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33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1篇
  15篇
综合类   168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施继卫  杨燕 《中国麻作》1999,21(4):7-11
研究了9个苎麻杂效组织及亲本纤维支数的分离变异,分析了叶本届柄色,雌蕾色等主要形态特征变惜民纤维支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苎麻杂效组合纤维支数的是幅度、分布频率一般要比亲本无性系宽广,变异系数要比亲本大,组合变异系数为14.99%~18.71%,而双亲无性系的变异系数为11.27%~15.87%,前者平均比后者大3个百分点,但也有一些组合变异系数与亲本无性系相当或接近。组合群体中叶柄色、雌蕾色等变异类  相似文献   
402.
[目的]建立藜麦二倍体苍白茎藜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二倍体苍白茎藜种子为外植体,先获得无菌幼苗,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脱毒外植体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的诱导、生根的诱导及移栽驯化的相关研究。[结果]二倍体苍白茎藜的种子最佳消毒时间为2%次氯酸钠消毒6 min;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g/L水解酪蛋白+35 mg/L肌醇+690 mg/L脯氨酸+1.0 mg/L 6-BA+1.0 mg/L NAA+1.0 mg/L 2,4-D,诱导率达到86.63%;不定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1.0 mg/L 2-IP+1.0 mg/L KT,诱导率为11.67%;MS+2.0 mg/L IBA或MS+0.5 mg/L IBA+0.1 mg/L NA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均达100%,试管苗经炼苗和移栽驯化后成活。[结论]该研究通过苍白茎藜种子诱导获得再生植株,经炼苗移栽驯化后成活,为二倍体藜麦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03.
陇南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陇南山区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的意义,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04.
[目的]研究氰氨化钙不同施用量对桃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绿化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氰氨化钙不同施肥量对桃树营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桃树施用氰氨化钙能明显增加根系数量、叶片面积和叶片厚度,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桃产量,改善桃品质。盛果期桃树每棵施用氰氨化钙250g,0~40cm土层根系数量较CK增加41.94%,叶片厚度增加25.63%,叶绿素含量提高25.33%,单果重提高20.5%,单株产量增加21.6%,硬度提高12.5%,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3.2%。[结论]盛果期桃树氰氨化钙最佳施用量为250g/棵  相似文献   
405.
用正已烷提取处于交尾期的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sis)雌雄虫胸、腹部的气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发现雌虫气味物质多于雄虫,而且雌雄虫气味化舍物种类有明显差异.在从雌虫抽提物中鉴定出的43种化合物中,多数为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各种醇类,其中有14种与其寄主植物云南松的挥发性成分相同;而在从雄虫抽提物中鉴定出的22种化合物中,多数为甲苯类和正构烷烃类,只有3种与寄主植物成分相同.在雌雄虫气味化合物中还发现了3种其它昆虫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即:顺7-12碳乙酸酯、顺9-14碳乙酸酯和顺11-16碳乙酸酯.  相似文献   
406.
根茎冰草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冰草属稀有种根茎冰草(Agropyron michnoi Roshev)居群的遗传结构和差异,应用醇溶蛋白A-PAGE分析技术对采集自中国根茎冰草主要生态环境内蒙古的4个根茎冰草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表明,根茎冰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PAGE总计检测到48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电泳带纹,在α、β、γ、ω区分别有15、9、4和20条.每个根茎冰草居群都具有独特的醇溶蛋白带型,在确定和划分根茎冰草居群上显示出足够的遗传多样性.经聚类分析.可将4个居群分为2类.另外还探讨了根茎冰草的保护和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07.
采用SEMEDXA法对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木材轴向分布、径向分布中硅石的分布、形态、纳米结构以及硅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山油柑木材中硅石主要分布在木射线细胞、导管细胞以及轴向薄壁细胞,呈圆形、椭圆形;(2)硅石中硅元素含量达30%以上,且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硅石中硅元素的含量呈递减趋势。树干基部硅元素含量为30.20%,1.3 m 处硅元素含量为28.69%,树梢处硅元素含量为20.34%;(3)硅石直径为200-350 nm ,其中树干基部1.3 m处和树梢处硅石直径分别为217、203、179 nm左右。  相似文献   
408.
多媒体应用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能模拟物质微观结构、反应历程,动态地展示图表内容、模拟实验过程,增加教学容量和教学信息量。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分依赖课件、使用统一的课件制作,缺乏个性、动画过多过滥等问题。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独立制作课件,使用课件时适当加入板书,适时讲解,精选动画,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使用,激发学生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409.
107份小麦历史品种抗穗发芽基因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历史小麦品种中鉴定出抗穗发芽的种质材料,利用与小麦抗穗发芽相关的分子标记Vp1A3和Vp1B3对107份我国小麦历史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综合筛选。结果表明,属于抗穗发芽单倍型Vp-1Agm的材料有3份,分别是郑州742、陕农17、内乡5号;属于抗穗发芽单倍型Vp-1Bb的材料有10份,分别是跃进5号、泰山1号、济南12、泾阳60、复壮30、丰抗15、济农2号、北京8号、济南矮6号、京130;属于抗穗发芽单倍型Vp-1Bc的材料有48份。在具有发芽指数的77份材料中,平均发芽指数小于10%的抗穗发芽基因型材料有5份,分别为安选2号、烟农15、郑州683、郑州742、克群。该研究结果为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中抗性亲本的选择提供了基因水平的依据,拓宽了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亲本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410.
为了提高须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pogona的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水平,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对其进行巴龙霉素抗性筛选,在10×MIC巴龙霉素浓度下,分离得到巴龙霉素自发抗性突变株54株。通过对原始菌株和突变株代谢产物变化的初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原始菌株,丁烯基多杀菌素组分在抗性突变株中的合成能力有明显差异,有6株抗性突变株的产量明显高于原始菌株,约20%左右的突变株产量提高,约45%左右的突变株产量降低。其中突变株P-7的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提高幅度最大,相比原始菌株提高2.2倍。对巴龙霉素抗性突变株P-7进行DNA序列分析,在编码核糖体S12蛋白的rps L基因保守区域中发现点突变,第314位的C突变为A,由脯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第320位的C突变为T,由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