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95~1996年进行杂交配组和种间远缘杂交,1997年开始并采用系谱法对其杂种后代进行筛选鉴定,淘汰雌雄异株及抗性差的单株.在F2杂种后代中得到两性花、抗病性较强且坐果率高的单株(取编号:NW213,母本是经过优选的东亚种野生毛葡萄雌能花优良单株,父本是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白玉霓'),通过2年的田间性状观察,该株系表现优良性状稳定、丰产稳产且品质优良.2002年春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后进行了测产验收和酿酒试验,并专门请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师孙军超和广西酿酒协会组成专家组对该株系酿的酒进行鉴评.2005年该株系命名为'凌优',已通过广西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开始在都安、罗城、玉林等地示范种植,并逐步扩大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22.
优良酿酒葡萄新品种NW196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野生毛葡萄远缘杂交种“NW196”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以1/2MS培养基附加6-BA1.0mg/L IAA0.1mg/L、6-BA0.05mg/L IAA1.0mg/L、IBA1.0mg/L 活性炭0.2mg/L分别较适宜对茎段腋芽的诱导、继代繁殖、继代繁殖、生根培养。用椰糠:塘泥=1:1作基质,组培苗假植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3.
四季蜜龙眼是从热带生态型龙眼中筛选出的新品种,具有一年多次开花结果特性,应用春季修剪和外源激素调控相结合的配套技术可对其进行产期调节,将果实成熟期调节至11月,避开龙眼采收高峰期,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4.
引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冬宝9号龙眼在广西南宁生长良好,2008年虽受到春季低温寒潮天气的影响,仍能正常开花结果,从引种初步表现看,该品种在广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优化龙眼AFLP银染体系中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3份龙眼品种和2份龙眼近缘植物龙荔为试材,通过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反应体系中的几个影响因素(DNA提取、酶切与连接、电泳与银染)进行研究,建立起龙眼AFLP银染分析体系。[结果]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DNA质量和浓度,发现提取的DNA吸光度A260/A280比值在1.8左右,A260/A230的比值大于2.0,说明所提取的DNA样品纯度较高,无蛋白质或盐类的污染。酶切与连接中采用37℃水浴5 h,然后转入65℃水浴2 h的方法能保证酶切充分,又能防止酶切过度。电泳和银染时用4℃预冷的显影液进行显影,可以降低显影速度。[结论]采用该技术体系得到的AFLP指纹式样清晰,重复性强,适宜用作龙眼品种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6.
‘桂葡2号’是广西毛葡萄与美洲种酿酒葡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酿酒葡萄新品种,粗生易长,花为两性花,平均单穗质量101.5 g,果皮呈紫色至紫黑色,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4%,出汁率为68.2%,果汁紫红色,具有浓厚的山葡萄特有的香气。种植第2年正常开花结果,种植第3年单株产量可达3.36 kg,折合平均产量为13 456.8 kg·hm-2;适宜在南方高温多雨的地区发展。尤其对广西丘陵、山地、石漠化石山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7.
葡萄酿酒新品种NW 196在南宁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西是东亚种群葡萄重要的原产地之一,近年来利用野生毛葡萄为原料酿造的葡萄酒供不应求,需要解决原料供应.广西气候条件不适宜欧亚种葡萄品种生长,而当地栽培的野生毛葡萄为雌雄异株且扦插育苗成活率低、果穗和果粒较小、浆果含酸量偏高、产量很低,不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28.
以毛葡萄雌能株为砧木,毛葡萄杂种后代196为接穗,进行组培微体嫁接及大田硬枝嫁接试验,并对砧穗接合部位愈合情况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无论是组培嫁接还是大田嫁接,其砧穗接合线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死细胞,接口无法形成正常的形成层,不能正常愈合,从而导致嫁接植株死亡,是嫁接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30.
介绍了余甘高接换种时间,接穗采集,砧木修剪,嫁接方法及高接前后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