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1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火炬松Pinus taeda生长和松脂产量相关功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筛选与分析,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火炬松cDNA文库进行整理、比对、剪接、注释,挑选出与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及蒎烯合成相关的非重复序列基因(Unigene)作为候选基因片段,利用MEGA5.0和DnaSP4.0软件对火炬松36个单株的8个候选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结果]所测序列总长为5 177 bp,检测到184个SNP位点,平均36.9 bp的基因序列中出现1个SNP位点,其中123个为非同义突变、61个为同义突变SNP位点.核苷酸多态性πa和θw分别为0.020和0.016.对8个候选基因片段内SNP位点进行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随着核苷酸序列长度的延伸,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在基因内部迅速衰退(R2≤0.2).[结论]在火炬松中,基于候选基因内SNP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作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是桉树重要的杂交亲本优选树种,因其树干高大,给花粉收集、人工控制授粉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何通过多效唑处理实现尾叶桉育种园亲本矮化、促进亲本开花是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以育种园内修剪矮化的尾叶桉亲本为试验材料,对多效唑施加量、施加次数、施加方式等的矮化促花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处理16,即2019年11月1次根施29多效唑的花枝数量为38,花苞数量为300,综合评价值为0.55,为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23.
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1.5代改良种子园42个无性系共951个单株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调查和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5%~47%,平均变异系数为32.6%.无性系间在生长和形质性状上的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P<0.05),无性系间的方差分量为0.04~13.15.树高、胸径、冠幅、分枝角度、分枝数和分枝粗细的重复力介于0.23~0.34之间,表明它们在单株水平上受到中等水平的遗传控制.生长和形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除通直度与冠幅、分枝数相关系数以及分枝粗细与分枝角度相关系数较低外,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采用遗传值综合评分法筛选出6个优良无性系:28、3、4、23、33和22,这6个优良无性系的胸径比42个无性系总体平均值高出24.11%.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获得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序列,分析其在不同水肥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及在尾叶桉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研究该基因与尾叶桉抗逆性的相关性提供基础。【方法】根据巨桉E.grandis的PA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基因克隆、测序获得尾叶桉PAL基因序列;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水肥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PAL基因组全长4 507 bp,包括166 bp的5′非编码区、411 bp的3′非编码区、2 172 bp的氨基酸编码序列(由2个外显子组成,分别为422和1 750 bp)和1 759 bp的内含子区域。PAL基因在AT4处理中表达量最高,在AT5处理中表达量最低。尾叶桉PAL基因与巨桉具有高度相似性。尾叶桉PAL基因的SNP位点主要集中在内含子区域,可见尾叶桉PAL基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保持着稳定的遗传。【结论】获得尾叶桉PAL基因全长4 507 bp,该基因具有遗传稳定性,且可能在尾叶桉抗逆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试验以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无菌苗为材料,通过筛选基本培养基、低 pH 水培、添 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凝固剂、不同浓度蔗糖、不同褐化剂来探讨鳞茎组织培养中抑制褐化的有效方法。 结果表明:朱顶兰在 MS 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较好,褐化程度最低;低 pH 水培显著影响朱顶红的生 长与增殖,且不能有效抑制朱顶红鳞茎褐化;以琼脂粉 A 为凝固剂,半固体状态,附加 30 g · L-1 蔗糖的 MS 培养基有利于朱顶红鳞茎的抗褐化和增殖;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 1.0 g · L-1 活性炭可有效抗褐化。因 此,朱顶红鳞茎继代过程中适宜的培养条件为:MS+2.0 mg · L-1 6-BA +30 g · L-1 蔗糖 +1.8 g · L-1 琼脂粉 A 或 MS+2.0 mg · L-1 6-BA +30 g · L-1 蔗糖 +6.0 g · L-1 卡拉胶 +1.0 g · L-1 活性炭。  相似文献   
26.
