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4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苹果新品种‘苹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帅’苹果是以‘向阳红’ב胜利’杂交育成的中晚熟优良品种。果形端正,大小整齐,平均单果质量203.2g,果形指数0.84;果实浓红色,光洁靓丽,蜡质明显;果肉黄白色或浅黄色,质细,硬脆,多汁,香气浓,甜酸适口;采后硬度8.7kg·cm-2,可溶固形物14.6%,品质优;果实易着色,适宜无袋栽培;树体和果实抗轮纹病,耐瘠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42.
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过程中内源多酚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年生苹果(‘红玉×金冠’)自然实生树不同节位叶片、芽、韧皮部中的内源多酚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80节以下苹果实生树芽中检测不到根皮苷或不存在根皮苷,80节以上含量急剧增加,80节以上韧皮部和叶片中检测不到咖啡酸或含量极低。120节前后实生树韧皮部和芽中杨梅苷含量极低或检测不到,芽中的绿原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认为80节和120节是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的两个重要临界点。  相似文献   
4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分析了5株苹果杂种实生树(红玉×金冠)嫩芽中蛋白质含量随节位升高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节位升高蛋白质带发生变化,共发现6条阶段转变相关蛋白质带,分子量估算值分别为17.5、19、33、38、51和55 ku。其中55 ku蛋白质表现为定性变化,随着节位的升高,46节出现,之后保持不变,到达125节后又突然消失。17.5、19、33、38和51 ku等5种蛋白质是定量变化。17.5、33、38和51 ku等4种蛋白质在低节位时含量较低,到达一定节位时突然升高,到达较高节位时又突然降低;19 ku蛋白质在5株实生树上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但定量变化的临界点与上述5种蛋白质相同。  相似文献   
44.
45.
研究苹帅和苹艳对早期落叶病及轮纹病的抗性,对优化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调查和接种试验,对苹果新品种苹帅和苹艳的早期落叶病及轮纹病抗性进行了研究。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苹帅和苹艳的早期落叶病及轮纹病自然发病率极低;褐斑病离体接种试验和轮纹病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苹帅和苹艳具有很强的褐斑病及轮纹病抗性。  相似文献   
46.
1品种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28d左右,株高72~85cm,株型紧凑,植株塔形,叶片较少,浅绿色,结铃早,上桃快,结铃性强且集中,早铃重6.0g左右,疯权少,易管理。蕾铃脱落轻,经两年鉴定,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47.
苹果抗轮纹病机制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从苹果轮纹病的病原菌、侵染规律、寄主抗病机制以及抗病种质资源与育种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苹果抗轮纹病后代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利用指示植物检测核果坏死环斑病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我国的甜樱桃核果矮缩病毒检测时,发现有核果坏死环斑病毒,从而通过指示植物对该病毒进行了系统检测,记录了该病毒在不同指示植物上的症状特点,并提出不同检测时期的最佳指示植物种类和检测条件。  相似文献   
49.
木本植物个体发育过程都存在明显的童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难以成花,随着发育的继续,植株最终完成阶段转变,获得开花能力而进入成年阶段。研究人员就阶段转变已经从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已获得了大量信息。本文将主要综合关于阶段转变的分子方面的报道,说明木本植物阶段转变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0.
甜樱桃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甜樱桃红灯为材料,幼果用0.1%HgCl2进行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未成熟胚子叶进行诱导,在胚成苗后进行继代和生根培养。培养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2,4-D为2.0 mg/L时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为53.7%;愈伤组织经过数次继代后转移至MS附加6-BA 1.0 mg/L和NAA 0.1 mg/L培养基上可诱导体细胞胚的形成,诱导率可达81.0%.体细胞胚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可继续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