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园艺   2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正> 黄金梨是韩国1981年用新高和二十世纪杂交育成的中晚熟梨新品种,品质优,于国庆节和中秋节前成熟,套袋果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十分畅销。近年来在山东、河北、北京、安徽等老梨树产区发展迅速,被认为是改换老品种的最佳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2.
果树施肥中的误区及其纠正柴全喜张彦武宋素智何新朝(河北省藁城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52160)果树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需要吸收大量的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除一部分来自于土壤自身所含的养分外,还需要人工施肥加以补充。因此,在果树的栽培管理中,合理施肥是保...  相似文献   
173.
174.
杏树具有二次分枝和三次分枝的生长特点,如果任其生长,则会产生很多无用枝,造成树冠郁闭,内部光照差,既浪费了树体营养,还会造成大量花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杏的产量和品质。对杏树进行冬剪,可起到集中树体营养、平衡树势、增加产量的作用。修剪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5.
发展花木是广大农民朋友致富的一条有效途经。而春季则是绝大部分花木进行扦插繁殖的最佳季节,因此要抓住时机。 一、舂插育苗的优点 一  相似文献   
176.
枣树果实从采取完毕到落叶越冬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此期树体的营养由采前向果实输送而转向自身积累,是恢复树势的重要时期。加强采后管理,可增加树体营养贮备,恢复树势,增强树体的抗逆性,为来年丰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管理措施如  相似文献   
177.
<正>梨树的修剪需要针对不同系统、品种的树性、枝性和芽性,对一些具体操作上的修剪法进行相应调整,以尽量符合它们各自的特性。可按四大种系进行分类与修剪。1白梨系白梨系是我国目前分布最广、栽培最多的一个种系,包括酥梨、雪花梨、鸭梨、茬梨、秋白梨、黄梨、库尔勒香梨、苹果梨等很多传统优良品种。本系的绝大多数品种树体高大、干性强、寿命长;幼树枝条较直立,生长旺  相似文献   
178.
兼答山西读者贾四喜近年来,由于采收过早、气候影响、密植园树冠郁闭及结果部位遮光等原因,常常导致苹果果实着色不良,影响了其外观品质,降低了经济效益。因此,增色已成为提高苹果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下面介绍几种人工增色的方法。1激素增色法激素增色法应先进行小面积试验,再大面积推广。具体方法有:①喷乙烯利。在正常采收前10~30d(天),喷施750~1000倍的乙烯利溶液,并在其中加入40~60mg/kg的萘乙酸(或萘乙酸钠盐),既防落果,又可增加全红果和半红果的数量。但应注意选择生长健壮的树喷施,同时要使果面充分着药。②喷施稀土。在果实膨大期…  相似文献   
179.
随着果树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在果树生产和栽培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步入了误区。现就苹果栽培中的几个误区作简要分析,供生产者参考。 1 盲目加大栽植密度 实行矮化密植栽培是当今世界苹果栽培的趋势。它具有结果早、投产快、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栽植密度越大越好。密度过大会导致果园过早郁闭,树冠通风透光不良,累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整体效益反而下降。以藁城市为例,80年代初、中期栽植株行距多为3米×5米,现在则已加大到2米×4米  相似文献   
180.
1冲施在果树浇水时,把定量的化肥撒在水沟内溶化,随水渗入果树根系周围的土壤中。该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省工省时,劳动量不大。在肥源充足、果树种植面积大、劳动力缺乏时可以采用。在大面积果树出现严重缺肥症状时,可作为首选追肥方法。缺点是肥料浪费较大,在水渠内容易渗漏流失,在田间果树根系达不到的土壤深层,也会渗入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