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棉花清洁生产技术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集约化棉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大量地膜、农药、化肥残留已成为限制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分析了棉花生产中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危害,提出了从棉花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污染控制的棉花清洁生产技术体系,为棉花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2.
玉米光合生理对苗期土壤水分亏缺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土壤水分亏缺下玉米苗期光合生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亏缺下,玉米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强度(T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L)有不同程度升高。轻度水分亏缺植株叶片表观光量子效率(AQY)比对照下降了6.9%,羧化效率(CE)比对照下降了26.3%,CO2补偿点(Γ)比对照升高了55.8%;重度水分亏缺处理表观光量子效率比对照下降了27.6%,玉米叶片羧化效率(CE)比对照下降了46.4%,CO2补偿点比对照升高了193.8%。土壤水分亏缺导致玉米叶片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降低,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系淬灭系数(qN)升高。轻度水分亏缺下,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重度水分亏缺下,非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微生物菌肥是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肥料.为加快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的残留,为果树生产提供优质肥料.该试验以20 a树龄的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化学肥料与含微生物菌肥的有机肥配施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化学肥料与含微生物菌肥的有机肥配施对富士果实外在、内在品质和667 m2产量影响的试...  相似文献   
54.
西葫芦银叶病叶片的光合生理与解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CI-31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西葫芦银叶病叶片的光合生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西葫芦感染银叶病后,其一日内不同时段的光合速率(Pn)都较正常叶明显下降,轻病叶下降幅度为5.6%~30.2%,重病叶下降幅度为21.7%~52.5%,并且不同处理Pn的最高峰期也不尽一致,正常叶的最高峰期为10点钟,轻病和重病叶的最高峰期均为8点钟。西葫芦轻、重银叶病病叶的气孔限制值(Ls)均较正常叶减少,轻病叶减少幅度为5.3%~23.5%,重病叶减少幅度为22.0%~58.8%。轻、重病叶和正常叶之间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差异不明显,蒸腾速率(Tr)的变化无规律性。经测定,西葫芦轻、重病叶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量都较正常叶减少,轻病叶叶绿素总量减少9.97%,重病叶叶绿素总量减少18.21%。西葫芦重病叶的鲜、干重较正常叶减少,而轻病叶的鲜、干重较正常叶增加。对西葫芦银叶病叶片的解剖学特征观察发现,正常叶上表皮细胞为扁平状,致密排列;而病叶上表皮细胞则变为球状,疏松排列,并且上表皮与栅栏细胞之间出现轻微的间隙。病叶上表皮厚度占叶片厚度的比例明显增加,栅栏组织厚度占叶片厚度的比例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55.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棉田污染的主要原因表明:塑料地膜残留、化学农药残留、化肥残留已构成从时间和空间相互交叉的立体污染网络,污染环节主要包括土壤、大气、水系和农产品。棉田污染网络可以通过综合技术进行防治,如: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高质量土壤培育技术、种植高效品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塑料地膜替代技术等。在污染棉区实施污染监控预测制度以及生态补偿政策也可降低污染程度,棉花全程清洁生产技术是解决棉田污染网络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56.
陆地棉产量育种动态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120个陆地棉品系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分段研究表明,构成皮棉产量的三因素间存在动态平衡,不同组合模式,其产量表现不同。单株铃数、衣分、铃重都存在最佳选择范围,在此范围内容易形成高产皮棉的优化组合。三因素中某一因素的过高选择,会降低另外两个因素的选择动态,不易形成最佳产量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