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栗茶间作与覆草对茶园生长环境和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栗茶间作、覆草试验,调查相应的环境气候、土壤情况,观察茶树芽叶生长状况,比较茶样相关品质成分。[结果]栗茶间作降低了风速和光照强度,提高了环境温度、湿度;覆草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有效N、P、K的含量,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提高了冬季地温;栗茶间作、覆草均增加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降低了酚/氨比。[结论]栗茶间作、覆草可以有效地调节茶树生长环境,改善土壤状况,调节茶叶酚/氨比,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阐述了沂蒙山区果园春季晚霜冻发生的特点、冻害产生因素及冻害症状,整理了近年来春季晚霜冻防控措施,有效预防措施有水肥管理、树干涂白、灌水预防、喷施防冻剂等,有效补救措施主要有喷施高效叶面肥、人工授粉、精细疏果、病害虫综合防控等,旨在提高果品质量与效益,增加果农收入,为果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概括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山东桃文化,对当今山东桃文化产业的开发进展进行梳理,显示山东桃文化既具齐鲁印迹,又与华夏桃文化相承融通。当今山东桃文化通过花果旅游资源及桃刻艺品的开发利用获得传承和创新,成为中国桃文化的局部缩影。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5种越冬防护措施对福鼎大白茶产量及品质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区,防护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茶叶主要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降低了酚氨比,而夏茶变化不明显。停止防护措施后,仍对春茶有较明显影响,但对夏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国,茶叶产量和茶园面积均居世界前列。茶叶是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国南方诸多省份的重要经济作物。茶产业已经成为广大农村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生态旅游在我国悄然兴起,茶区往往都是植被良好、环境优美的风景区,因而茶区成为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茶叶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出于亲近、认识和体验茶叶生态环境的动机,在不伤害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到相对原始的茶叶自然环境和淳朴的茶文化地区旅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叶绿素组成及色泽的具体差异大小.[方法]采用混合液法(体积比,纯丙酮:无水乙醇:蒸馏水=4.5:4.5:1.0)及色差计法,对梅占、福选9号2个品种的叶绿素组成及干茶色泽、汤色、叶底色泽进行测定.[结果]梅占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均高于福选9号,且差异显著;干茶、茶汤、叶底色差测定表现为梅占品种的亮度不如福选9号,但梅占相对绿度重,福选9号相对黄度重.[结论]不同茶树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及组成存在差异,且差异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绿茶的成茶色泽,梅占的成茶色泽要优于福选9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越冬防护区福鼎大白茶相关因子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茶叶主要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降低了酚氨比,有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而夏茶变化不明显。这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越冬防护条件下,它的物质代谢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在停止防护措施后,此效应对春茶影响较明显,夏茶不明显。这为茶树安全越冬,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阐述了临沂市苹果园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总结近年来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经验,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害虫诱捕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制定形成了苹果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9.
茶多糖的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TPS)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为基础,对茶多糖在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及抗血栓、增强免疫功能、降血压、减慢心率和增加冠脉流量、耐缺氧等主要方面的保健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茶多糖的保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毕彩虹  潘科  薛泽程 《茶业通报》2006,28(4):157-158
以福鼎、巴南9号、川种三个中小叶种的鲜叶为原料,采用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晾初揉烘二青摊晾复揉解块毛火摊晾足火的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成烘青绿茶;以混合样为对照,对各茶样密码审评和常规理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品质:巴南9号最优,福鼎次之,川种最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