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3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水稻二化螟再猖獗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常发性主要害虫之一。自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市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明显上升 ,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加大 ,损失逐年加重。 1996~ 1999年年均发生面积 30万hm2 (次 ) ,损失粮食7 36万t以上。为了探索二化螟再猖獗发生原因 ,寻求综合治理技术 ,提高治螟技术水平 ,我们于1997~ 1999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试验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二化螟发生危害特点1 1 发生期早 ,年发生完全 4代据各县市病虫测报站调查分析 ,我市近年来第1代二化螟成虫盛发期在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 ,比常年提早 10d以上。 1、2代主要危害早稻 ,3、4…  相似文献   
62.
烟粉虱从番薯到番茄的传播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栋大棚内烟粉虱从番薯地向距离1.4 m的番茄地的传播与扩散的研究,明确烟粉虱扩散到番茄地所需的时间以及在番茄地内的扩散所需的时间,探讨番茄地周边的番薯对于秋冬栽培大棚番茄的烟粉虱危害的影响以及烟粉虱在番茄地内的扩散能力。结果表明,烟粉虱传播至番茄上需要17 d左右,完成各垄间的扩散需要4~7 d,且烟粉虱在各行间的传播能力也较差。初步确定,种植番茄没有必要选择在远离番薯的地块,且番茄移栽后15 d左右的化学防治对于控制虫口基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橘小实蝇自监测发现入侵以来,随后发生危害加重,致使果园果实未成熟就先黄腐烂或脱落成为"蛆果"。2008~2010年应用性诱剂监测方法对油桃果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消长进行定点系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桃园橘小实蝇种群时序数量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一般性诱成虫初见期为6月,盛发期为8~10月,其中高峰期成虫诱量占总诱量的50.79%~82.85%,终见期为当年12月。通过气象要素筛选表明,当月的成虫数量(Mn)与前1个月的平均气温(Tn-1)、当月的雨量(X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n=0.0696Tn-1^2-1.1609Tn-1+4.2408(n=47,r=0.3844**),Mn=0.0001Xn^2-0.0482Xn+1.0292(n=48,r=0.4463**);与当月的日照时数(Sn)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Mn=0.0009Sn^2-0.4311Sn+52.069(n=48,r=-0.2879*)。这对提高橘小实蝇监测预警水平、有效控制橘小实蝇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为探明‘绿雄90’西兰花对N、P、K养分的需求规律和互作机制,明确最佳施肥方案,充分发挥增产、提质、增效潜力,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绿雄90’西兰花N、P、K养分需求效应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绿雄90’西兰花对N、P、K养分单维度需求呈抛物型曲线变化,对N+P+K(M)整体维度需求呈幂次函数变化规律,其商品花球综合采收指数(H)数学模型为H=-0.000052M~2+0.091585M+6.504614(n=14,r=0.7057**)。通过对上述模型和浙东沿海NPK结构比例分析,‘绿雄90’西兰花对N+P+K组合互作最佳需求量为881 kg/hm~2,即为纯N 489 kg、P_2O_5191 kg、K_2O 201 kg。因此,应用此施肥方案可为菜农减少习惯施肥量8%,这对改变菜农传统施肥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李正龙  汪恩国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22-123,145
根据2002-2008年小菜蛾逐日性诱监测结果表明:小菜蛾性诱数量消长变化与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其时序种群数量变化在60km区域范围内表现基本一致;全年种群数量消长主要呈春峰型(3-6月)曲线变化,占监测年数的85.7%,个别年份呈春、秋(11月)双峰型变化,仅占监测年数的14.3%。加强春峰期监测和秋峰期监测,对提高小菜蛾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为了明确锐劲特5%SC对防治灰飞虱成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单季稻秧苗3-4叶期应用5%锐劲特SC等对灰飞虱成虫进行了6处理3次重复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以5%锐劲特750 ml/hm2处理为最佳,其药后1 h、4 h、10h、24 h、48 h、3d、5d、11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31.7%、31.9%、50.0%、68.3%、73.1%、75.0%、76.3%、100%,对持续控制灰飞虱传播水稻病毒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7.
西兰花三大害虫性诱剂及其配套应用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兰花菜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三大害虫的多种性诱剂及诱捕器诱测试验,结果表明宁波产斜纹夜蛾性诱剂制品极显著优于美国产,在西兰花上使用以悬挂高度50cm为佳,其诱芯1次使用时间可达30-40d;宁波产甜菜夜蛾性诱剂制品与美国产比较无显著差异,在西兰花上使用悬挂高度可选50-100cm布放,其诱芯1次使用时间可达30-40d;宁波产小菜蛾性诱剂制品优于云南产,在西兰花上使用以悬挂高度20cm为佳,其诱芯1次使用时间可达30-40d.  相似文献   
68.
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黑条矮缩病(RBCDV)近年来在台州市连作晚稻上回升迅速,发生严重面积达1.3万hm^2。试验分析表明,导致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严重流行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大面积的主栽品种抗性差,易感病,二是传毒媒介灰飞虱的田间带毒率高,而其迁飞危害高峰与连晚杂交稻的感病生育期相吻合;三是杂交水稻自身的栽培特点有利于黑条矮缩病的侵染。根据此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狠抓适期治灰防病的综合  相似文献   
69.
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稻组合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强于常规粳糯稻品种,分析了大田生产上杂交稻黑条矮缩病发病较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0.
早熟柑橘黄龙病流行与产量损失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9年测定了早熟柑橘品种‘宫川’(以下简称早熟柑橘)黄龙病病情扩散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熟柑橘黄龙病病情随时序推进呈Logistic曲线上升,总体上病情扩散速率为先快后慢,并呈现从强到弱的趋势特征,前4年因病原基数低而病情增长幅度大,扩散速率快;后4年因病原基数处于较高状态,而相对传染扩散速率减慢,表现扩散速率较平缓,形成随病级上升单株结果数减少、健果率下降、产量下降的危害规律;由此建立早熟‘宫川’黄龙病病情扩散速率(P)与发病时序(N)的关系模型为:P=65.082 7/[1+EXP(4.017 8-0.752 838N)](R=0.999 1*),株发病率(P)与病情指数(M)关系模型为:M=0.571 2P-2.398 6(R=0.993 7*),不同病级(m)病树与其果数(G)、健果率(J)的关系模型:G=1 344.833 9/[1+EXP(-3.693 7+0.549 3m)](R=-0.988 6*〖KG-*2〗*);J=91.560 5/[1+EXP(-6.677 0+1.090 4m)](R=-0.974 2*〖KG-*2〗*);不同病级(m)病树与其单果重(W)、单株产量(Y)、产量损失率(Rp)的关系模型:W=95.427 8/[1+EXP(-29.770 1+3.993 2m)] (R=-0.990 6*〖KG-*2〗*);Y=44.138 2/[1+EXP(-4.019 2+0.689 1m)](R=-0.984 2*〖KG-*2〗*)、Rp=131.536 4/[1+EXP(4.239 9-0.592 4m)](R=-0.984 7*〖K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