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五鹤续断中锌·铅·镉·汞等限量元素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不同生长年限的五鹤续断根中微量元素锌、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的含量,评价了五鹤续断的药用安全性。结果表明:这些限量元素的含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具有很高的药用安全性,适宜对其实施GAP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再生水灌溉对红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再生水长时间灌溉是诱发土壤水力特性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采用再生水原液(reclaimedwater,RW)以及再生水原液稀释2倍(RW-2)、4倍(RW-4)、6倍(RW-6)等4种不同浓度再生水水源,设置再生水连续灌溉与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ARW、ARW-2、ARW-4、ARW-6)2种灌溉模式,以蒸馏水连续灌溉(CK)为对照,持续对第四纪红壤进行干湿循环模拟灌溉,直到土壤入渗趋于稳定为止。采用压力膜仪法测定各灌溉处理后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选择van Genuchten(VG)模型对其参数提取,分析了红壤水力特性的演变特征及其参数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显著影响了红壤的持水特性,促使红壤孔隙大小、数量及其分布发生演变,该变化规律与再生水水质浓度、灌溉模式关系密切。与CK相比,再生水连续灌溉模式RW、RW-2、RW-4、RW-6处理下,红壤有效水分别提高了5.4%、3.6%、14.6%、-8.1%;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模式ARW、ARW-2、ARW-4、ARW-6处理下,红壤有效水分别降低了9.9%、23.3%、26.5%、16.9%。与CK相比,连续灌溉对红壤水力传导性无显著影响;而交替灌溉则影响显著,其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水分扩散度大体表现为CKARW-6■ARW-4ARWARW-2。再生水灌溉对VG模型参数θs'、θr'、α、n均有显著影响;再生水的pH值、电导率及钠吸附比均与红壤有效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对红壤地区再生水长期灌溉利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富硒黑木耳中硒的分布规律及赋存形态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芸 《食用菌》2008,30(5):5-6
目的:初步研究富硒黑木耳中硒的分布规律及其赋存形态。方法: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黑木耳中的多糖和蛋白质,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它们各组分中的含硒量。结果:蛋白硒占总硒的质量分数为52.03%,多糖硒占总硒的质量分数为22.64%。蛋白质硒组分中,水溶性蛋白质结合硒量最多,占总硒的质量分数为24.36%。结论:硒主要分布在有机物中,蛋白硒是黑木耳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14.
硒对荸荠组培苗生长及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芸  张弛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8):1368-1371
以荸荠试管苗为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研究硒对荸荠组培苗的生长及SOD和POD活性的影响。用于培养幼苗的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6%琼脂+30%蔗糖,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后,测定荸荠幼苗的长势及SOD和POD等酶活性及MDA含量。结果显示,硒浓度为45mg/L时,荸荠组培苗的生长势较好,SOD和POD等酶的活性相对较高,MDA含量最低;硒浓度低于45mg/L时,对SOD和POD起激活作用,可促进生长;硒浓度高于45mg/L时,对SOD和POD活性及组培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只有适当的硒浓度,才能增强SOD和POD活性,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藤茶初春萌发的幼嫩枝条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同碳源和不同碳源浓度对藤茶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茎和藤须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且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2 mg/L+PVP 2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叶藜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10% KOH为显色剂,在403 nm处对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总黄酮在10.7 ~64.2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5%,RSD为0.56%(n=6),大叶藜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2.45 mg/g.[结论]该方法稳定、简便、快速,适用于大叶藜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翟琨  向东山  武芸  黄海波  侯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07-9807,9821
多糖是五鹤续断中的活性成分,该文主要通过溶剂对比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探讨五鹤续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在沸水浴中进行提取,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25 mol/L,用量为样品体积的20倍,提取4次,每次75 min。  相似文献   
18.
武芸  张驰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5):821-823
以富硒黑木耳为原料,采用水浸提、乙醇沉淀多糖、Sevage脱蛋白、干燥等方法对富硒黑木耳中硒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蒽酮比色法和原子吸收法对多糖含量、硒含量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富硒黑木耳含硒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在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60℃条件下提取两次,此时多糖提取率最高,水溶性多糖含量为18.95%,硒的含量为32.56μg·g-1.  相似文献   
19.
五鹤续断不同生长期部分有效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五鹤续断不同生长期多糖及可溶性糖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的五鹤续断中总生物碱进行提取并分离,探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五鹤续断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其根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而根中总生物碱和多糖的含量积累呈现出递增趋势;其叶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多糖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较低。但总的来看,五鹤续断根中总生物碱、多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均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芸  丁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96-2097
简述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现状,客观地分析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和安全隐患的根源及其评价.同时,对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前景作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