【目的】有效评价和利用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2代种子园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方法】对广东省龙眼洞林场2代种子园内56个红锥无性系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56个红锥无性系的10个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1%~47%,平均变异系数为28.2%。树高与胸径、冠幅与树高、胸径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分枝数、分枝大小与叶片疏密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分枝角度、尖削度与分枝大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10个性状可以综合为3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根据系统聚类将56个红锥无性系划分为4个组。【结论】不同红锥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间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为开展红锥种内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
广东含笑苗期生长基质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广东含笑苗期18种基质处理栽培试验,比较不同基质对广东含笑苗期生长的影 响,以期筛选出育苗效果较好、容重较小、配制简便、成本较低的环保型基质,为广东含笑苗木培育和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基质中广东含笑苗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运用生长量多重 比较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配方基质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广东含笑经过8个月不同 配方基质处理栽培,18种基质的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为0.85~1.45 g/cm3和35.93%~54.44%。pH为4.47~7.76,各基 质的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5.65~62.9 g/kg、0.3~2.740 g/kg、12.7~138.0 mg/kg;不同配方基 质对广东含笑苗高和冠幅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苗高和冠幅与SPAD值、叶面积与容重、阳离子交换量CEC 和电导率EC呈正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和pH值呈负相关;广东含笑适合在容重大,pH值较小,有机质、全N和 速效钾含量低的基质中生长。【结论】处理M08(黄心土∶蛭石比例为3∶2)和M07(黄心土∶珍珠岩比例为 3∶2)的综合生长量分别比对照高出10.19%以上,容重分别比对照低9.72%以上,建议以上两种基质为广东含笑 育苗的首选基质。  相似文献   
28.
以韶关地区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103个无性系为研究材料,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尾叶桉7月生树高(H7)、18月生胸径(D18)、18月生材积(V18)和18月生耐寒性指数(C18)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同时通过综合指数选择法对18月生尾叶桉无性系进行早期选择.结果 表明:尾叶桉无性系早期生长较好,D18、V18和C18平均值分别为5.4 cm、1.30 m3和0.37;尾叶桉H7、D18、H8和C18在无性系间的方差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方差分量在0.05~1.01之间,剩余方差分量介于0.02~1.76之间,其无性系重复力在0.45~0.94之间,单株重复力在0.14~0.78之间,说明尾叶桉无性系的大部分性状不仅受遗传影响,还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除C18与生长性状相关系数不显著外,生长性状间表型与遗传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达0.8以上.以18月生生长与耐寒性状进行早期选择,综合评选9个优良无性系ZQUA9、ZQUA22、ZQUA44、LDUB94、ZQUC14、ZQUC17、ZQUA34、LDUC1和ZQUD1,入选无性系的H7、D18和C18均值分别比对照(DH3229)高出0.32 m,0.68 cm和0.39,达13.18%、13.01%和136.27%.尾叶桉生长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通过菌袋培养棘托竹荪试验,对比了不同基质硒含量对菌丝体生长速度及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基质配方比用传统生产常规的木糠加麦麸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可增加15.9%,在传统配方基质培养下,菌丝体长至满袋的时间为85 d,而改良配方基质菌丝体满袋时间只需要70 d;用改良配方基质添加外源硒的含量在0.5~4.0 mg/kg时,可促进菌丝体的生长,最佳配方在1.5个月内菌丝体长至满袋;基质硒含量为1.0~2.0 mg/kg时,菌丝体生长最快,质量约1.8 kg的菌袋在培养时间为50 d时各个配方均能完全长满。在培养基质中添加适量的外源硒肥对提高棘托竹荪菌丝体先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0.
土壤水肥胁迫对尾叶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性系幼苗为供试材料,通过2因素3水平控制土壤水分和养分,测定了不同水肥处理下18个月生尾叶桉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水肥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越低或养分含量越高,尾叶桉幼苗的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PSⅡ的非环式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Φ_(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量子产量(ETR)参数值就越高;尾叶桉幼苗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呈现升高趋势,说明尾叶桉幼苗能通过热耗散消耗过剩光能,避免光合机构受到破坏;尾叶桉在不同水肥处理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值较低,非化学猝灭系数(NPQ)较高,说明尾叶桉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热耗散,表观电子传递速率较高表明尾叶桉属于较高光呼吸的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