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申黄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的方法育成.该品种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44%,硫苷含量27.81 μmol/g,种子含油率45.60%.2006-2008年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05.63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9.78%,产油量比对照"沪油15"增产11.32%.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PG华”为母本,以抗倒伏、耐落粒的双低品种“沪油17”为父本进行杂交,然后以“沪油17”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从BC,代开始选株自交,同时以显性核不育纯合型不育株为母本,对所选单株进行测交,最终获得基因型为RfRf的恢复系“HF06”。新选育的恢复系“HF06”含油率为44.4%,芥酸含量为0.0%,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为9.7μmol/g,抗倒性较强、耐落粒,成为较理想的显性核不育恢复系。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株型紧凑且携带显性核不育恢复基因的油菜新品种,本研究以株型紧凑的纯合两型系为母本,通过连续自交与株系定向筛选,获得株型紧凑、粒重和含油量较高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沪油3301'.为研究新恢复系所配组合产量优势,本试验以2个全不育系为母本,另选2个恢复系为对照,配置6个组合,比较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沪油3301'所配2个杂交组合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为探索种植密度对'沪油3301'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种植密度(12.0×104,16.0×104,21.3×104,26.7×104和33.3×104株/hm2),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生物产量降低,而小区实收产量先增后降,在26.7×104株/hm2密度下达到峰值,约2183.2 kg/hm2.  相似文献   
14.
"沪油18"是采用品种间杂交,低世代抗性鉴定和定向筛选育成的高产、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伏和抗冻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2%,芥酸含量0.33%,硫苷含量10.16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338.5 kg/hm~2,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4.1%。  相似文献   
15.
隐性核不育油菜全不育系"沪118A"制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隔离条件和不同母本移栽密度下进行了全不育系“沪118A”制种产量试验,以探讨其制种纯度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网罩大棚+放蜂条件下制种产量为770.40kg/hm^2,纯度达98.0%以上;在母本移栽密度为24万株/hm^2条件下制种产量为816.67kg/hm^2。  相似文献   
16.
向农03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在2005-2006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向农03平均产量分别为2815.5 kg/hm2和2 632.5kg/hm2,比对照沪油15分别增产19.1%和5.3%,种子含油量42.6%,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6 μmol/g.  相似文献   
17.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全不育系为母本,优良青菜自交系为父本,配置种间杂交种,并对菜薹作蔬菜食用的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与青菜新品种之间的亲和性.结果表明:全不育系间亲和性差异比较明显,显性核不育系比隐性核不育系亲和性高.选育出了菜薹产量高的甘白杂交组合2个,甘白杂交组合菜薹Vc含量明显较青菜薹高.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白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其花雪白,种子含油量45.0%,芥酸含量0.9%,硫苷含量18.0μmol/g,符合甘蓝型油菜的双低标准。沪白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种植,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310115。双低甘蓝型油菜薹(俗称油菜薹,下同)通常指其抽出的嫩薹,摘取15~20 cm菜薹作蔬菜.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法直接测定与用传统的化学方法测定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芥酸、蛋白质含量和含油率的效果。结果表明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测定具有快速、简便、样品用量少、无药品污染,准确度、精密度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随种植业结构调整,上海的油菜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但常规油菜品种的菜油中芥酸含量高达45%左右,亚油酸和油酸含量1低,使菜油营养价值欠佳;饼粒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高达100μmol/g以上,因对家畜有害不能作蛋白饲料喂养畜禽。为提高油菜产品品质,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自80年代初开始进行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工作,在先后育成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又低油菜品种“沪油12”和油菜“沪油14”的基础上,又育成高产、适应性广、较抗(耐)油菜菌病和病毒病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