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营养对鱼类生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亲鱼阶段的营养不仅影响亲鱼的性成熟、配子产生、繁殖力、受精率、受精卵的孵化率和胚胎发育,而且还影响仔稚鱼的质量和存活率;适当的营养可促进鱼类的繁殖性能,而营养缺乏或者过量将降低其繁殖性能。本文总结了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元素的含量和来源等因素对亲鱼生殖活动各个环节的影响,对饲料中一些关键营养素的供应提出了建议,并结合陆生动物的研究结果,对能量、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等调节鱼类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概括和推断。  相似文献   
5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FY-2E卫星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分析了2014年7月29日陕北出现的一次局地雷暴天气过程,基于雷暴发生的三要素讨论了中尺度不稳定与雷暴发生之间的关系、抬升与触发的异同以及天气系统与雷暴抬升机制之间的关系,并对产生雷暴机制的物理量和有利于雷暴发生的中尺度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是在条件不稳定层结下产生的,位势不稳定的建立有利于雷暴机制的形成与发展;雷暴发生区形成较强的湿度梯度,有利于雷暴发生区产生垂直环流。上升区在湿空气区,下沉区在干区,这个垂直环流圈的进一步发展反过来又维持了湿舌,是强对流的一种触发机制。有利的中尺度环境场和边界层辐合线的形成是雷暴的触发机制。高层的辐散场与短波槽的配置,有助于低层850 h Pa和地面辐合线触发雷暴。  相似文献   
53.
美洲鲥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杜浩  危起伟 《淡水渔业》2004,34(1):62-64
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隶属于鲱形总目,鲱形目,鲱科,西鲱属.别名有Common shad,Susquehanna shad,Delaware shad,Connecticut river shad,Potomac river shad,White shad,Buck shad,和Atlantic shad等.作为一种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美味的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美洲鲥曾被很多地区引种和驯养,导致了其广泛的分布.不同河流的种群不仅显示出诸如尾叉长、鳞片数目、椎骨数目等形态学上的不同,还显示出基因上的差异,因此可以视为不同的地理种群.Evpifanio(1995)和Brown(1996)通过mtDNA分析将北美洲的美洲鲥分为17个不同种群.目前,在国内也有单位在进行美洲鲥驯养试验,但还没有关于它的报道.  相似文献   
54.
源库关系调控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理摘除木薯叶片和薯块的方式调控其源库关系,研究不同源库条件下木薯的株高、茎粗、茎重、薯重、薯块数、淀粉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摘叶后木薯产量与摘叶数量呈显著负相关;摘叶后株高与摘叶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木薯定植90 d及以前摘叶处理块根数显著减少,而120 d及以后无显著影响;木薯定植150 d及以后摘薯,木薯产量与摘薯数量呈正相关,木薯定植120 d及以前处理无显著影响;木薯定植120 d及以前摘薯处理薯块数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准,木薯定植150 d及以后摘薯处理与块根数无显著关系;木薯薯重、薯块数、收获指数与茎重、薯块数、茎粗、薯块数、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5.
分别以糊精、小麦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预糊化玉米淀粉)、蔗糖、葡萄糖为糖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喂养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68.05 g±1.63 g)8周,研究饲料中糖源对达氏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糊精、小麦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组实验鱼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玉米淀粉组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最高。不同糖源对达氏鲟肥满度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肝体比和脏体比均影响显著(P0.05)。肝体比和脏体比最高的为葡萄糖组,最低的为小麦淀粉组。小麦淀粉组全鱼、肌肉和肝中粗蛋白含量最高,葡萄糖组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且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糊精、蔗糖和葡萄糖组全鱼和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α-淀粉组肝糖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α-淀粉组和葡萄糖组肌糖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和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和肌体和血液中糖水平呈正相关。不同糖源对达氏鲟消化道消化酶和肝丙酮酸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肝己糖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玉米淀粉作为糖源更有利于达氏鲟幼鱼生长。  相似文献   
56.
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现存2属3种,其中大鲵属(Andrias)有2个种,即分布于我国的中国大鲵(A.davidianus)和分布在日本的日本大鲵(A.japonicus);隐鳃鲵属(Cryptobranshus)仅有隐鳃鲵(C.alleganiensis)1种,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又称美洲大鲵。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例如水库修建、森林砍伐、矿山开采、化肥农药使用等导致隐鳃鲵科的物种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此外,过度捕捞使隐鳃鲵科的自然种群数量不断下降,甚至造成某些种群的灭绝。目前,隐鳃鲵科这3个现存物种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结合现有资料,分析、概述了隐鳃鲵科的生物地理学特点及其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旨在为其自然种群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是基因表达研究的常用方法,筛选达氏鲟(肌动蛋白()、18S核糖体RNA()共7个常用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 4个软件分析这7个候选基因在达氏鲟成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及性腺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7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定量PCR引物均可获得特异性扩增产物和理想的扩增效率。在成鱼不同组织中,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18S rRNA > > GAPDH > -actin > ;在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而不同发育卵巢最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是。本研究旨在为今后达氏鲟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及性腺的基因表达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采用递增流速法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野生洄游群体和人工养殖1龄、2龄群体的临界游泳速度进行测试,采用固定流速法和人工模拟鱼梯对野生群体的克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野生洄游组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35.73±6.56)cm/s与养殖1龄组(31.66±9.97)...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以淡水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升盐的方式实施海水驯化实验,对驯化过程中不同盐度下中华鲟幼鱼渗透调节器官鳃、肾和肠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了解各器官在渗透调节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在海水条件下存活率达100%;海水驯化过程中,随着盐度的升高,中华鲟幼鱼鳃小片宽度显著减小(P<0.05),相邻鳃小片间距、泌氯细胞直径显著增加(P<0.05),表明中华鲟幼鱼从淡水环境逐渐向海水环境适应过程中,通过改变鳃小片宽度及相邻间距,加快机体与外界水氧交换量,增加泌氯细胞大小,提高细胞代谢水平,以应对海水环境的高渗透压。同时,中华鲟幼鱼肾小球长径在海水驯化过程中显著减小(P<0.05),同时数量也略有减少,表明中华鲟幼鱼通过降低肾脏的滤过功能减少机体水分丧失,以适应外界环境渗透压的变化。肠道组织结构未观察到明显变化。研究表明,中华鲟幼鱼具有较强的海水适应能力,渗透调节器官主要通过改变鳃小片宽度和间距、泌氯细胞大小及肾小球大小和数量来适应海水盐度变化。  相似文献   
60.
不同颜色色板对梨园昆虫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梨园害虫诱集效果较好的粘虫板,选用黄色、红色、绿色、紫色、蓝色、灰色、白色和黑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梨园内昆虫进行诱集。结果显示,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害虫种类8科10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较好;其次为绿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7科7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也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半翅目昆虫的趋色性较强,诱集数量最多,适合选择色板诱集防治。黄板和绿板对梨园天敌有一定影响,在梨园使用时应适时适量选择性使用。本研究为利用粘虫板在梨园进行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