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林业   6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采用100℃干燥试验法进行的试验,获得了角香茶茱萸木材的主要干燥特性数据,便于开展其干燥工艺研究。同时,此法补充了观测干燥速度和扭曲的内容,较为完整和便于应用。结果表明,角香茶茱萸木材的干燥特性是:初期开裂的等级为1级,截面变形的干燥等级为2级。根据这些特性因子编制了角香茶茱萸板材的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82.
刨切薄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天然木材尤其珍贵木材的日益匮乏,人们一方面不断研究普通材仿珍贵木材生产人造装饰薄木;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竹材资源,不断地研究和开发竹材资源精、深加工产品。刨切薄竹就是新开发的产品之一。由于刨切薄竹保持了竹材特有的纹理,具有清新自然、真实淡雅的质感,它不仅可以部分代替珍贵薄木用作人造板、家具等的贴面装饰材料,以弥补珍  相似文献   
83.
根据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了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高寒草甸植物种类组成、高度、地上植物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土壤吸附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植被种类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植物高度和地上植物量与海拔均成负相关关系;在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壤深度,达到等吸附水量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84.
种子质量是种子企业赖以生存和竞争的命脉.加入WTO后,当前种子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种子市场的巨大压力.笔者从员工素质和质量控制人手,就如何加强种子企业的质量管理与种业同仁共同交流,以加速种子企业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5.
该文拟研究不同浓度的硝酸钾和硝酸钙对芍药切花瓶插过程中水分代谢和膜透性的影响,旨在为芍药切花的保鲜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切花芍药‘春晓’(Paeonia lactiflora‘Chunxiao’)和‘雪山紫玉’(Paeonia lactiflora ‘XueshanZiyu’)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瓶插的方法,在基本瓶插液(2%蔗糖(S)+200mg/L柠檬酸(CA)+200mg/L8-羟基喹琳(8-HQ))中分别添加不同的硝酸钾和硝酸钙,通过对水分平衡值和膜透性的测定,研究其对芍药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硝酸钾和硝酸钙两种物质均提高了芍药切花的吸水能力,缓解了膜透性的变化程度。‘雪山紫玉’以150mg/LKNO3处理效果最好;‘春晓’以200mg/LCa(NO3)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6.
速生杉木染料溶液渗透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常规条件下速生杉木深度染色工艺参数:染料溶液渗透方向、试件含水率、废料浓度、渗透剂加入量、染液处理时间对杉木染液渗透性的影响。通过系列单因素试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染料溶液渗透方向、试件含水率、染料浓度对渗透性影响较大,渗透剂加入量,染料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7.
速生杉木染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系列化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 ,研究常规条件下速生杉木染色工艺及工艺参数对木材染色效果的影响。染料溶液的渗透性是衡量木材染色效果的最重要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染料溶液的渗透方向、染料质量浓度和试件含水率对木材染色效果影响较大 ;渗透剂加入量及染料处理时间有一定影响。经优化 ,最理想的染色工艺为 :染料质量浓度 2 0 0g·L-1,试件含水率 30 %,染料处理时间 45min ,渗透剂加入量 1 0~ 2 0g·kg-1。图 2表 5参7  相似文献   
88.
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一种除水和空气污染外的新环境污染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废弃的竹粉进行回收利用,制备吸波性能较好的磁性竹炭,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也可解决废弃竹粉污染环境的问题。采用原位共沉淀、Fe2+/Fe3+混合液和NaOH溶液两步常压浸渍法制备磁性竹粉,并在1000℃下原位碳化,合成了α?/β?Fe/Fe3O4/Fe3C四相Fe/C复合材料(CF3)的磁性竹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以及矢量网络分析仪等研究方法可以看出,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成的CF3表面出现许多微孔,有利于实现电磁波的吸收,磁性竹粉炭化前后的饱和磁化强度由2.18 emu/g显著提高到67.00 emu/g。CF3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较好,其在5.72 GHz处具有最小反射损耗值,为-19.82 dB,匹配厚度为4.25 mm,有效响应带宽为13.76 GHz。研究表明,较好的吸波性能是由于α?/β?Fe/Fe3O4/Fe3C多相复合形成的连续网络结构可得到最佳的阻抗匹配特性,以及最大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能力。3种材料中磁性竹炭表现出最高的电导率,说明磁性竹炭的导电性能最好,具有较强的电磁波衰减能力。此外,在C?Fe3C、C?Fe和C?Fe3O4界面处的界面极化对提高微波吸收性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9.
饱和蒸汽热处理对竹束化学成分和结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竹材饱和蒸汽热处理的微观机理,并为竹材材性调控及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饱和蒸汽热处理毛竹竹束过程中,竹束初始含水率和热处理时间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结晶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绝干竹束与初始含水率为20%的竹束相比,其相对结晶度迅速由0.62降低到0.50;进一步提高竹束初始含水率,热处理产物相对结晶度变化不大,维持在0.48左右。同时,热处理使竹束结晶区晶层距离变大,粒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饱和蒸汽热处理会使竹束中产生宏观残余应力,导致晶格畸变,进而使晶格各向异性收缩。此外,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竹束中木质素含量逐渐提高,而半纤维素含量逐渐降低,处理50 min后半纤维素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71.8%,68.6%,84.4%,52.2%和87.1%。纤维素含量呈现先降低后提高再降低的趋势,热处理30~40 min后,竹束中的纤维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半纤维素热降解会产生大量乙酸,催化纤维素在非结晶区的降解,但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竹束中半纤维素降解越来越剧烈,导致纤维素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0.
高温油热处理对竹材淀粉含量及防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高温油热处理改性工艺对5年生新鲜毛竹材淀粉含量及防霉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甲基硅油为加热介质,在不同热处理时间(2,4和6 h)和不同热处理温度(140,160,180和200℃)条件下对毛竹进行高温油热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竹材中的淀粉含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热处理前后竹材微观结构变化,同时对比了不同油热处理工艺下竹材的防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未处理竹材的淀粉含量为3.16%,经过油热处理的竹材淀粉含量均少于未处理竹材,且淀粉含量随着油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200℃、6 h油热处理条件下,处理后竹材的淀粉含量为0.09%,相比于未处理竹材下降97.23%,高温油热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竹材中淀粉含量;通过SEM观察发现高温油热处理后竹材薄壁细胞组织发生变形破裂,竹材的渗透性提高,细胞腔中淀粉颗粒显著减少,且竹材纹孔及表面有油介质附着提高防霉性能;在竹材防霉试验中,经过油热处理竹材的防霉能力与未处理材相比均有提高。当热处理温度大于160℃时,防霉效果显著,且竹材淀粉含量越低,对霉菌的防霉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