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王新  莫笑晗  林良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98-13500
建立快速、高灵敏度、高通量的病毒检测体系是预防和控制植物病毒病的先决条件。综述了包括核酸杂交技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定量PCR、DNA微阵列技术在内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毒检测和植物病毒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
52份滇西南地区野生油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条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对来自滇西南地区的52份野生油菜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87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有63个标记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72.41%。根据87个标记位点的信息,用Popgene1.32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居群总的遗传变异(Ht)为0.3899,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875,基因流(Nm)为0.525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890,Shannon指数(I)为0.5739。利用UPMGA法建立了云南省52份野生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在遗传距离为0.498上,52份野生油菜居群被分为6个类群,27号居群 、3号居群、10号居群、37号居群分别是一个单独的类群,16号居群与51号居群为一个类群,其它45个居群聚为一大类群。  相似文献   
23.
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母本,3个云南小油菜材料为父本,研究了单一授粉、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3种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云南小油菜的杂交为高度不亲和,最强的组合是云油23号×23号小油菜,其亲和指数为0.130.混合花粉授粉降低了其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小油菜的亲和指数为0.092.重复授粉可以提高杂交亲和性,亲和指数比单一授粉和混合授粉的都高,但角果中的种子几乎都是皱瘪的,可见甘蓝型油菜与云南小油菜杂交是受精后不亲和,其杂种胚发育受到阻碍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  相似文献   
24.
Bt毒蛋白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3号为试验材料,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子叶柄再生体系,以4~5d无菌苗的子叶柄为外植体,6-BA含量为4.5mg/L时,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最高.同时探索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子叶柄的各种因素,并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3号,获得了转基因植株,Southernblot分子检测证明,Bt毒蛋白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5.
经比较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枣树的各种因素后,建立了稳定的转基因实验体系。预培养2d的枣树嫩梢段和下胚轴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3d,转移至分化选择培养基MS(1/2NO3) 0.15mg/l NAA 1.75mg/l ZT 10mg/l Km 500mg/l Carb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将抗Km不定芽先后在20mg/l Km的生长培养基和30mg/l Km生根培养基上继续选择,诱导成完整植株,转化率为2%-4%。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证实有6株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了枣树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6.
由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所得枣树其RNA表达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eal—time RT—PCR对转基因枣树中的anti—ACSG的RNA表达量进行了定量测定.样品扩增产物荧光量随着扩增循环数的增加而呈现“S”形增加;经熔解曲线分析,其扩增产物中未捡出非特异性产物和引物二聚体;扩增产物的Cr值和模板cDNA起始浓度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2=0.9929);转化体中anti—ACSG RNA表达量约为4500—10300拷贝/g组织。  相似文献   
27.
Bt毒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Bt毒蛋白基因的分类、结构、功能区、杀虫机理、定位等方面综述了Bt毒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并从Bt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方面,展望了令人感兴趣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8.
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融合体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占强  刘素云  侯电云  林良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97-5198,5280
对影响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后的融合体培养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体浅层培养,以改良的KM8p为培养基附加2,4-D1.5 mg/L,NAA0.5 mg/L,6-BA0.5 ml/L,以蔗糖0.3 mol/L和葡萄糖0.1 mol/L作渗透稳定剂进行培养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培养3~6 d,细胞发生第1次分裂,第7天时分裂频率最高为13.8%;35天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其植板率最高为6.5%。  相似文献   
29.
紫罗兰下胚轴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对光照条件、无菌苗日龄、酶液渗透压、酶液组合和酶解时间对其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在20 ℃黑暗条件下萌发4 d后,转移到25 ℃,2 000 lx,14 h光照/日条件下约14日苗龄,用1.2%Celluase (Onozuka R-10)+0.8% Macerozyme(Onozuka R-10)+3 mmol/L MES+CPW-10 mol/L酶组合处理约12 h,可以高效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这为有效从紫罗兰下胚轴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进行体细胞杂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第4d从主花序上取4.0~4.5mm花蕾,每毫升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h,胚状体再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胚状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为8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