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6篇
  47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以甘蔗新台糖22号为材料,比较茎尖胚状体、茎尖与腋芽3种分化成苗繁育方法在不同时期接种、不同激素水平下的组培苗增殖速度、苗素质及脱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繁殖速度以茎尖胚状体分化苗最快,增殖5代后扩繁2589倍,茎尖297倍,腋芽104倍,培养基以6-BA 1.5mg/L+NAA 0.01-0.1mg/L增殖效果最好;组培苗质量与繁殖速度相反;出现不正常生长的苗类型有白化苗、细弱小苗、玻璃化苗、疯长苗4种,茎尖胚状体苗发生率1.77%,茎尖苗1.56%,腋芽苗0.31%;不同处理间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生根率茎尖胚状体苗75.3%、茎尖苗76.9%、腋芽苗76.6%,移栽成活率茎尖胚状体苗94.8%、茎尖苗95.4%、腋芽苗95.1%,生根培养基以NAA7.5mg/L+ABA 2.5mg/L最好;去除RSD、花叶病方面,以茎尖胚状体苗最好,RSD去除率95%、花叶病去除率100%,茎尖苗RSD去除率70%、花叶病75%,腋芽苗未能去除RSD、花叶病。应用茎尖胚性细胞再生植株,脱毒效果好,繁殖速度快,可克服目前脱毒苗生产中试管苗扩繁量小、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2.
通过上山实地采集调查以及实验室标本鉴定,对昆嵛山植物胶植物的种类及形态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昆嵛山植物胶植物共计39种,隶属15个科;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植物胶植物在工业、食品、生物制药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3.
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在广西区试概况及其高产示范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辐98-296是以桂糖91-131为供体,利用理化诱变方法选育而成的适宜旱坡地种植的甘蔗新品种.在广西区试中,其平均蔗茎产量为109.16 t/hm2,含糖量为15.64 t/hm2,分别比对照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CK1)增产18.24%、20.89%,同时也分别比新台糖16号(CK2)增产24.86%、26.98%;在生产示范中,其产量为103.61 t/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99.63 t/hm2)和新台糖16号(89.22 t/hm2)增产3.98%和16.13%.在高产示范中,其在凭祥点的产量为195.00t/hm2,比新台糖22号(149.25 t/hm2)增产31.49%;其在百色点的产量为186.77t/hm2,含糖量为28.60 t/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增产22.94%、23.54%.  相似文献   
104.
研究土壤重金属团聚体颗粒组微域环境的空间分异,对阐明土壤重金属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铅(Pb)在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分布及其与蔬菜吸收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选取22种典型土壤,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添加硝酸铅的方法,测定分析了这些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Pb含量及其与两种叶菜(苋菜和空心菜)Pb吸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粒径大小对于Pb在土壤中分布有显著影响:各粒级Pb含量为71.3~2245.4 mg· kg-1,根据各粒级组分分布,可计算出2~0.5 mm粒级Pb含量占全量的比例为1.21%~28.96%,0.5~0.25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1.98%~22.15%,0.25~0.05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3.29%~38.41%,0.05~0.002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4.94%~68.17%,<0.002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2.30%~56.50%.Pb在红壤等14种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随着粒径减少大致呈递增趋势,黏粒组的团聚体普遍呈现出Pb富集现象;在潮土等8种土壤中,Pb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呈现双峰分布趋势,在黏粒组和粗砂组团聚体中都出现富集现象.此外,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活性氧化铁等对不同粒级团聚体中Pb的富集系数有显著作用.粉粒组团聚体中Pb含量与叶菜类蔬菜Pb的吸收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5.
李松 《河北果树》2013,(6):14-14
<正>轮纹病症状轮纹病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实,叶片受害比较少见。树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20 mm红褐色病斑。病斑质地坚硬,中心突起,边缘龟裂,往往与健部组织形成一道环沟。第2年病斑中间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与健部裂缝加深,病组织翘起如马鞍状,许多病斑连在一起,使树干表皮粗糙。果实受害,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很快成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大,呈淡褐色或褐色,并有茶  相似文献   
106.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基肥减施后移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研究基肥传统施用(CK)、基肥减施后移至拔节期(T1)及基肥减施后移至大喇叭口期(T2)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植株氮营养指数、氮素积累、土壤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拔节期(V6)虽然植株氮营养指数低于1 (0.88),但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与CK差异不显著,且T2处理吐丝期(R1)到成熟期(R6)植株氮素积累量高于对照(+33.39%)。处理间收获期夏玉米行间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T2分别低于CK和T1处理41.85%和35.46%,深层8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T1和T2处理分别低于CK 78.68%和56.02%,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大喇叭口期(V12) 15~30 cm土层根系表面积密度为T2>T1>CK,其中T2和T1分别比CK高25.89%和36.17%,且T2处理30~45 cm土层根系表面积密度也较CK高68.59%。各处理间收获指数及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总体T2处理值最高,氮肥利用率比对照也增加12.13%。因此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夏玉米生产上应根据地力优化基追比,中高肥力农田玉米基肥可以适当减施后移至拔节期(V6)甚至大喇叭口期(V12),控前促后,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同时促进前期根系下扎。  相似文献   
107.
沼液曝气地下滴灌对大棚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沼液曝气地下滴灌对大棚韭菜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曝气地下滴灌技术明显提高了韭菜产量和品质,沼液浓度为80%和曝气系数为1.0时,产量最高,为3457.55 kg·(667m)-2,比对照增长28.53%;随着沼液浓度的提高,韭菜中Vc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在同一沼液浓度下,随着曝气系数的增大,Vc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其中以沼液浓度80%和曝气系数为1.0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Vc含量提高77.78%、可溶性糖含量提高91.20%、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70.59%.  相似文献   
108.
通过皮穰分离技术,将玉米秸秆去穰取皮后,以秸秆皮为刨花原料,落叶松单宁树脂为胶粘剂,选用两种典型的不同形态的刨花制造玉米秸秆刨花板;通过测试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分析研究了刨花形态对板材力学指标及吸水膨胀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原料破碎得越细越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刨花板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9.
人参生长的土壤理化环境决定人参的产量,良好的土壤结构能防止土壤侵蚀.试验研究了人参床土的土壤结构及持水性能,分析了老参地土壤物理性状恶化的原因,测定了人参床土颗粒组成、中千团粒、湿团粒、水稳性团聚体、微团聚体占干土重的百分含量及结构破坏率.结果表明:人参床土以物理性砂粒(>0.01 mm)为主,约占49%~63%,质地属于砂壤土.人参床土中>1 mm干团粒、0.5~2 mm水稳性团聚体、>0.01 mm微团聚体与产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床土的总孔隙度为55.78%~72.69%,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对产量影响很大.床土土壤容重、液相比例与产量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的相关,土壤容重在0.85 g/cm3左右时为最佳值,液相比例达到30%左右时为最佳值.明确了人参床土的持水特征.  相似文献   
110.
重庆市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推荐方法,对重庆市36座大中型水库富营养化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为36座水库中达到富营养的有17座,占调查水库的47.22%(中度富营养占11.11%、轻度富营养占36.11%);达中营养的有15座,占调查水库的41.67%;贫营养水库3座,占调查水库的8.33%,表明重庆水库富营养化严重.作为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的27座水库达富营养化的有14座,占51.85%;中营养水库11座,占40.74%;贫营养水库2座,表明重庆市饮用水源水质受富营养化影响严重.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