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单季稻“甬优9号”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与本地单季稻当家品种两优培九相比,甬优9号病虫发生有如下特点:①移栽期较迟避过了1代二化螟的为害,因此1代﹑2代螟虫为害较轻,但由于甬优9号生育期较长,穗期3代螟虫虫伤株为害相对较重。②稻纵卷叶螟发生前期四(2)代发生轻于两优培九,中期五(3)代发生重于籼型两优培九。③稻飞虱发生前中期四(2)﹑五(3)代白背飞虱和五(3)代褐稻虱发生较轻,同时茎秆粗壮,耐害性较好,后期六(4)代褐稻虱的发生重于两优培九,由于成熟期较迟还增加了10月份七(5)代的发生为害。④易感稻曲病。针对甬优9号病虫发生特点,在防治策略上调整如下:①放宽甬优9号营养生长阶段的防治指标,发挥甬优9号耐害性强的优点,减少病虫防治次数,保护和利用天敌的生态调控能力。②根据破口期天气情况,做好稻曲病等穗期病害的预防。③抓好穗期3代螟虫﹑褐稻虱的防治,确保丰收。  相似文献   
12.
我县部分桃园介壳虫严重发生,影响桃树的长势和产量。为解决桃树介壳虫的危害,进行了本试验。1我县书阶壳虫的种类和发生情况我县桃树上发生的介壳虫,以桑白蚧为主,一年发生3~4代,第1代初孵若虫盛发期在4月底至5月初,其它代次世代重叠严重。2试验设计和方法试验地点选在白鹤镇石板路褚式云桃园,位于丘陵山坡地,桃树品种为岗山沙子,供试药剂及处理为40%毒死婢(仙居农药厂生产)2000倍、155倍、110倍, 40%乐果(杭州农药总厂生产) 750倍、 50%甲基1605(杭州农药总厂生产)750倍及清水对照…  相似文献   
13.
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 ,主要感染稻麦、玉米及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此病于 60年代中后期在我县及浙江各县市流行 ,此后一直消声匿迹 ,发生很轻。 1 997年开始 ,我县晚稻上此病突然再度暴发流行 ,发生面积达 9个乡镇 2 0 0 0多 hm2 。 1 998年扩大到 1 5个乡镇 40 0 0多 hm2 ,严重发病田块 ,几乎毁耕。针对矮缩病暴发流行 ,我们积极开展调查试验 ,调整防治策略 ,到 1 999年晚稻 ,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现将有关发生与防治情况作一总结 ,以供共同探讨 :一、黑条矮缩病的发生1 .水稻品种抗病性调查根据调查…  相似文献   
14.
单季稻强化高产栽培方式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精准施药和农药减量控害目标,笔者于2007~2008年对浙江省天台县单季稻强化与常规两种栽培方式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强化区与常规区稻纵卷叶螟蛾峰消长基本一致,全年共3个峰次,但蛾量略有差异,四(2)代蛾量强化区较常规区高136%,五(3)代与六(4)代蛾量强化区较常规区低24.8%和8.0%,虫苞与虫量调查,6月中下旬三(1)代强化区较常规区分别高8.3%和100%,四(2)代强化区较常规区分别低38.7%和22.3%,五(3)代强化区较常规区分别低34.6%和34.5%。  相似文献   
15.
在单季稻纹枯病发病初期和盛发期用3种药剂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 mL在单季稻纹枯病发病初期的用药效果好于发病盛期的用药效果,在分蘖中期和孕穗中期2次用药平均防效达91.3%。建议在单季稻纹枯病发病初期和破口抽穗期选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 mL进行2次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单季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6.
噻虫嗪种子处理对水稻蓟马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水稻进行拌种处理,结果表明,当用药量分别为1,2,3 mL· kg-1干种子时,播后37 d对水稻蓟马的防效分别为73.9%,95.5%和95.5%;且30%噻虫嗪3 mL·kg-1拌种处理对水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灰飞虱在玉米田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监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应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浙西北玉米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在玉米田以聚集分布为主,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1.8072头/株时,其聚集是由某种环境因素(如气候、生育期、长势等)所引起的;当m≥1.8072头/株时,其聚集是由灰飞虱本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研究结果为田间灰飞虱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天台县1973—2018年测报历史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了小麦赤霉病发生因子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与3月中旬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x1)、上一年10月20日至12月10日总雨量(x2)有显著相关。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逐步回归方程为y=7.648 0-0.051 2x1+0.127 7x2。回归方程可为赤霉病发生趋势中期预报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斑粉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王植杏,王华弟李方许杨廉伟(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杭州310004)(浙江临海市植保站)(浙江天台县植保站)大豆斑粉象甲EugnathusdistinctusRoelofs,据文献记载浙江省仅为零星发生。随着近年春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天台县单季晚稻褐飞虱大发生,出现田间发生量大,短翅型成虫比例高,大发生代次提前,为害期长等特点。迁入早,气候条件适宜,防治技术到位率低等是造成褐飞虱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适度调整防治策略,准确预测预报,强化政府责任,提高防治技术到位率,大力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