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1篇
  5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滴灌施肥对红枣土壤水盐动态及光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新疆地区滴灌红枣土壤盐渍化的水肥高效利用,以当地8 a成龄枣树为供试材料,结合田间试验,研究水肥管理对滴灌红枣土壤水盐动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水平对萌芽新梢期、花期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0~40 cm);水肥耦合效应对全生育期红枣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0~40 cm和40~100 cm土层);0~40 cm土层,灌水和水肥耦合效应对全生育期土壤含盐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施肥对红枣萌芽新梢期的土壤含盐量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40~100cm土层,水肥耦合效应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高灌溉量(1 020 mm)对表层(0~10 cm)土壤保水性和盐分淋洗具有良好效果;增加施肥量会引起表层盐分升高;不同处理的土壤含盐量生育期末与试验前相比,均处于脱盐状态;灌水水平和水肥耦合效应对红枣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n和Tr均在W2F1处理(820 mm,200-100-150 kg/hm2)下达到较高水平,WUE在W3F3处理(1 020 mm,600-300-450 kg/hm2)较优,但与W2F1处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2.
膨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含水量的变化有关,通过室内试验对膨胀土的变形、强度以及膨胀参数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湿度应力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基于摩尔库仑准则的膨胀土弹塑性本构模型。依据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所提供的二次开发程序,给出了该膨胀土弹塑性本构模型二次开发程序过程的基本原理以及模型的程序框图。结合渗流软件计算的湿度场分布,进行膨胀土基坑边坡实例验算,验证了该本构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3.
以4年生的绿宝石梨为试材,进行了套袋对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套袋果的外观性状比对照都有明显的改善,果锈减少,果皮嫩,色淡黄。在减少果锈方面,定果后越早套袋效果越好 套袋越晚,果锈就越多。套袋种类以白色小袋+双层袋的"小林"袋为最好,其次是内袋黄色的双层袋好于黑色的双层袋。在内在品质方面,套袋时间早、内袋颜色浅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  相似文献   
154.
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 BYDVs)侵染引起的小麦黄矮病(wheat yellow dwarf disease)是世界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对小麦生产及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综述了BYDVs的生物学特征、分类地位、致病机理及抗性育种等相关研究, 并基于相关研究进展, 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抗性基因挖掘、加快优异抗病基因克隆、加强抗病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建议, 旨在为我国小麦黄矮病抗性育种及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5.
科占9号是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中籼常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2020-2021年2年区域试验均比对照增产,2021年生产试验,亩产量高达622.11 kg/亩,米质均为部标优质二等。该品种于202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  相似文献   
156.
Q两优粤五丝苗是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以全151S为母本,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选育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粤标5号为恢复系,于2016年配组,经2017-2018年连续2年多点测试后,于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57.
荃科优211是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三系杂交中籼新品种。该品种用自育三系不育系泰莲7A为母本、恢复系R21为父本于2015年配组,经2016-2017年连续2年多点测试后,于2018年申报安徽省杂交中籼组区域试验,2021年通过安徽省审定。该组合2020-2021年连续2年在安徽省肥东县、霍邱霍邱县及河南省固始县等地试种示范,多点种植平均产量为9.2 t/hm~2,产量高、抗性好,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