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1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8个茎瘤芥杂交F1代及其亲本为试材,对茎瘤芥F1代瘤茎空心的遗传表现及其与亲本间、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F1代瘤茎空心率与空心指数均介于双亲之间,高空心率对低空心率、高空心指数对低空心指数均表现为不完全显性;F1代空心率与中亲值、高空心亲本值呈显著或及极显著正相关;F1代空心率、空心指数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时间和叶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2.
为探讨榨菜细胞质对其后代性状的影响,以3个榨菜正反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榨菜胞质对生育期、瘤茎产量、纵径、横径和菜形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瘤茎产量、纵径、横径和菜形指数受榨菜胞质影响均较小,主要受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3.
以7个胭脂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对肉质根色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叶重、根外露长对肉质根色素产量影响显著,对肉质根色素产量影响顺序为株高>根外露长>叶重.据此建议色素高产育种应在株高较矮和根外露较短的基础上,选择叶较少的品种.  相似文献   
24.
许明惠  李昌满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81-13382,13448
采用грисс试剂比色法,研究了VC对灰棕紫泥土亚硝酸还原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VC的加入降低了V0、Km和Vmax值,表明VC对土壤亚硝酸还原酶的作用类型表现为反竞争性抑制作用,但低浓度VC会减弱亚硝酸还原酶与底物亲和力,而加快产物与酶的分离。由于VC具有抗氧化作用,对土壤具有良好作用,作为安全、有效的反硝化抑制剂使用。  相似文献   
25.
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对照,对来源于四川盆地的6个茎瘤芥地方品种的熟期与产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6份品种资源的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雅兴菜头”产量最低;但“雅兴菜头”、“仁平菜头”、“小溪菜”的熟期明显晚于对照,“内江青菜”、“达县青菜”和“种都榨菜”明显早于对照,它们在遗传育种方面均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6.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验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不同氮水平下,茎瘤芥各器官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瘤茎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回归关系,瘤茎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酰胺态氮能显著提高产量,硝态氮极显著提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有机态氮则极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纯氮用量应为233kg/hm2,尿素施用应低于纯氮207kg/hm2,有机肥高于900kg/hm2,即应限制硝态氮的使用,控制速效氮用量,增施有机肥,才能达到既丰产,又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方式选育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并对其不育性等性状进行鉴定,为茎瘤芥特晚熟杂交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涪杂2号为不育源母本,与5个农艺性状良好、晚熟性强的茎瘤芥优良自交系(SJ20、SJ2-1、SJ4-16、SJ190-6和SJ320-3)进行杂交和回交,对回交7代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农艺性状、物候期、花器官特征、开花习性、育性及配制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等进行鉴定.[结果]经过1次杂交和连续7次回交,选育出5个不育度完全、不育株率100%的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即SJ20A、SJ2-1A、SJ4-16A、SJ190-6A和SJ320-3A.不育系在叶形、叶色、瘤茎鲜质量等方面与其保持系表现相同或相近,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但在3级分枝数量上,除SJ20A和SJ320-3A之外,其他3个不育系均显著大于其对应保持系(P<0.05,下同).每级分枝的长度各不育系显著或极显著(P<0.01)大于其对应保持系,具有更强的分枝能力.所有不育系均在3月下旬现蕾,较对照(涪杂8号)晚3~12 d,表现出强的晚熟性;其花器官与其对应保持系存在明显形态差异,其花瓣颜色更深,花药干瘪无粉,花朵在花枝上排列稀疏,开花前存在花柱外露的现象;其雄性不育性彻底,自交结实率和花粉活力均为0;以其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均为特晚熟性,其中13个组合比对照明显增产,3个优势组合(SJ190-6A×CSB228,SJ190-6A×CSB282,SJ4-16A×CSB228)分别比对照增产22.88%、29.32%和31.90%.[结论]5个新转育的茎瘤芥不育系SJ20A、SJ2-1A、SJ4-16A、SJ190-6A和SJ320-3A的晚熟性强,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不育性彻底、不育性状稳定,且配制组合杂种优势明显,可作为晚季栽培条件下茎瘤芥特晚熟杂交新品种培育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8.
十字花科作物开花主要受低温春化途径、光周期途径、自主途径和赤霉素途径的信号因子调节,但这些开花信号因子均汇集到开花整合子路径,最终调控开花时间。MADS家族在该发育途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发现AGL18是一个与开花整合子关系密切的MADS家族成员。综述了拟南芥和芥菜等十字花科作物AGL18在开花途径中的作用及其开花调控分子机制,并展望AGL18开花转变调控的研究方向,为十字花科蔬菜的成花转变及产品器官发育等分子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抗病小麦种质──涪农53川东南地处四川盆地的边缘,属冬小麦赤霉病重病气候区;同时也属白粉病常发区。我们利用中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早红10号配制的NPFP/75-T1121//早红10号组合,以田间自然发病为主,经过严格的定向选择,选育出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30.
杂交茎芥菜干物质和磷积累转运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弄清杂交茎芥菜干物质和磷积累规律,提出磷肥合理施用建议,采用了分期取样,化验分析,模型模拟的方法对茎芥菜杂交种JL92-3A×JL155干物质和磷积累及转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芥菜各器官干物质和P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其中干物质的旺盛积累期茎为15.3~20.2叶龄,根为12.7~17.0叶龄,叶为12.6~16.9叶龄;P的旺盛积累期茎为14.98~18.98叶龄,根为11.85~16.41叶龄,叶为12.3~15.94叶龄.各器官在干物质旺盛积累期积累干物质达65 %以上,茎高达85.4 %.各器官在P旺盛积累期积累的P高达65 %以上.叶向茎转运的干物质达4.4 %;转运的P达5.1 %,提出了在茎芥菜杂交种生产上磷肥施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