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69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7篇
  38篇
综合类   21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研究云南撒坝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高致病性毒力岛(HPI)致猪源巨噬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本试验以云南撒坝猪致病性大肠杆菌HPI阳性株感染猪源巨噬细胞为切入点,从云南楚雄州某规模养殖场采集撒坝猪仔猪黄白痢的粪便,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PCR技术对HPI irp2基因进行检测,分别以HPI阳性株(HPI+)和阴性株(HPI-)感染巨噬细胞,并设立LPS+ATP组和空白对照组,于0.5和6 h收集各组细胞及其上清。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Caspase-1、IL-1β和IL-18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pro-IL-1β、pro-IL-18、IL-1β和IL-18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经PCR检测成功获得HPI irp2基因阳性株,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后发现HPI+组、HPI-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aspase-1、IL-1β和IL-18 mRNA表达水平均呈上调趋势,且HPI+组高于HPI-组。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PI+组和HPI-组pro-IL-1β、pro-IL-18、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量普遍呈上调趋势,且HPI+组均高于HPI-组。结果表明,云南撒坝猪致病性大肠杆菌HPI可通过上调猪源巨噬细胞中Caspase-1、IL-1β和IL-18 mRNA的表达量促进猪源巨噬细胞炎性因子IL-1β和IL-18的释放,诱发炎症,最终促进猪源巨噬细胞发生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52.
以金针菇干燥制粉后添加于韧性饼干,采用感官评定和质构分析方法,研究了菇粉添加量及配料组成对饼干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韧性饼干的最佳配料组成为以低筋面粉100 g为基准、金针菇粉2.5%、盐1%、小苏打1%、碳酸氢铵0.5%、内酯1%、糖粉25%、水5%、牛奶3%、油13%、鸡蛋25%。该研究为金针菇在韧性饼干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高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以发病速度快、高传染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主要流行特征,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流行,中国、东南亚国家、日本、韩国、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流行特别严重。虽有商品性的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但由于疫苗质量、流行毒株变异快、受免疫程序影响等诸多因素导致PED防控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养猪行业的发展。目前,PED暴发后,猪场普遍采取对母猪人工返饲进行应急处理,用发病仔猪的病料(病原体)返饲母猪,仔猪可以通过哺乳获得母源性抗体,返饲成功案例国内外多有报导,效果明显;但是我国大多数的猪场技术人员对于人工返饲技术不掌握,难以实现科学、安全的返饲防控。文内就PED的母猪返饲技术原理、人工母猪返饲操作及返饲的利弊进行综述,为探索仔猪PED的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正一段时间以来,猪场在貌似平稳的"繁荣"景象掩盖下持续忍受着一种莫名的刺痛和不安,母猪流产、产弱仔,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难养,猪场呼吸道病久治不愈,猪瘟、伪狂犬免疫抗体上不来等一直是猪场挥之不去的隐痛,特别是近期,猪场流感有愈演愈烈之势,更是让猪场经营者寝食难安。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很大程度上是蓝耳病这个神秘疾病惹的祸。1蓝耳病在猪场流行现状与危害据调查,保育期6~10周龄是我国猪  相似文献   
55.
育插机械化技术是一项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这项技术很艰难.以凌海市插秧机的热销和过季旺销为例,指出要突破农机推广的瓶颈,必须创新推广方式,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推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6.
以某款商用车车身为例,通过CAE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验证车身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原始方案进行初步分析得出,扭转刚度及弯曲、扭转变形率均满足要求,而弯曲刚度不满足要求。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出刚度薄弱点,然后针对薄弱点制定两个加强方案,最终确定以增加加强板的方案进行优化车身刚度。此案例分析可为后续其他车型车身刚度优化设计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57.
以高粱无菌苗幼叶为试验材料,对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影响悬浮细胞生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叶在MS(Murashige and Skoog)+2mg/L 2,4-D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经2~3次继代筛选后获得了浅黄色、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于25±1℃、黑暗条件下,经45~60d的悬浮震荡培养建立了高质量的细胞悬浮系,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密度可达6.45×10 5~5.08×10 6个/mL以上,活细胞率可达72.76%,近圆细胞率可达87.50%;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激素种类和水平对悬浮细胞生长状态有很大的影响,相比1/2MS培养基,MS培养基为适宜的培养基,2,4-D对保持细胞系的稳定增殖至关重要,适宜的浓度为1mg/L;培养液中加入0.5mg/L KT或6-BA会造成悬浮液褐化,影响悬浮细胞的生长;最适宜的细胞悬浮培养基为L2培养基(MS+1mg/L 2,4-D,30g/L蔗糖,pH5.8),震荡培养转速为110~120r/min,继代周期为7d,新旧培养基的接种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58.
旨在分离鼠伤寒沙门菌烈性噬菌体,为控制该病原菌感染或污染提供生物制剂。以1株从市售散装牛奶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性鼠伤寒沙门菌为宿主菌,采用人工诱导方法,连续1周每日给3只试验鸡饲喂宿主菌悬液,7 d后,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试验鸡粪便中分离培养噬菌体,并对其效价、核酸类型、宿主谱、热稳定性与酸碱耐受性以及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命名为KM104。该病毒在体外高效裂解同源宿主菌株及另1株受试鼠伤寒沙门菌,形成清晰透明、直径约1 mm圆形噬菌斑,核酸类型为DNA,基因组约为28 kb,最佳感染比(MOI)为1∶10,对宿主菌感染的潜伏期约为6 min,70 min时效价最高,达4.6×108 PFU·mL-1,在20~60℃、pH2.0~8.0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并有效减轻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小鼠十二指肠组织损伤。结果提示,噬菌体KM104能在体内外高效裂解鼠伤寒沙门菌,且增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其耐酸特性利于抵御胃酸的分解,具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手术证实成人胃肠道穿孔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0例,十二指肠腹膜后段穿孔1例,空回肠穿孔6例,阑尾穿孔3例,结肠穿孔2例。提示穿孔部位CT征象有:气腹、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积液、穿孔部位局限性肠壁增厚和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螺旋CT不仅能确定有无胃肠道穿孔,而且能初步判断其穿孔部位。其中局限性肠壁增厚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邻近腹腔、腹膜后间隙积液为诊断穿孔部位较为特异性征象。  相似文献   
60.
巴里坤湿地位于巴里坤山与莫钦乌拉山之间高位谷盆地.天然湿地为谷盆地底部东高西低长条状平原,由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组成.本次调查范围东起柳条河S302线大桥,西至巴里坤湖西的黄土场,南北至山地洪积倾斜平原农作区,面积约92 600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