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棉花组织培养中异常苗转化为正常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秀兰  李凤莲 《作物学报》1991,17(5):392-393
棉花(G.hirsutum L.)和其它多种植物一样,在组织培养中经常出现异常苗,包括畸形苗和半透明玻璃状苗等。棉花异常苗产生的频率很高,尤其是经过液体悬浮培养的胚状体容易形成玻璃状苗。一般玻璃状苗经1—2个月培养后渐趋愈伤化,或发褐凋萎而死。因此,通常认为这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实现机械化对于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浙南城区农机化工作相较其他行业滞后的现状与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3.
采集25~28日龄的五指山小型猪(WZSP)胚胎原始生殖嵴细胞(PGCs),用于 WZSP生殖细胞(EG)建系培养技术研究。研究发现:以DMEM含15%胎牛血清、0 1 mol/L巯基乙醇等为基础培养液,分别添加生长因子20 ng/mL LIF、40 ng/mL hSCF、20 ng/mL hbFGF,以STO为饲养层,进行 EG培养建系,WZSP 3 d 可出现克隆,其克隆具有出现早,生长数量多,增殖快,成熟亦早,传代率高的特点。培养 7~10 d需传代或冷冻保存。EG类细胞冷冻、解冻后尚可复苏,并传至11代。若基础培养液不添加生长因子,培养 6~10 d后亦可出现 EG克隆细胞株,但其克隆具有出现晚、数量少、增殖慢等特点。研究中还发现25~26日龄的WZSP胚胎的原始生殖嵴小、不易观察、PGCs分离较困难; 27 ~ 28 日龄的 WZSP 胚胎的原始生殖嵴体积大、易观察、便于分离并可获得多量的PGCs。同时对PGCs进行了形态学、体外分化、AKP染色鉴定等研究。2002 年 9-12 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五指山猪保种场先后从22头超排处理的大白猪供体中,于配种后(当天为 0 d)5 5~7 d实施手术法获得252枚可用胚。将123枚胚胎显微注射WZSP的EG细胞,每枚注射5~15个细胞,与未注射的 103 枚混合分别移植给9头受体,平均每头受体移植胚胎25 11±5 11枚、含注射 EG细胞胚胎 13 67±3 57 枚,其中 7 头分别  相似文献   
54.
杨属白杨组种间核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属( Populus) 白杨组( Section Populus) 9种核型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银白杨( P.alba L. ) , 2n = 28 = 1M + 30m + 4 sm (1SAT) + 1 st (1SAT) + 2 t; 新疆杨( P. alba var. py ram idalis) , 2n = 38 = 1M + 24m + 6 sm + 5 st (1SAT) + 2 t (1SAT) ; 河北杨( P. hopeiensis Hu et Chow) , 2n = 38 = 1M + 25m + 8 sm + 4 st; 毛白杨( P. tomentosa Carr) , 2n = 38 = 1M + 27m + 2 sm + 6 st + 2 st; 欧洲山杨( P. trem ula L. ) ,2n = 38 = 27m (1SAT) + 6 sm + 5 st (2SAT) ; 银新杨( P. alba bolleana) , 2n = 38 = 1M + 24m + 7 sm (1SAT)+ 5 st (1SAT) + 1 t; 鄂西毛白杨(P. tom entosa var. Exi) , 2n = 38 = 26m + 5 sm + 4 st + 3 t; 喇叭1号( P. davidiana Dode CL alba21) , 2n = 38 = 3M + 23m ( 1SAT) + 6 sm + 6 st ( 1SAT) , B14 杨( P1 ×Zhongbainensis B14) , 2n = 38 = 22m + 6 sm (1SAT) + 7 st + 3 t。白杨组种间核型有显著差异, 说明它们的起源各异, 其核型特征为白杨组种间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秋石斛同源四倍体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秀兰  安东 《园艺学报》2009,36(8):1239-1242
 为了创制秋石斛同源四倍体新种质, 以秋石斛同株异花授粉种子为材料, 用组织培养方法,通过种子非共生萌发与原球茎诱导, 在原球茎发育的原胚期, 以低浓度混合诱变剂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用0.01%秋水仙素+ 5 mg·L - 1氨磺灵处理8~10 d, 四倍体(2n = 4X = 76) 诱变率达90%以上, 未发现嵌合体。与二倍体对照比较, 四倍体植株粗壮, 叶色深绿, 叶片宽厚。  相似文献   
56.
1危害 危害苹果,多从果实胴部或顶部蛀入,经2~3d从蛀入孔流出水珠状半透明的果胶滴,不久胶滴干涸,在蛀入孔处留下一小片白色蜡质物。随着果实生长,蛀入孔愈合成一针尖大的小黑点,周围的果皮略呈凹陷:幼虫蛀果后,在皮下及果内纵横潜食,  相似文献   
57.
棉花花药愈伤组织培养与胚胎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棉花花药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增殖受基因型、糖源、培养基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多次继代筛选后,棉花花药愈伤组织中可形成一种能分化出胚状体的胚性愈伤组织,并能产生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胚状体转入胚荫发培养基中,可萌发形成小植株。本实验获得了鲁棉6号小植株和Siokral-3及珂字201的于叶胚。  相似文献   
58.
基因工程棉花育种,美国开展的较早,成效明显。美国棉花基因转育工作起始于86年代中后期,其主要研究单位有Agracetus公司、Monsanto公司和Calgene公司。1987年Agracetus公司首次将外源基因导入棉花,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开创了棉花基因工程工作。经过6年来的努力,现已培育出抗虫、抗除草剂、抗旱、抗病等基因工程棉花。  相似文献   
59.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经济有效的措施,而培育抗病品种的关键乃在于抗病性鉴定方法的正确与否。本文报道了大豆品种资源与抗病转育后代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抗病性简便、迅速、准确的鉴定技术,其中包括病土的选用、种植管理、鉴定时间及病级标准等技术环节,将有助于从我国丰富的大豆资源中筛选出类型更多的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抗源材料,并加速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60.
棉花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是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等研究的基础。棉花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研究在70年代初就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但长期未有进展。直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