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9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蓝型油菜Polima和Shan 2A CMS的orf224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油菜Polima CMS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含有orf224的4.5kb的区段是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验证Shan2A CMS与Polima CMS在orf224的差异性。【方法】根据orf224设计5′端和3′端的1对特异引物,对Polima CMS和Shan2A CMS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在Shan2A中得到与orf224同源的DNA片段,对其测序分析。【结果】两序列均由675个碱基组成,核苷酸同源性为99.3%。【结论】证实Shan2A CMS与Polima CMS的orf224基因上存在差异,不能简单的从两者具有共同的恢保关系上说明Shan2A CMS就是已知的Polima CMS。  相似文献   
12.
浙油2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聚合杂交选育的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蓝型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浙江省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545.5 kg.hm-2,比对照浙双72增产14.24%,产油量1 216.5 kg·hm-2,增产25.39%;在长江中游区试中平均产量2 407.5 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6%,产油量1 065.0 kg·hm-2,增产6.7%。浙油28在浙江省区试中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0.94μmol·g-1,含油量高达47.8%;在长江中游区试中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21.04μmol·g-1,含油量44.26%。浙油28具有品质优良、抗病、抗倒、抗裂角、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3.
声频处理技术在油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油菜品种进行声频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声频处理促进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加快发育进程;声频处理使株高平均下降4.9%,1次分枝、主花序密度和单株角果数分别平均增加15.95%,21.88%和34.51%;大田应用增产达6.9% ~17.3%.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区对油菜薹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摘薹后产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油菜薹的营养品质、不同“油蔬”两用型油菜薹品质、菜薹产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类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了油菜薹、红菜薹和白菜薹3种菜薹的营养品质;6个“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系)油菜薹营养品质;杭州余杭和丽水龙泉2个生态区的油菜薹产量、籽粒产量以及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油菜薹可溶性糖、3种维生素类物质(维生素C、B1和B6)、有效Zn和全Se含量分别是白菜薹的1.82、2.61、4.44、1.68、1.81和1.67倍,表明油菜薹具有优良的营养品质。6个油菜品种(系)的油菜薹的糖类物质(除果糖)和维生素类物质含量在丽水龙泉均显著高于杭州余杭。就微量元素而言,有效Fe、有效Cu、有效Zn和全Se含量在杭州余杭显著高于丽水龙泉,有效Mn含量则相反。说明油菜薹中需要经过代谢、运转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在丽水龙泉具有显著优势,而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则相反。“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系)籽粒和菜薹产量受生态区影响显著。通过增加采收一季菜薹,油菜的经济效益可增加一倍。本研究为“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利用以及不同生态区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进行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系ZH1A通过多点自然隔离制种不同行比和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育系ZH1A在严格自然隔离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种,经鉴定其纯度基本不受行比和播期的影响,制种时应以提高制种产量为目标,ZH1A在当地正常播期播种、父母本行比1∶3时可以获得较高制种产量。(2)ZH1A花期长,调整父母本花期需要通过父本分期播种以及摘顶、打苔来实现。(3)选择ZH1A制种基地时慎用盐碱地。  相似文献   
16.
17.
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浙油50’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新品种‘浙油50’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其产量、经济性状和含油量的影响,探索‘浙油50’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9月20日—10月10日播种期,随着播期推迟,平均产量、含油量及单株总角数、单株产量、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结角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千粒重不断增大;种植密度7.5万株.hm-2的平均产量、含油量和有效分枝位显著低于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的密度水平,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一次分枝数与之相反,而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2个密度水平间以上性状除有效分枝位外无显著性差异。在氮肥用量150~450 kg.hm-2范围内,施用氮肥越多,产量极显著增高,一次分枝数越多,单株总角数越多,单株产量也越高,而每角粒数越少,含油量越低。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和过氧化物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3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和亲本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浅析,研究结果表明:杂种的产量性状,如单株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等,比其双亲有明显的优势;杂种花期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双亲,与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性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型。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省农科院为例,探讨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模式和途径。将有关模式和途径归纳为: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以现代农业科技,促进生态宜居建设;以农业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促进乡风文明;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促进乡村善治建设;农业科技特派员以"人、技、钱"三要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内涵不断提升,推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浙油杂1403是用高含油量优质品种浙油50作母本与高产品种浙油17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高产高油杂交油菜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以及浙江、上海的冬油菜产区种植。对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化杀制种技术进行总结,通过规范该品种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