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3篇
  24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为研究不同比例茅台湿酒糟生物料对杂交牛屠宰性能、肌内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肌内脂质代谢组学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健康杂交牛(贵州关岭牛×西门塔尔牛)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S0C)、试验1组(S1C)、试验2组(S2C)按牛体重分别饲喂添加酒糟生物料0、1.6%、3.2%的日粮。经过60 d试验后屠宰,取背最长肌测定肌肉中脂肪和蛋白含量,进一步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和Q-Exactive Plus质谱仪进行脂质代谢组学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S2C组杂交牛的背部肌肉厚显著提高50.6%(P <0.05),但对其他屠宰指标无显著影响。(2)添加酒糟生物料可提高肌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 0.05)。(3)从脂质亚类水平来看,与对照组相比,S1C组和S2C组脂质代谢组物中的脂肪酸(FA)相对含量分别显著提高82.4%和16.7%(P <0.05);S2C组的鞘磷脂(SM)显著提高32.1%(P <0.05)而二糖脑苷脂(CerG2)含量显著降低50.8%(P <0.05);与S1C组相比,S2C组的FA和CerG2含量显...  相似文献   
292.
293.
294.
【目的】开展黔北麻羊黑白毛色差异的蛋白组学分析,明确影响其毛色差异的特异性蛋白及其通路,为揭示黔北麻羊特征毛色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集3只黔北麻羊公羊背部黑色羊毛皮肤组织块和腹部白色羊毛皮肤组织块,通过SDT裂解法提取黔北麻羊皮肤组织蛋白并进行蛋白定量分析,然后对筛选出的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通过组间比较共筛选出420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与白色羊毛对照组(White)相比,黑色羊毛试验组(Black)有247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呈上调表达、173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呈下调表达,其中与形成黑色羊毛的黑色素相关蛋白共有15个,包括表皮视黄醇脱氢酶2(SDR16C5)、视黄醇脱氢酶16(RDH16)、视黄醇饱和酶(RETSAT)和角蛋白79(KRT79)等9个上调蛋白,以及蛋白激酶B (AKT)、β抑制蛋白1 (ARRB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 (SFRP1)等6个下调蛋白。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差异表达蛋白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功能的51条GO功能条目上;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有159个蛋白定位于细胞质、128个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及88个蛋白定位于线粒体;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富集在209条KEGG通路上,其中5条通路与黑色素生成相关,分别是视黄醇代谢(Retinol metabolism)、黑色素生成(Melanogenesi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结论】导致黔北麻羊存在黑白毛色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参与黑色素生成通路的KRT79及参与视黄醇通路的SDR16C5、RDH16和RETSAT等蛋白表达上调,促进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和黑色羊毛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参与PI3K-AKT通路的AKT表达下调,以及SFRP1表达下调而降低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均有利于黑色素生成。  相似文献   
295.
为了解决桃夏季高接换种改造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讨了不同嫁接时间、中间砧木枝条的年份、砧木直径、嫁接部位离主干的距离和嫁接位置对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嫁接的接穗成活率高于7月和8月;砧木直径为0.8~1.5 cm时,成活率最高,且随着砧木直径的增加,新梢的生长量也增加;一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76.60%)高于二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70.59%);嫁接部位离主干的距离与接穗成活率成正比;嫁接部位处于正上方时,成活率最高(92.00%),嫁接部位在背面时,成活率最低(51.24%),其中生长量与成活率的趋势一致。总的来说,本研究可为桃高接换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96.
以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e(L’Her.) Herb.)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显微观测和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红花石蒜鳞茎内淀粉粒的时空分布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明确石蒜鳞茎的“源-库”转换规律及其休眠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鳞茎内不同部位淀粉粒的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中层鳞片>内层鳞片>鳞茎盘>外层鳞片;而在相同的鳞片中,淀粉粒的分布密度由外侧向内侧逐渐变小。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鳞茎盘内的淀粉粒数量与粒径大小的变化不显著;鳞片内的淀粉粒数量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淀粉粒的面积和粒径则表现出相反趋势。在6个不同发育时期,鳞茎盘内淀粉粒的平均面积和粒径均显著小于鳞片。这说明红花石蒜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与地下鳞茎内的淀粉粒属性变化有一定关联。总体表现为营养生长与鳞片内淀粉粒的数量积累呈正相关,而生殖生长与淀粉粒的大小变化呈正相关。即盛花期鳞茎主要发挥“源”的功能,而在叶生长期鳞茎主要发挥“库”的功能。  相似文献   
297.
采用传统化学方法对生物质的木质纤维素成分进行分析费时费力,且不能提供生物质的内部结构信息,难以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近红外光谱技术为木质纤维素成分分析提供了新途径。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技术进行木质纤维素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比较了主要建模样品选择方法的优劣,阐述了人工智能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随着近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然会带动能源业、工业、饲料业、造纸业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