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果树设施栽培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在市场价格及高经济效益的巨大牵动下,得到迅猛发展,很快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在生产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作者在济宁市范围内就设施果树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棚架结构、栽培模式等方面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2.
猪丹毒是人兽共患传染病。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3个月以上的生长猪发病率最高,3个月以下和3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牛、羊、马、鼠类、家禽及野鸟等也可发病,但非常少见。人类可因创伤感染发病。猪丹毒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只有散发。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地方发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相似文献   
23.
以植物景观设计为理论基础,从兰科植物专类园中不同植物与多种园林要素的组合搭配等方面,对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于山兰花圃、旗山兰花苑进行调查,记录园内植物造景现状,并拍照记录。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市兰科植物专类园植物造景存在季相变化不明显、兰花配置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文中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具体并可实施的建议,旨在为兰科植物专类园的建设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德雷克海峡的微生物多样性,采集南极德雷克海峡表层海水,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获得可培养的酵母菌株,对其18S r DNA保守序列进行测序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45株酵母菌,属于9个属,12个种;其中,优势属为Meyerozyma属,优势种为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对所有菌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检测,发现23株酵母菌具有强烈的过氧化氢酶活性,13株具有弱过氧化氢酶活性,即可分解过氧化氢的菌株占总菌株数的80%。  相似文献   
25.
26.
将水分为13.0%±0.3%与16.5±0.3%的小麦以上干下湿和上湿下干两种方式放置于模拟仓中。以上干下湿方式混储时采用压入式通风(风向自下而上),模拟仓中小麦可以在6 d降至安全水分(13%以下);以上湿下干方式混储时采用吸出式通风(风向自上而下),模拟仓中小麦在10 d内降至安全水分。通风前后两种放置方式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与脂肪酸值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且色泽、气味与面筋吸水率均在宜存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机械通风降水可以有效降低小麦水分,保证小麦的长期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行为偏好的跟踪考察发现,浮躁、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等仍是他们行为偏好表征的主要趋势。因此,依托高校思想教育传统模式已难以完成教育和引导的职能。二者相融合的机制可围绕着:整合茶文化与职业观教育相适应的要素、多元化视角下在思政教学中引入茶文化、借助院系实训教学来形成知行结合模式、培育大学生品茗兴趣并满足其情感诉求、教师主导建立在线茶文化与职业观讨论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28.
银中杨是东北地区城乡绿化的优良杨树品种.本文从插前准备、穗条剪取时间、穗条准备、生根促进物质的应用、插后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银中杨绿枝扦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9.
以酿酒葡萄为实验材料,设计2 400、3 000、3 600、4 200m3/hm2四个不同滴灌量的膜下滴灌处理和3 600m3/hm2的不覆膜处理,在每次滴灌后每隔2d取20、40、60、80cm四个不同土层的土样进行烘干处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滴灌量下20~60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受自然蒸发和葡萄的蒸腾失水影响明显。在3 600m3/hm2的灌溉量下,覆膜处理下20~40cm和40~60cm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分别比不覆膜的处理高出15.60%和18.83%,说明覆膜处理比不覆膜处理能更好的保持土壤质量含水率,可以节约大量灌水。  相似文献   
30.
【目的】开展市域耕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与预测,是有效揭示区域性耕地利用格局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的重要途径,以期服务于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基于相对风险模型,构建“问题形成 - 分析阶段 -风险表征 - 分区防控”风险路径的耕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 2000—2018 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以广州市 2000—2015 年每隔 5 年的各指标数据为初始值,预测 2020—2025 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提出相应的调控与优化措施。【结果】2000—2005 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处于较低风险状态,其中 2000、2005 年耕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的平均指数分别为 0.3327 和 0.3272;2010—2018 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状态,其中 2010、2015、2018 年耕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的平均指数分别为 0.3296、0.3016和 0.3078。综合评价表明,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以低风险等级和较低风险等级占主导地位,较高生态风险区(Ⅳ区)主要分布在天河区、黄埔区,高生态风险区(Ⅴ区)主要分布在白云区东北部和黄埔区西北部。预测广州市 2025 年前耕地生态风险等级均处于低风险,2025 年耕地生态风险预测值为 0.2836。【结论】研究期内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状况呈现转好趋势,从 2000—2005 年的较低风险状态转为 2010—2018 年的低风险状态;未来短中期内,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状况将保持低风险等级,应持续协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