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3篇
  29篇
综合类   212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61.
从患烂身病的云斑尖塘鳢上的溃疡灶中分离到菌株WSQ-01,该菌株在脑心浸出液琼脂培养平板上生长呈边缘光滑、有光泽的圆形白色菌落。通过染色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用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将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WSQ-01与维氏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超过99%;动物回归实验证实该菌能引起健康云斑尖塘鳢的烂身和死亡,且能重新分离到该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头孢他啶、氧氟沙星、左氟沙星和恩诺沙星对该菌的作用较强,该菌对这10种药物敏感,对氨曲南、链霉素和阿莫西林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62.
为了建立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疫苗抗原含量的ELISA检测方法,制备了3株抗ISKNV主衣壳蛋白(MCP)的单克隆抗体,鉴定了其生物学特性。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MCP纯化复性后,连续3次免疫BALB/c小鼠,然后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过克隆、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ISKNV MC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F1、3D9和5B4,均为Ig G1亚型。间接ELISA实验表明,3株单抗可特异性识别ISKNV,与鳜弹状病毒、大鲵虹彩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将5F1株免疫小鼠后制备腹水,以重组MCP和ISKNV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为检测抗原,ELISA检测腹水效价分别为1∶51 200和1∶400。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5F1能够与ISKNV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初步确定5F1单抗株制备的腹水用于IFA的使用浓度为1∶200、Western Blotting的使用浓度为1∶1000。结果证实,成功制备了抗ISKNV MCP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ISKNV病毒粒子和MCP蛋白,为建立ISKNV疫苗抗原含量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以4 种菌糠为复合育苗基质对西瓜砧木进行育苗试验,考察各菌糠品种应用于西瓜砧木育苗的适用性,筛选出适用西瓜砧木育苗的菌糠品种。试验选取海鲜菇、杏鲍菇、金针菇以及茶树菇菌糠分别与蛭石混合配制成复合育苗基质,测定各基质的理化性状并进行西瓜砧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和金针菇菌糠容重相对较小,总孔隙度相对较少;海鲜菇、茶树菇菌糠育苗效果优于杏鲍菇和金针菇处理;海鲜菇菌糠:蛭石=4:1、茶树菇菌糠:蛭石=1:1 基质处理西瓜砧木壮苗指数达0.36、0.37,显著高于对照的草炭:蛭石=2:1处理。建议选择海鲜菇、茶树菇菌糠进行西瓜砧木育苗复合基质的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灵仙通络方对C518大鼠膝关节退变软骨细胞增殖、Ⅱ型胶原(COL-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影响。方法 选取C518 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株,随机分为中药组(灵仙通络方)、西药组(氨糖美辛)和对照组(氯化钠溶液),进行培养、诱导退变等处理,于给药后第 1、2、3 d,分别检测中药组、西药组和对照组不同浓度下对软骨细胞增殖、COL-Ⅱ及MMP-13表达的影响。结果 同一时间点的中药组、西药组不同浓度之间噻唑蓝(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MTT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L-Ⅱ免疫组化染色中,中药组与西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染色指数χ2=16.26,df=2,P<0.01)。在 MMP-13 免疫组化染色中,对照组较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染色指数χ2=54.31,df=2,P<0.01)。结论 C518 大鼠膝关节退变软骨细胞经灵仙通络方干预后能够促进其增殖,调节COL-Ⅱ、MMP-13的表达,延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5.
山莨菪碱提高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鲫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山莨菪碱作为佐剂在细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中的作用,将山莨菪碱和嗜水气单胞菌全菌灭活疫苗联合浸泡免疫异育银鲫,首次浸泡免疫7d后加强免疫1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2、4、7、11、14和21天脾脏中IgM、IL-1β、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的mRNA表达量,并在第21天进行同源菌株活菌攻击实验.结果显示,山莨菪碱组第4天IgM和IL-1 β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8.3和332.7;而无佐剂疫苗组第11天IgM和IL-1β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1和791.8.山莨菪碱组的补体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无佐剂组和对照组,且表达持续时间长.活菌攻击实验表明山莨菪碱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可达80.0%,显著高于无佐剂组的56.0%.结果表明,山莨菪碱与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共同浸泡免疫银鲫,可以增强脾脏中IgM、IL-1β、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基因表达,提高银鲫相对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66.
京福1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用V20B×D297B通过多代选择育成京福1B,然后用博白A作母本,经过多代成对回交,育成京福1A重穗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穗大粒多、配合力强、繁、制种产量高等特性。2002年7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2004年福建省大田县良种场引进该不育系进行试繁,繁殖面积为31668m2,实收产量12565kg,平均单产2645kg/667m2。1 京福1A特征特性11 主要农艺性状京福1A属重穗型不育系,在福建省大田县良种场4月25日播种,7月3日抽穗,播始历期69d。一般株高712cm,株型紧凑,秆硬抗倒;叶片直…  相似文献   
67.
桑果的利用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桑果的研究现状,桑果的营养成分、功能,及其在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分析桑果开发的价值和利用前景,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桑果的利用开发前景很广阔。  相似文献   
68.
鳞片不同放置方式对卷丹快速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放置方式的卷丹鳞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已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并已建立快速无性繁殖体系.3种不同放置方式分别为:鳞片内侧向上平放、鳞片竖直插入、鳞片内侧向下平放.以MS培养基+不同的激素配比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放置方式的鳞片分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鳞片内侧向上平放>鳞片竖直插入>鳞片内侧向下平放.  相似文献   
69.
香水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水百合鳞片为外植体,诱导再生植株产生。结果表明:(1)诱导小鳞茎产生的合适鳞片部位是中层鳞片的下段鳞块。(2)继代培养以培养基MS+1.0mg/L6-BA+0.05mg/LNAA较好,增殖倍数可达到2.6倍。(3)合适生根培养基为MS+0.5mg/LIBA+0.1mg/LNAA,生根率可达到86.7%,且在该培养基中长出的根韧性好,不易折断。(4)移栽时选择透气和保水性较好的农田土:细沙并以1:2的比例进行配比较好。  相似文献   
70.
应用金龟子绿僵菌Ma1291-2和MaWP-01菌株油剂进行林间感染和防治萧氏松茎象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培养48 h后,2株菌株的分生孢子在油剂中的萌发率达80%以上;感染试验中,2种处理后的萧氏松茎象死亡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Ma1291-2和MaWP-01菌株防治处理,1 a后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46.71±1.28)%和(37.57±1.26)%,2 a后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仍然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分别为(45.47±1.70)%和(36.69±0.90)%。说明该2株菌株的油剂对萧氏松茎象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Ma1291-2菌株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