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6篇
  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62.
63.
采用两因子二次正交回归设计方案,以播期(X1)、播量(X2)为调控因子,以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中麦349在关中地区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中麦349在关中地区种植,播期为10月中上旬为宜,播量为每公顷基本苗270万(269.460万)左右,即可满足该品种高产基础群体构建的需求,进而实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6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8-2019年度陕西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B组12个参试品种的产量、穗粒数、千粒重等12个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X12、X9、X6和X5等4个品种综合表现相对较好,这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同时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育种和品种区域试验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施氮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分配、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对氮肥的敏感性,以西农979和小偃22为参试品种,对其分别进行了五个水平的施氮处理,并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两个品种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各器官含氮量、分蘖成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茎鞘、穗轴+颖壳、叶中干物质转运量及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均呈减少的趋势,施氮后西农979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平均减少14.23%,小偃22平均减少18.50%;两品种器官含氮量均以籽粒最高,茎鞘最低,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两品种千粒重降低,穗数、穗粒数以及产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小偃22相比,西农979花前各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较低,但其具有更强的花后同化能力;施氮后,西农979在冬春分蘖与穗数增加方面均优于小偃22,产量提高幅度也相对较大,在施氮180 kg·hm-2时产量最高,说明西农979对氮肥反应较小偃22敏感。  相似文献   
66.
大穗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大穗小麦材料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提供参考,以小麦大穗品系9110192和多穗品系密穗矮秆为亲本,采用P1、P2、F1、F2四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杂交后代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穗粒数、穗粒重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穗长、小穗密度、穗粒数、穗粒重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与多基因共同控制;小穗数为多基因遗传,无主基因存在,各性状均不同程度受环境影响。穗长、小穗密度、穗粒数、穗粒重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2.14%、88.69%、62.71%、59.6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8%、3.19%、11.87%、13.1%。穗长与小穗密度受环境影响较小,早代选择可靠性较高,穗粒数、穗粒重受环境影响较大,应在稍晚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67.
研究甘薯不同器官绿原酸的提取及其提取液的抑菌作用.采用酸乙醇回流法从甘薯藤、叶和块根中提取绿原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用甘薯各器官的绿原酸提取液分别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甘薯叶和藤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较多;甘薯各器官绿原酸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得出甘薯各器官绿原酸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8.
西葫芦新品种青丰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丰是从国内外80余份种质资源中经筛选、鉴定,自交系选育,配制而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植株长势强,抗病,果皮浅绿色,网状,肉质细嫩较脆,667 m2商品瓜产量4 800~5 400kg,比早青一代增产15.2%~21.0%,已在山东各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9.
关中灌区灌溉模式对小麦绿叶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5种不同灌溉方案(B1:不灌溉、B2:浇越冬水、B3:浇拔节水、B4:越冬水+拔节水、B5: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研究其对小偃22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SPAD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开花至花后14 d SPAD值保持平稳,花后14~21 d呈缓慢减少趋势,花后21 d之后迅速降低,各处理SPAD值在花后21 d以后差异逐渐加大,成熟期测得不灌溉处理旗叶SPAD值最低、灌两水处理最高。各处理的NDVI值与SPAD值变化趋势相似,但NDVI值花后7 d就开始缓慢下降,花后14 d后迅速下降,各处理NDVI值在花后21 d以前无显著差异,之后不灌溉处理NDVI值下降速度最快、灌两水处理下降最慢。与未灌溉处理相比,各灌溉处理生育期延长、旗叶面积增大、株高增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增大,冬灌对个体发育、分蘖成穗作用较大,春灌对穗粒数形成作用较大,过多灌水对小麦生长及产量没有促进作用,关中灌区采用冬灌+拔节水灌溉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0.
[目的]为大穗型小麦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小偃22和大穗型小麦新品系41310为材料,调查了其冬、春总茎数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大穗型小麦成穗率低的原因。[结果]2品种的分蘖性能相近,41310的总茎数少于小偃22。在3月24日~4月28日的6个时期,41310的消亡总茎数分别较小偃22多49.5万、22.5万、40.5万、36.0万、72.02、65.5万/hm2。4月7日前后,41310和小偃22均有1个分蘖消亡高峰,其分蘖消亡值分别为351.0万和333.0万/hm2 而41310在4月28日前后出现第2个分蘖消亡高峰,分蘖消亡值达337.5万/hm2,使41310的分蘖消亡率达74.6%,成穗率仅为25.4%,穗数减少至423.0万/hm2。[结论]大穗型小麦41310的分蘖消亡速度较小偃22快,且较其多了1个分蘖消亡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