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产量、平均单果重、单株结果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红色素含量五个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除红色素一般配合力显著而特殊配合力不显著外,其余四个性状无论在模型Ⅰ或模型Ⅱ都显著。表明红色素含量这个性状主要是基因累加效应,而产量等性状既有累加效应又有非累加效应。根据估算遗传力来看,红色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遗传力比较高,而产量、平均单果重、单株结果数的遗传力比较低。所以对红色素、可溶性固形物在早期世代可进行选择,而单果重、单株结果数、产量在后期世代加以选择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2.
茄子新品种哈农杂茄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农杂茄1号是以T142为母本,以T72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早熟,植株长势强,叶绿色,茎紫色;果实长棒形,长25~28 cm,横径4.5~5.0 cm,果皮黑亮,绿萼,色泽好,果肉白色细嫩,单株结果10~12个,单果质量130~140 g,生育期110~115 d(天);高抗黄萎病;耐弱光,耐贮运;平均每667 m2产量5 000 kg以上,适合在各紫长茄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东农715是以642为母本,67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番茄一代杂种,高抗ToMV、叶霉病、枯萎病和黄萎病。大果型,单果质量230~250 g,成熟果粉红色,颜色艳丽,果面光滑美观,硬度0.61 kg?cm-2,耐贮运,丰产性好,保护地栽培每667 m2产量10 000~15 000 kg,耐低温,低温下果实膨大速度快且不易出现畸形果,适合全国各地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用RAPD方法对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7进行了分子标记,得到了2个标记,其中S429/650与Cf-7的遗传距离为5.3 cM,并对此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此片段长618 bp。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三省新的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鉴别寄主谱,对东北三省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进行分析鉴定。采集到的33个菌株主要为生理小种1.2.3、1.2、2.3、1.2.3.4和1.2.4,其中以小种1.2.3.4为主,而且1.2.3.4和1.2.4为新发现的生理小种。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需要引入新的番茄抗叶霉病基因,以培育出抗番茄叶霉病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已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DNA-A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TYLCV各中国分离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TYLCV全序列及CP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为番茄黄化曲叶以色列病毒(TYLCV-IL)各分离物所侵染,而西部和西南部内陆地区为番茄黄化曲叶中国病毒(TYLCCNV)各分离物所侵染。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TYLCV在进化上具有较强的保守性,但核苷酸突变位点(Pi)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却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因此针对TYLCV的严格保守区设计出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以多重PCR技术为基础的快速、高效、特异性检测TYLC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材料‘0946’、‘0949’为试材,用MS做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芽体分化、生根情况的影响,以建立一套适合的番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2.0 mg/L 6-BA+(0.1~0.2)mg/L IAA;以0.2 mg/L IAA诱生生根效果最好。该研究不仅针对该材料建立了番茄再生体系,同时也为利用番茄进行遗传转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类番茄茄LA1990与栽培番茄P180正反交都不亲和。其中,LA1990×P180杂交组合的不亲和发生在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的阶段,花粉管不能伸到胚珠内发生双受精。P180×LA1990杂交组合的不亲和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胚乳在胚发育的早期就瓦解,胚因缺乏营养最后死亡。  相似文献   
19.
番茄起源、传播及分类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番茄的起源、传播及分类作了简单回顾。番茄起源于南美,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南纬45°~北纬65°),Rick.C.M对其进行了较为完善的植物学分类。作者也对番茄的起源和分类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番茄与叶霉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叶霉菌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模式系统,文章从番茄叶霉病症状、叶霉菌侵入机制、番茄抗叶霉菌免疫系统及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互作等方面论述番茄与叶霉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并讨论和展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