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大型菌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出已知的海南省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大型菌物名录281种。它们分别隶属于粘菌门、子囊茵门和担子菌门16目35科112属。研究标本存放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HIMGD)内。  相似文献   
22.
海南黎母山大型真菌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表简要介绍了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各科属的已知种类、组成和生态学特性及经济意义等。  相似文献   
23.
1985年7月和9月我们在粤北的始兴县樟栋水自然保护区以及阳山县秤架区太平洞又发现两种国内未见报道的可食红菇。 1.尖褶红菇Russula acrifolia Romagn.(Bull.Soc.Mycol.Fr.59:61,1943)。菌盖宽3—11厘米,平展中凹形至近漏斗形,  相似文献   
24.
羊肚菌味美可口,是名贵的菜肴,且它还具有益肠胃、化痰理气的疗效。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据了解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量甚大。但是羊肚菌在广东未见有记载。为此我们于今年三、四月份在粤北各地对羊肚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先后在曲江、阳山和连山等县的海拔400~500米阔叶林中发现了羊肚菌的分布。所采集的羊肚菌,均为黑脉羊肚菌(或称小顶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Bull.N.Y.Mus.1:19,1887)。其特征是:子囊果高11~25厘米,菌盖狭圆锥状,顶端尖,高5.5~10厘米,宽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中国西藏的5种虫囊菌:长泥甲葡雄菌Botryandromyces heteroceri (Maire) Tavares & Majewski;小间雄菌Cantharomyces platystethi Thaxter;真单体菌Eumonoicomyces papuanus Thaxter;普通虫囊菌Laboulbenia vulgaris Peyritsch;隐翅甲刺菌Rhachomyces philonthinus Thaxter,分别寄生于:Heterocerus sp.;Platystethus sp.;Oxytelus sp.;Bembidiom sp.;Philonthus sp.,其中真单体菌Eumonoicomyces papuanus Thaxter,为中国新记录种,普通虫囊菌Labouibenia vulgaris Peyritsch 是该地区的新记录种(沈亚恒,1998)。每种都附有显微结构图及详细的中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6.
以小鼠的肺指数为指标,研究广东虫草子实体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性作用.结果表明:与病毒组相比, 不同剂量广东虫草处理感染病毒小鼠的肺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其剂量为0.27 g/kg·bw时,肺指数抑制率可达22.1%,与病毒组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7.
介绍采自中国罗霄山脉南端湖南省内的一种可食用鸡油菌。通过详细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基于nrLSU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种是近年报道于东南亚热带地区(马来西亚)的一个鸡油菌新种——淡蜡黄鸡油菌(Cantharellus cerinoalbus)。此系该物种在我国首次记录,证明了该种可自然分布至东亚亚热带地区。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子实体小到中型;菌盖表面蜡质,易碎,淡黄绿色;菌褶在鸡油菌种类中相对较薄且没有或很少分叉及横脉;担孢子7.5~10(~10.5)×5~6.5(~7)μm。依此特征可与鸡油菌属其它常见种类区分。  相似文献   
28.
广东虫草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广东虫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利用优化的提取工艺对广东虫草子实体、子实体采收后的大米培养基、液体发酵菌丝体以及发酵液4种样品的多糖进行提取,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广东虫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 ℃、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3次、乙醇体积分数100%.子实体、大米培养基、广东虫草菌丝体及发酵液的精多糖含量有所差异,分别为:6.92%、5.40%、6.15%和3.42%.  相似文献   
29.
报道广东虫囊菌目的3个种:寄生于Periplaneta americrta(Linne)上的蜚蠊二托菌Herpomyces periplanetae Thaxter;寄生于Paederus sp.上的鸡冠状虫囊菌Laboulbenia cristata Thaxter和寄生于Nisotra sp.上的分裂虫囊菌Laboulbenia partita Thaxter。全部为广东新记录。每个种都附有显微结构图及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相似文献   
30.
川藏高原的两种疣柄牛肝菌李泰辉章卫民(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州510070)戴贤才(四川甘孜州农科所康定626000)戴安国(西藏蔬菜研究所拉萨850002)作者等曾受到四川省甘孜州科委食用菌资源调查项目资金和广东省科委援藏项目资金的资助,在有关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