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致病疫霉对苯酰胺类杀菌剂抗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 ,该病造成的损失及用于防治的费用使晚疫病成为世界上耗资最大的病害之一〔1〕。 1995年 ,美国哥伦比亚盆地和俄勒冈州 ,因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的损失及用于防治的费用高达 30 0 0万美元 ;1998年 ,通过改进栽培管理 ,其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有所降低 ,但仍达 2 2 30万美元 ,其中杀菌剂费用占去 1980万美元〔2〕。由此可见杀菌剂在晚疫病的防治中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苯酰胺类杀菌剂 (PAFs)主要包括甲霜灵 (瑞毒霉 )、恶霜灵 (杀毒…  相似文献   
82.
 烟粉虱内共生菌groEL基因编码一种63kD的GroEL蛋白,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对长期培养在黄瓜上的烟粉虱体内groEL基因进行了扩增,序列测定表明其长度为1668bp,编码55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烟粉虱内共生菌groEL(AF13042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58%,仅7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二者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28%,仅4个氨基酸有别。构建了一个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得到了76kD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83.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优化辣椒的遗传转化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椒5 号’甜椒和‘湘研10 号’辣椒子叶外植体为试料, 绿色荧光蛋白GFP 基因为报告基因, 通过观察检测愈伤组织的荧光表达与特异PCR 扩增鉴定, 分析了工程菌液pH 值、共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AS) 的浓度、共培养时的温度与共培养时间对农杆菌转化辣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pH5.2、共培养基中加入AS 200 μmol·L - 1 、23 ℃黑暗条件下, 农杆菌与辣椒子叶共培养5 d , 有利于辣椒子叶的遗传转化,‘中椒5 号’、‘湘研10 号’愈伤组织荧光表达率均达到了40 %。  相似文献   
84.
臭氧对蔬菜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臭氧具有杀菌谱广、杀菌速度快、使用简便、无二次污染的特点,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为此笔者研究了臭氧对温室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并对使用臭氧在蔬菜上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了测定,以期为臭氧防治保护地蔬菜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采用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十字花科(大白菜、青花菜、甘蓝、萝卜)、茄科(番茄、辣椒、茄子)、葫芦科(黄瓜、冬瓜、南瓜)等10种主要设施蔬菜苗期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对疫病、猝倒病、枯萎病、立枯病等4种主要苗期病害进行化学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从10种蔬菜上采集的864份苗期病害病样中共分离出736株菌株,共计16个种,其中致病病原有13种,在各类蔬菜上可分别引起8~9种苗期病害,以传统病害猝倒病和立枯病为主,其次为根腐病、疫病、灰霉病;筛选出对立枯病防效显著的杀菌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2.5%咯菌腈悬浮剂,对防治枯萎病有效的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3%甲霜·噁霉灵水剂,对疫病防效显著的药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以及防治猝倒病有效的药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  相似文献   
86.
植物与尖孢镰刀菌的互作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全面地揭示植物与尖孢镰刀菌的互作机制,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尖孢镰刀菌对植物的致病机制,植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抗病机制以及植物与尖孢镰刀菌之间的互作机制,认为尖孢镰刀菌与植物之间主要通过小RNA水平、基因水平、蛋白质与化合物水平三方面进行互作。而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小RNA分析也将是今后研究尖孢镰刀菌与植物互作机制的主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利用来自番茄近缘野生种类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LA2951的渐渗系群体,挖掘LA2951中潜在的抗晚疫病基因。【方法】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每片小叶背面接种10 μL菌液(2×104孢子囊/mL),在温度19℃和相对湿度70%-100%的条件下,第6天测量叶片病斑面积(lesion size,LS)和发病率(disease incidence,DI)。【结果】LA2951对晚疫病的抗性受QTL (quantitative trait loci)控制。接种番茄晚疫病T1,2小种,鉴定出Rpiq1b、Rpiq2b、Rpiq4b、Rpiq8a和Rpiq11等5个QTL,可显著减少叶片病斑面积;Rpiq1a、Rpiq2a和Rpiq8b等3个QTL,可明显降低叶片的发病率。接种致病力较强的小种T1,2,4,只鉴定出2个可减少DI的QTL(Rpiq4a和Rpiq5)。说明来自LA2951的QTL呈现明显的小种特异抗性。根据番茄高密度遗传图谱,本研究鉴定的QTL与前人鉴定出的番茄抗晚疫病QTL均同位。另外,无论是接种T1,2小种还是T1,2,4小种,均发现2个感病位点(Spiq4和Spiq10),它们分别位于第4条和第10条染色体短臂末端,可显著增加番茄叶片的DI。【结论】定位了来自类番茄茄LA2951的10个抗晚疫病QTL和2个感病QTL,抗病QTL呈现明显的小种特异抗性,研究结果为番茄抗晚疫病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8.
