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0篇
  1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本试验以有效微生物菌剂为实验材料,以生化厂(赖氨酸发酵)废水为试验样品,通过对照处理前后废水的pH、悬浮物含量(SS)、臭阈值、氯氮含量、化学需氧量(COD)等国家规定废水指标变化,确定微生物菌剂最佳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菌液投加量为40μL,处理时间为5天,有效微生物剂对废水处理效果最明显,此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75.铴,除臭率为70%,悬浮物去除率为61.%。  相似文献   
82.
腐植酸对水培生菜产量和水分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生育期不同腐植酸浓度对生菜产量和水分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41mg/g腐植酸浓度内,随着腐植酸浓度的增加,生菜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重随之增加,腐植酸浓度为1.41mg/g时,上述指标同时达到最大。腐植酸浓度在0~1.41mg/g内,随着其浓度的增加,生菜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大,对矿质元素的利用效率逐渐提高。腐植酸对生菜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的腐植酸处理,生菜吸收无机养分的能力不同。综合产量、水分和养分利用等因素,添加1.41mg/g的腐植酸可达到高产、节水、省肥的生产效应。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茎叶可溶性糖与块根淀粉积累特性,为木薯的高产栽培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和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为材料,在块根形成初期(植后70~80 d))、形成中期(植后90~100d)、块根膨大初期(植后120~130d)、膨大中期(植后150~160 d)和块根成熟期(植后235~245d)分别测定两个木薯品种的茎叶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分析茎叶可溶性糖含量和块根淀粉积累间的关系.[结果]两个木薯品种的茎叶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在块根形成中期以前表现为华南124>辐选01,块根形成中期以后表现为辐选01>华南124.在木薯的整个生育期,辐选01的淀粉合成量和淀粉合成速率均大于华南1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辐选01茎叶中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茎秆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华南124茎叶还原糖、可溶性糖、叶片蔗糖含量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木薯茎叶可溶性糖对块根淀粉积累有重要作用,其中茎秆对可溶性糖的运转能力是影响淀粉合成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4.
不同作物种植垦作对水土流失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大田作物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甘蔗、木薯、玉米3种作物种植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水土流失量及土壤养分流失量均有显著差异。3种不同作物种植的水土流失量及土壤养分流失量大小均表现为:玉米>木薯>甘蔗。其中,玉米水分、土壤、土壤速效氮、磷、钾及土壤有机质的流失量分别比木薯增加了15.00%、30.44%、35.53%、34.73%、31.84%、34.80%;木薯分别比甘蔗增加了41.60%、39.66%、46.86%、41.57%、54.75%、41.89%。由此可见,不同的作物垦种和栽培管理过程对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玉米种植垦种和栽培管理过程耕地水土流失量最大,其次是木薯,再次是甘蔗。旱地尤其是旱坡地不同作物适当轮作,不仅有利于调节土壤肥力,而且有利于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85.
不同寄主种群B型烟粉虱体内营养和成虫体长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黄瓜、番茄、棉花及甘蓝4种不同植物为寄主对B型烟粉虱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及成虫体长的影响。[方法] 以长期隔离饲养的4个B型烟粉虱寄主种群为材料,测定不同寄主种群身体含水量、总糖、总脂、总蛋白及成虫体长,比较不同种群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 4个不同寄主种群B型烟粉虱体内总糖和总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含水量和总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糖含量以棉花种群最高,占干重的9.62%;而黄瓜种群总糖含量最低,占干重的6.15%。总脂肪含量以棉花种群最高,占干重的49.57%;而番茄种群仅占干重的34.96%,含量最低。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体长影响显著。雌成虫体长变化表现为:黄瓜种群>番茄种群>棉花种群>甘蓝种群;而雄虫体长变化为: 黄瓜种群>棉花种群>甘蓝种群>番茄种群。[结论] 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体内总糖、总脂含量及成虫体长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6.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发生最广泛、最重要的病害,它的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7~8年.而根据农民经验,西瓜需要10年以上的轮作才能有效克服枯萎病.枯萎病危害很重又没有特效药剂防治.黑龙江省集贤县兴安乡是种西瓜大乡,几年来很多农民靠种西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近几年能种西瓜的地越来越少,靠轮作种西瓜越来越受到限制.用砧木嫁接西瓜可有效防治枯萎病,是一项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在老瓜区具有重大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且在国外也是防治西瓜枯萎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7.
高油酸花生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酸和亚油酸是花生种仁中的主要脂肪酸,其含量和比例是花生和花生油的重要品质指标,花生中的油酸含量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与普通花生相比,高油酸花生因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提高花生油酸含量、降低亚油酸含量(即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O/L值) 是花生品质改良的重点,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育种途径改良花生脂肪酸成分及其含量,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进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着调控油酸含量的脂肪酸脱氢酶FAD2 基因的特点,高油酸花生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油酸含量的检测技术和高油酸花生育种的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美两国高油酸花生育成的新品种以及对高油酸花生育种的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本文依据利用问卷星进行网络调研得出的陕西省职业院校赛教融合现状数据,分析目前陕西省职业院校赛教融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赛教融合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保水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木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材,进行保水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试验,探讨木薯施用保水剂的最佳用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增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木薯施用保水剂后可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其最佳施用量为30kg/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