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为明确2,2,2-三氟乙基苯并[1,2,3]噻二唑-7-甲酸酯(简称TBTC)对蔬菜病害的诱导抗病效果,以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该化合物在盆栽及田间小区条件下的诱导抗病试验。结果表明:TBTC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诱抗活性,其中,盆栽试验中250 mg/L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7.50%±1.79%,对照诱导抗病剂苯并噻二唑(BTH)的平均防效是71.72%±2.58%, 对照杀菌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在有效成分500 mg/L处理下的平均防效为71.46%±3.01%;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TBTC 250 mg/L的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的最高防效达83.94%±2.09%,而BTH的最高防效为72.39%±2.91%,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 mg/L的最高防效是89.08%±1.95%,表明TBTC对田间黄瓜的霜霉病可产生诱导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8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黄瓜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黄瓜大面积减产。本实验室从黄瓜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细菌ZF145。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Biolog测定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ZF145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在平板离体试验中的抑菌圈直径为5.60 cm,抑制率为62.22%;在盆栽和田间试验中,贝莱斯芽胞杆菌ZF145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盆栽防效为71.10%,田间防效为61.30%。平板对峙和双层培养试验证明菌株ZF145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可以明显抑制6株病原细菌和8株病原真菌的生长。综上,菌株ZF145生防性状优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3.
2013 年7 ~ 8 月,笔者对我国内蒙古、宁夏和新疆等省区加工番茄种植地病害种类、发生状况和为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新疆各地区加工番茄受寄生性杂草分枝列当(Orobanche aegyptiaca Pers.)为害异常严重。  相似文献   
84.
马铃薯土传病害日益严重,对病原菌进行快速检测是病害早期诊断、预测监控、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比 较了普通PCR、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 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的特点, 以及在检测马铃薯土传病害时的优缺点;总结了各病害检测报道的引物信息和检测体系的优势。同时,对各技术的应用前景 进行展望,旨在对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5.
 从樱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大白菜黑腐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ZF7。根据生物学特征、16S rDNA 序列分析、Biolog及生理生化分析,菌株ZF7被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利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培养法,证明菌株ZF7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5种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具有明显拮抗效果。而且,该菌能在大白菜根际土壤以及白菜根部稳定定殖。采用盆栽试验对菌株ZF7进行促生防病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大白菜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灌根菌量为20 mL/株时,菌株ZF7对大白菜株高和根长的促生率分别达56.47%、54.74%,对地上部重量及根重的促生率分别达233.84%和164.71%。同时,菌株ZF7对大白菜黑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8.80%,高出中生菌素的防治效果26.76%。综上分析,菌株ZF7生防性状优良,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6.
绵疫病,又名褐色腐败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南北菜区均普遍分布,露地番茄上发生较重,主要在6~8月高温期下大雨后发生,引起果实腐烂(彩色图版1).  相似文献   
87.
吡唑并嘧啶衍生物 ((E)-N-(2-氟-4-三氟甲基苯乙烯基)-1-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4-胺,简称BDO-1) 和哒嗪酮衍生物 (4-羟基-1-(4-甲氧基苯基)-6-氧代-1,6-二氢吡嗪-3-甲酸甲酯,简称PDZ-1) 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创制并合成的新化合物,本研究分别测定了其离体抑菌活性及其诱导抗病活性,并对田间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抑菌试验结果显示,BDO-1和PDZ-1对供试黄瓜的尖孢镰孢菌和多主棒孢菌并无杀菌活性;温室盆栽试验发现,2个化合物对7种蔬菜病害具有明显的诱导抗病活性,其中:BDO-1在10 mg/L下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棒孢叶斑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灰叶斑和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8.81%、61.79%、69.88%、64.14%,54.42%、54.85%和63.59%;PDZ-1在10 mg/L下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33%和59.15%。田间防治效果验证结果表明,BDO-1和PDZ-1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95 %和48.45%。研究发现,BDO-1和PDZ-1在质量浓度为10 mg/L、诱导5次、每次间隔5d的条件下施用,对黄瓜枯萎病和棒孢叶斑病可发挥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8.
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比较喷雾法、涂抹法、叶腋针刺法、茎上针刺法和灌根法5种接种方法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法是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最佳接种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性鉴定。采用喷雾接种法鉴定209份醋栗番茄品种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其中22份为中抗品种,57份为感病品种,130份为高感品种,未发现抗病或免疫品种。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评价23种微生物菌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2种,分别为芽孢IVF 018号、芽孢IVF 021号,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100.00%、82.50%和71.25%、61.67%,预防效果明显高于治疗效果,说明田间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89.
番茄溃疡病的接种方法及微生物防治菌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操作简单、显症时间短、真实反映番茄溃疡病发病程度的病原菌接种方法,比较了剪顶法、茎上针刺法、浸根法和拌土法4种不同接种方法对番茄溃疡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剪顶法接种效果最好,发病率达100%,病情指数在90以上,操作简单,适用于番茄溃疡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和药效评价试验。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比较23种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3种,分别为芽孢IVF 018号、芽孢IVF 021号和芽孢IVF 020号,防效均高于98%。  相似文献   
90.
氰氨化钙土壤消毒对黄瓜根腐病及土壤病原菌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氰氨化钙土壤消毒技术防治黄瓜根腐病,通过病害防治效果、植株生长情况等指标,结合土壤中茄病镰刀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手段明确氰氨化钙不同剂量处理后病原菌菌量的动态变化,以此评估氰氨化钙土壤消毒防治黄瓜根腐病的施用效果。应用建立优化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监测土壤中茄病镰刀菌带菌量,最低检测量为1×101个拷贝·g~(-1)。研究结果表明,氰氨化钙最佳施药量为120 g·m~(-2),其茄病镰刀菌消毒3 d菌量大幅下降,9 d时降为0,种植黄瓜苗后菌量恢复缓慢,对黄瓜根腐病防治效果为66.56%~74.41%,植株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