,抗弯强度下降了0.259%~34.451%,体积干缩湿胀率也有所降低.经综合分析并考虑到热源损耗及尺寸稳定性,得出马尾松木材的热处理最佳工艺为:热处理温度190℃,热处理时间2h,升温速度15℃/h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竹制品加工利用水平,以高温水为传热介质,在温度为120℃、130℃、140℃、150℃,160℃,时间为60min、90min、120min的密闭条件下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进行高温热处理,以饱和蒸汽压控制试验的压力环境,研究毛竹材在不同水热处理条件下颜色及平衡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毛竹材表面颜色由明黄色向深咖啡色转变,红绿色品指数(a*)略微上升后下降,趋向于绿色,黄蓝色品指数(b*)逐步下降,趋向于蓝色。总体色差(ΔE*)增大,明度(L*)下降,竹材平衡含水率下降拐点出现在140℃,与热处理时间相比,热处理温度对竹材颜色及平衡含水率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温水热处理对马尾松木材尺寸稳定性和材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的高温水热处理工艺(温度分别为140、160、180、200℃,热处理时间为1、3、5 h)改性马尾松木材,分析处理前后尺寸稳定性与颜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马尾松木材失重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增加,平衡含水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减小;马尾松木材在高温水热处理后,抗胀性减小,抗涨率的绝对值在处理时间相同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相同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大,说明其尺寸稳定性增强;木材颜色在处理温度逐渐升高、时间加长时,木材颜色由原本的浅黄色逐渐变深,最后变为深褐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木材胶合界面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材胶合界面的静态和动态力学行为,探讨树脂渗透对木材管胞壁层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木质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优化和增强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纳米压痕静态和动态力学测试技术(Nano-DMA),对针叶材火炬松与酚醛树脂(PF)、脲醛树脂(UF)胶黏剂所形成胶合界面区域各相材料的静态弹性模量、硬度、蠕变性能以及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等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静态力学行为方面,在界面区域,PF和UF渗透进入管胞壁层后,木材管胞壁的弹性模量( E r)和硬度( H )提高;经PF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 E r和 H 分别增加7%和26%;Burgers蠕变力学模型可有效描述胶合界面区域管胞壁的纳米压痕蠕变特性,经树脂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瞬时弹性模量增加,黏弹性模量和黏性系数减小;在保载初期,PF界面区域木材管胞壁的蠕变柔量约下降60%,UF界面区域木材管胞壁的蠕变柔量约下降58%。动态力学行为方面,随着加载频率增加,界面材料的储能模量( E ′ r)逐渐增大,而损耗模量( E ″ r)和损耗因子(tan δ)呈减小趋势;当加载频率为10 Hz时,PF和UF树脂渗透使得管胞壁层的储能模量分别增加16%和29%。【结论】胶合界面区域胶黏剂进入管胞壁层,对木材管胞的静态力学性能具有增强作用,同时胶黏剂可提高管胞壁的短期抗蠕变能力;木材管胞壁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而树脂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较低,经树脂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储能模量增加,但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呈下降趋势,可能对界面传递和分散应力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毛竹竹筒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高温饱和蒸汽软化工艺(软化温度为140、150、160、170、180℃;软化时间为4、6、8 min)对展平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材经软化后平衡含水率下降,展平后平衡含水率进一步降低;竹材的径向干缩率随软化温度上升和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竹材的弦向干缩率在竹材软化后随软化温度上升和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而展平后的竹材在140~150℃温度范围内弦向气干干缩率下降,在150~180℃范围内上升;竹材的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在140~170℃范围内上升,170~180℃范围内下降,且软化后未展平竹材的MOR和MOE均高于展平后的竹材。可得到结论,在170℃软化工艺下,竹展平板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