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青花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9个青花菜品种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23对性状之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14对性状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2.
以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消耗、增加农业循环利用为目标,提出一种多源感知高效循环设施大棚智能控制及农业专家系统。利用太阳能加热相变储热材料增加棚温;通过特殊通风窗设计增大空气对流面积降低棚温,减少高能耗设备的启用;阴阳棚混合种植实现农业循环利用;采用多源感知提高控制精准,采用动态权值融合算法提高数据融合精度,可通过计算机、手机实时监控。该农业专家系统控制策略结合作物生长模型、温室控制模型与能耗模型3种模型,提出根据大棚作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多因素节能优化控制方法。根据计算控制增加的经济效益与付出能耗费用的差值最大,得出最优控制策略输出,以促进作物光合作用产生高收益,并减少温室控制成本。整套监控系统已试运行于徐州现代农业实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33.
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是植物热胁迫响应的重要转录调节基因,在植物胁迫应答和其他抗逆反应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研究大蒜热激反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基于大蒜转录组数据,以徐蒜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编码HSF的AsHSFB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sHSFB1含有88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3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含有热激转录因子的特征结构域。在进化关系上,AsHSFB1与拟南芥AT4G11660(AtHSFB2B)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AsHSFB1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上。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pCAMBIA1305-AsHSFB1过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转录因子基因的功能,培育耐热大蒜品种奠定基础。RT-PC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蒜品种中,AsHSFB1基因在叶片中相对表达水平均最高,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38℃高温胁迫处理下,徐蒜6号中的AsHSFB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24 h时明显上调;4℃低温胁迫下,徐蒜815和徐蒜6号中AsHSFB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先上升后下降,在处理4 h时相对表达水平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34.
追施钾肥对早熟砂梨果实发育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研究追施不同质量浓度叶面钾肥对早熟砂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该试验以早熟砂梨‘翠冠’和‘苏翠1号’为研究试材,分别在2个品种果实生长周期内追施0.5(T1)、1.5(T2)和2.5 g·L~(-1)(T3)叶面钾肥。【结果】(1)T2和T3质量浓度追施钾肥,尤其是T2处理早熟砂梨果实纵横径生长速度高,单果重总体较大,‘翠冠’T2处理后的果实纵横径、单果重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8.46%、5.27%、28.51%,‘苏翠1号’T2处理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9.88%、5.28%、35.22%。(2)不同追施钾肥处理对‘翠冠’梨果实果形指数影响较小,‘苏翠1号’T2处理果实的果形指数高于T1和T3处理4.23%、5.02%,但2个品种梨果梗粗度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3)追施钾肥后,2个早熟砂梨品种果实可溶性糖总量、蔗糖、果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依次为T2T3T1,不同质量浓度钾肥对2个品种早熟砂梨果实有机酸含量和硬度总体影响不大。【结论】在早熟砂梨果实发育期选择追施1.5 g·L~(-1)(K_2O元素含量为31%)质量浓度叶面钾肥,成熟果实单果重增大,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形指数高,综合品质得到有效改善,追施钾肥质量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5.
不同地膜覆盖对大蒜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蒜917’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地膜(红、绿、银、黑、白黑、银黑、透明膜)覆盖对大蒜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透明膜,银膜覆盖可促进大蒜生长,尤其可显著增加大蒜株幅、假茎粗、叶长及叶宽;黑膜覆盖的大蒜株幅和叶长亦显著高于透明膜;红、绿及银黑膜覆盖显著增加了大蒜叶片和叶宽;而白黑膜覆盖与透明膜覆盖的大蒜生长差异不显著,甚至略低于透明膜。此外,有色膜覆盖可显著提高大蒜根系活力和叶绿素a/b比值。银膜产量最高,黑膜次之;红、绿及银黑膜处理产量仍略高于透明膜,但差异不显著;而白黑膜产量较透明膜产量显著下降。因此,覆盖银膜或许可替代透明膜,成为一种栽培大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6.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及大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徐蒜917为材料,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变化及对大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苗期至返青期银膜覆盖对土壤的保温效果优于其它处理;生育后期(鳞茎膨大期)透明膜与白黑膜覆盖处理的10 cm处土壤温度于13:00与15:00分别出现最高值。大蒜生育前期(苗期至抽薹期)银膜覆盖处理的大蒜SOD、POD、CAT(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生育后期(鳞茎膨大期)透明膜与白黑膜覆盖处理的大蒜SOD(根)、POD、CAT因受到高温胁迫,酶活性高于其它处理。银膜覆盖有利于大蒜生育前期土壤的增温、保温,提高大蒜保护酶活性,促进大蒜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大蒜生长后期土壤温度,降低了高温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37.
为了扩大大蒜脱毒苗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大蒜品种徐蒜917为试材,开展了繁殖世代数对脱毒大蒜鳞茎性状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脱毒能显著提高脱毒第2代(D2)至第7代(D7)单头蒜重和鳞茎横径,单头蒜重和鳞茎横径的指标值均是脱毒第2代(D2)最高,分别为77.87 g和64.87 mm;脱毒大蒜鳞茎的大蒜素、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D2代含量最高,其次是D3代,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CK;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是D2代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CK。因此,脱毒有利于改善大蒜鳞茎的综合品质,以脱毒第2代最好,其次是脱毒第3代。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大蒜(Allium sativum L.)新品种徐蒜815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方法]主要从播期、播前蒜种处理、选地、整地施肥、播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技术。[结果]技术规程总结为:选择合适的播期;选择具有本品种的特征特性,蒜头圆整、蒜瓣肥大、顶芽肥壮、无病斑、无伤口的大蒜,且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0%;以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为好;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合理的种植密度为行距20 cm、株距12cm,40.5万~42.0万株/hm2;注意苗期管理及肥水管理;实行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体现大蒜新品种徐蒜815的品种优势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9.
以徐白1号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单施或配施对大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的株高和假茎高均随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以单施有机肥(T4处理)最高,叶宽以单施无机肥(T1处理)最宽,但不同处理对株幅、假茎粗、叶长和叶片数无显著性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地上部产量、鳞茎产量及鳞茎横径,大蒜的地上部产量、鳞茎产量及鳞茎横径均以2/3复合肥+1/3有机肥配施(T2处理)最高;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大蒜鳞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T2处理的含量最高,可溶性糖、VC、大蒜素和丙酮酸含量则均呈增加趋势,以T4处理含量最高;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是T4处理的大蒜鳞茎综合品质最好,其次是T2处理.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大蒜生长,可提高地上部产量、鳞茎产量及鳞茎横径,同时还可改善鳞茎品质.  相似文献   
40.
对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大蒜新品种徐蒜815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播期、播前蒜种处理、选地、整地施肥、播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为充分体现大蒜新品种徐蒜815的品种优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