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275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156篇
  216篇
综合类   942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502篇
园艺   275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开顶式生长室模拟增温,研究了气温变暖对滇杨和川杨株高、生物量、芽数量、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增温增加了滇杨和川杨平均株高、干质量、平均节间长度,但川杨增加不显著;增温显著降低了滇杨和川杨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川杨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滇杨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增温显著提高滇杨和川杨净光合速率、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b含量,但川杨中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更显著。因此,滇杨和川杨可以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方式,适应温度变化;从2种杨树对增温的响应差异来看,高海拔川杨对气候变暖在生理上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宁夏扬黄灌区严重缺水、土壤瘠薄、肥力低下等问题,在玉米苗期穴施不同用量(0,30,60,90和120 kg/hm2)的沃特保水剂,并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研究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对土壤水肥状况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以探寻玉米滴灌条件下砂质土壤田的保水剂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0~100 cm土壤层贮水量随保水剂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保水剂90和120 kg/hm2处理使土壤贮水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4.0%和17.1%;施用保水剂60 kg/hm2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保肥和供肥效果最佳;施用保水剂不同量可促进玉米生长,施用保水剂90 kg/hm2处理对玉米吐丝期的促进效果显著.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保水剂60 kg/hm2处理对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增产和增收效果最佳,分别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41.8%,22.2%和33.9%.因此,适量穴施沃特保水剂可有效改善土壤水肥状况,实现玉米增产增收,以施用保水剂60~90 kg/hm2为最优,适宜于在宁夏扬黄灌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绿色防控技术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自农业部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以来,全国各地的绿色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为加大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保障烟区烟叶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平顶山浓香型烟区为例,从烟草抗性品种选择及生育期内各阶段(育苗期、空闲期、移栽期)的土壤保育与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技术汇集,明确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土壤修复和保育为技术核心,辅以物理、生物技术手段。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病虫害损失率及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开展陇南市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方法]以武薯3号为对照,选用Ln1201、2353、01-9-15-1、系143-白、87、混20、混7、20共8个品种进行试验;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筛选出综合表现好的品系。[结果]品系01-9-15-1综合表现好,建议2018年参加甘肃省联合区试及陇南市开展多点试验。品系143-白、混20、87、2353、20、Ln1201、混7需继续试验。[结论]该研究为参加甘肃省联合区试、品种比较试验和陇南市不同生态区域内多点试验提供可试材料。  相似文献   
995.
桃优香占为三系不育系桃农1A与优质常规稻黄华占配组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2等优质稻米;具有高产、优质、株型松紧适中、耐肥抗倒、分蘖能力强、后期落色好等特点,适合在湖南省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2015年6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96.
长武塬边坡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及入渗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土塬塬坡的水土流失一直是一个重要热点问题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长武塬边坡的刺槐、侧柏和草地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5月测定了3类样地0~30 cm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SOC)及土壤稳定入渗率(SIR)等土壤物理性质,探讨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和入渗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刺槐林地表层0~3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形维数(D)、SOC及SIR的测定结果为:2.63 mm、2.60、5.62 g/kg和10.40 mm/min;侧柏林地分别为3.67 mm、2.60、4.87 g/kg和5.41 mm/min;草地分别为2.44 mm、2.58、6.07 g/kg和12.45 mm/min。结果表明:草地和刺槐林地的土壤结构性状相对优良,SOC高且入渗能力强,有利于长武塬边坡地区的水土保持,侧柏林地虽具有一定的大团聚体塑造能力,但其土壤SOC和入渗能力相对较低,不利于降水的就地入渗。因此,建议适度种植常绿性(侧柏)树种,合理配置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997.
段亚玲  李景壮  王睿  廖朝选  杨一  陈恺  杨鸿波  谭红 《土壤》2017,49(3):500-504
为研究唑螨酯在环境中的行为特性,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唑螨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及淋溶特性,通过降解半衰期和比移值Rf来评价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唑螨酯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气条件下,在黄壤、水稻土和石灰土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1.5、96.3和84.5 d,唑螨酯在水稻土中较难降解,在黄壤和石灰土中中等降解;厌气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154.0、56.3和43.3 d,水稻土和石灰土中中等降解,黄壤中较难降解。唑螨酯在黄土、水稻土和石灰土中比移值Rf均为0.083,唑螨酯在3种土壤中均不移动,正常条件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综上所述,唑螨酯在土壤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应严格掌握其使用量和使用时期,同时建议加强对唑螨酯残留的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998.
枣树抗寒性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陕北枣区栽培的6个品种,以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经低温处理后,测定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较4种测定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3种方法测定的枣品种抗寒性基本一致,可作为枣树枝条抗寒性的鉴定方法,尤其是电导率法简便、快速、准确;而SOD酶活性变化在品种之间没有规律性,不宜用于测定枣树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减轻草兔(Lepus capensis)对新造幼林的危害,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和苗龄,通过网室模拟试验研究与观察,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桃(Prunus davidiana)、山杏(Prunus sibirica)、五角枫(Acer mono Maxim.)等18个造林树种遭受草兔危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兔危害程度与苗龄、树种和树种组成密切相关。3年生油松和侧柏、4年生五角枫危害较轻,4年生山桃和5年生刺槐不受危害;草兔对四倍体刺槐、刺槐和山杏的危害十分严重,被害率在90%以上;在油松或山桃造林中,适当栽植刺槐或山杏等草兔喜食树种苗木,能明显减轻草兔对油松、山桃等目的树种的危害。草兔对苗木的危害程度和表面形态因树种不同而异,对油松、侧柏以咬断主干、枝叶为主;对山杏、刺槐等则以取食树叶、啃食茎干树皮为主,啃食区域则呈现块状、带状分布。观察发现,草兔对林木不同器官的选择取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通常先取食叶片,然后啃食树皮。  相似文献   
1000.
2008年12月-2012年9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进行了11次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7属428种,其中硅藻门所占比例最大,为46.27%~59.42%,其次为绿藻门和蓝藻门,为21.73%~31.69%和7.03%~16.62%。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幅分别为(2.45~44.95)×104ind./L和0.050 5~1.282 mg/L,其中繁殖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0.465~38.58)×104ind./L和0.371 8~0.811 3 mg/L;育肥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665~11.82)×104ind./L和0.228~0.497 2mg/L;越冬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8.562 5~20.765 8)×104ind./L和0.225 2~0.558 8 mg/L。调查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变幅分别为3.807~4.375(均值4.094)和0.796~0.911(均值0.871)。两种浮游植物评价结果均表明调查水域为轻污或无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