生防型菌肥对黄瓜生长及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短短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交枝顶孢霉、钩状木霉等生防菌剂配比的生物有机菌肥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黄瓜生长、产量的影响,确定高效菌肥组合。【方法】将4种菌剂按照国家标准分别与有机肥进行配比形成单菌剂、多菌剂等1—10号菌肥试验设置,以不施肥为空白对照,以有机肥、噻唑膦分别为肥料及化学药剂对照。通过盆栽接种根结线虫、根结线虫病温室小区试验及无根结线虫病田间测产试验等对10种不同配比组合的生物菌肥进行试验,通过对黄瓜产量、株高、地上部鲜重以及黄瓜根结线虫病病情指数的调查分析,比较不同配比组合的生物菌肥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以及对黄瓜生长势、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盆栽试验中,化学药剂对照噻唑膦处理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9.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菌肥处理中,5号、6号、9号菌肥处理,防治效果为分别为52.5%、52.5%、54.2%,均在5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菌肥处理。在温室小区试验中,5号、6号、9号生物菌肥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8%、57.6%、59.3%,与化学药剂对照噻唑膦处理(61.3%)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证实盆栽试验与温室小区试验中各处理防治效果呈显著正相关,而且多菌剂配比防效好于单菌剂菌肥。同时综合对比盆栽、温室及田间测产试验中各处理的黄瓜株高、地上部鲜重、产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各菌肥处理均具有极显著的促生长和增产作用(P0.01),但是不同试验及不同菌肥处理之间存在差异。在田间测产试验中,增产幅度范围为31.7%—74.9%,其中以6号菌肥效果最佳,增产达到74.9%。在盆栽试验和温室小区试验中,1—10号处理中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的为9号处理,增产分别达到了60.4%和68.1%;其次为1号处理,比对照增产50.8%和55.8%。5号、6号、9号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而且增产促生长作用较为明显,其中9号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综合比较盆栽、温室试验的结果,发现菌肥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与其对黄瓜的增产作用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并不显著。【结论】多菌种复合菌肥(5号、6号、9号)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及增产促生长作用显著,是实现安全高效防治根结线虫病及增产的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9.
随着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现代渔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将其与物联网更好地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易控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系统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工艺,选用微滤机、流化床、低压纯氧混合装置等国内先进的循环水养殖装备构建硬件系统,使用西门子S7-300 PLC和其它智能仪表设备等构建控制系统,通过易控软件作为人机交互平台将各要素进行整合。该系统实现了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过程智能控制、养殖水质精准调控和养殖控制物联网化,具备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扩展性强的优点。该系统易于推广,并为将来的福利养殖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0.
植物转录因子的超表达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遭受到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胁迫,需要通过对基因的调控来适应,而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防卫反应的表达调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转录因子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研究转录因子的功能,一系列的反遗传学工具随之发展起来,包括超表达、反义抑制、基因敲除等,而最为普遍的则为基因敲除技术与超表达技术。本文对基因敲除与超表达进行了比较和对比,阐述了转录因子独特的特性和作用模式以及超表达策略,总结了各种以超表达为基础的方法学,包括组成型表达、组织特异性表达、化学诱导表达等,并说明了超表达后如何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转录因子超表达的转基因应用方面分析了其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