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研究缺硼对黄瓜幼苗光合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培法,以川绿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缺硼对黄瓜幼苗的叶面积、光合速率、Rubisco酶活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缺硼处理抑制了黄瓜幼苗的根、茎叶生物量的增加,增加了冠根比,减小了叶面积;在缺硼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中的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增加,蔗糖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Rubiso酶活性和叶绿素a、b含量明显减少,而叶绿素a/b变化不明显。【结论】缺硼通过增加叶片中的碳水化合物,降低Rubisco酶活性,减少光合色素,进而降低光合速率来抑制黄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2.
选取60±1.5 kg、90.0±1.5 kg杜长大(D×L×Y)生长育肥猪48头(公母比例为1∶1),通过对平均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进行比较分析,考察蛋白和能量水平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60~90 kg瘦肉型生长育肥猪ADG、ADFI和F/G均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90~120 kg生长育肥猪ADG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ADFI、F/G影响显著(P<0.05)。60~90 kg、90~120kg阶段杜长大生长育肥猪适宜的能量和蛋白水平分别为13.90 MJ.kg-1、15.90%和14.62 MJ.kg-1、14.90%;多元回归分析得到90~120 kg瘦肉型生长育肥猪DEI、CPI与ADG的回归方程为:ΔW=-12.772DEI+23.467CPI+351.156(R2=0.881,P<0.05)。  相似文献   
23.
农业综合开发是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村繁荣、推动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途径。芷江侗族自治县自1995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874万元,共组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7个,产业化经营项目9个,改造中低产田13.6万亩,新增优质超级稻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  相似文献   
24.
张军  于沛  杨兵  廖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83-18086
[目的]探讨重金属镉(Cd)对2种堇菜Cd耐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和理化测试比较分析宝山堇菜和长萼堇菜的Cd积累、根伸长率、MDA浓度以及抗氧酶活性。[结果]在300μmol/L Cd添加溶液中生长12 d后,宝山堇菜和长萼堇菜地上部积累的Cd分别为2 595和3 330 mg/kg,说明它们都具有较强的Cd吸收能力;300μmol/L Cd处理,显著抑制长萼堇菜根伸长率和显著增高该植物MDA浓度,对宝山堇菜根伸长率没有明显影响和明显降低该植物MDA浓度,说明宝山堇菜具有更强的Cd耐性;2种堇菜的SOD、POD和CAT活性与中、低浓度(5、50μmol/L)Cd处理浓度没有线性关系,一般在100或300μmol/L Cd添加组中达到最高值,但在500μmol/L Cd处理组中酶活性表现出回落,说明抗氧化酶在2种堇菜Cd耐性中的作用较为有限,长萼堇菜对中、低浓度Cd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结论]堇菜属植物可作为潜在的资源植物用于中、低浓度Cd污染农业区的植物修复实践。  相似文献   
25.
罗利琼  张军  罗旭  杨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02-17803,17864
[目的]对凤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野外采集的叶芽为外植体,以1/2 MS+3%蔗糖+0.7%琼脂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激素配比试验,筛选蜈蚣草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结果]从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3%蔗糖+0.7%琼脂+0.5 g/L PVP+0.1 mg/L KT+0.5 mg/L 2,4-D;从愈伤组织诱导出GGB和从GGB诱导出幼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3%蔗糖+0.7%琼脂+0.5 g/L PVP+1.0 mg/L KT+0.01 mg/L 2,4-D;另外,使用1/2 MS+3%蔗糖+0.7%琼脂+0.5 g/L PVP+0.5 mg/L 2,4-D做继代培养可以使愈伤组织持续增殖。[结论]研究直接使用野外材料组织培养,简化了试验步骤,是一种方便快速的蜈蚣草组培方法。  相似文献   
26.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常常给水产养殖业和观赏鱼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小瓜虫病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小瓜虫病的研究大多从治疗方法上入手,而忽视了对多子小瓜虫的基础研究,本文就多子小瓜虫的生态特性、病理学特征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旨在为国内小瓜虫病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7.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细菌型黑豆豆豉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黑豆豆豉的功能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发酵工艺条件为:黑豆蒸煮时间35min,黑豆厚度6cm,接种量40mL·kg-1(湿基),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8h。在该发酵条件下制备的细菌型黑豆豆豉感官品质较好,以干基计,豆豉的纤溶酶活性70.44±8.37 IU·g-1,总游离氨基酸32.91±1.13mg·g-1,酸可溶性多肽27.74±2.51mg·g-1,每mg豆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0.43±0.09μg Trolox相当。  相似文献   
28.
汶川震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组成及其分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关于植被恢复对震区土壤颗粒、团聚体、微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很少,故本文以植被恢复下汶川震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植被恢复类型下对土壤组成及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震区土壤风干团聚体以5mm的大粒径团聚体为主,湿筛后,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中0.25mm粒径的团聚体为优势粒径,与对照样地相比,裸地、草地、灌木、经果林和玉米类型样地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MWD分别减小74.88%,40.30%,40.73%,46.98%和47.65%。震区土壤微团聚体组成以1~0.25mm粒径为优势粒级,0.25~0.05mm为粒径次优势粒级,该震区土壤微团聚体变化范围为2.327~2.853,呈现如下规律:玉米经果林灌木裸地草地对照样地;震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1~0.05mm)呈负相关性(D=2.926~0.002 X_(砂粒)),与土壤粉粒(0.05~0.002mm)呈显著负相关性(D=3.05~0.008 X_(粉粒),p0.01),与土壤黏粒(0.002mm)呈极显著正相关性(D=2.595+0.009 X_(黏粒),p0.01)。震区土壤遭受的扰动较大,导致震区土壤碎石含量增多,土壤微团聚体和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增大,通过对震区土壤结构特征的研究,可为震区灾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犬瘟热病毒Lederle株H,N全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自犬瘟热病毒Lederle株基因组RNA中扩增出H基因(1 911 bp)和N基因(1 707 bp)片段,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与Onderstepoort株、CDV3株等疫苗毒株的同源性在95%以上,而与野外分离株的同源性介于90%~95%;以获得的H,N全基因片段为模板,分别扩增H基因近3′端996 bp的基因片段以及N基因中间高度保守区562 bp的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后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H片段和N片段分别表达大小约为57 kD和37 kD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表达蛋白均可与CDV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提示原核表达产物具有与CDV抗血清结合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30.
应用PUF材料空气被动采样技术,研究了密闭温室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有机氯农药[DDT和六六六(HCH)]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向空气中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和∑DDTs总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空气中HCH和DDT浓度在20d时达到峰值,20d以后浓度逐渐降低。培养60d后,土壤中∑HCHs的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0~2cm土层中∑HCHs的浓度(9.4±0.69)mg·kg-1显著低于6~8cm土层中的浓度(12.11±0.83)mg·kg-1;∑DDTs在土壤中浓度随土壤层次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温室条件下有机氯农药的异构体和降解产物的组成也发生一定变化,土壤中HCHs和DDTs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温室条件也可能促进HCHs和DDTs的土-气交换过程;温室环境促进了p,p′-DDT和o,p′-DDT向p,p′-DDD和p,p′-DDE转化,从而增大DDT和HCH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