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2 毫秒
41.
正果实采收后的管理,对恢复树势、促进形成优质花芽、增加贮藏营养、提高耐寒能力、保障来年优质丰产等方面至关重要。从樱桃果实生殖发育的角度来讲,花芽分化是果实生殖发育的开始,采收后大樱桃花芽陆续进入集中分化期,培育优质花芽是生产优质果品的前提,所以,采收后的管理与采收前同等重要。1按需追肥,保障花芽分化大樱桃生产中,许多果农非常重视秋季施肥  相似文献   
42.
43.
抱子甘蓝组织培养及人工种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颖  徐程  张铭 《中国蔬菜》2005,1(7):12-14
以抱子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再生植株,并制作人工种子。结果表明:苗龄为8d的无菌苗,其下胚轴诱导不定芽频率最高,平均诱导不定芽数达11.3个。6-BA、ZT对下胚轴诱导不定芽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2mg·L-1作用最显著,繁殖系数达11.2。不定芽在不含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驯化移栽后成活。将不定芽用海藻酸钠包埋成人工种子,生根率为24%,移栽成活并开花。  相似文献   
44.
宁波四明山生态地位重要,该区域通过发展花木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但由于无序开发,也造成了水土流失等问题。通过林特基地的培育,试图找到该区域花木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45.
水稻白叶枯病是浙江稻区常发流行性病害,调查研究其为害与损失,科学制订防治指标,对于有效预测和综合防控病害,确保水稻丰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桐庐、余杭等地几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发生为害损失调查测定,探明了病害发生为害与损失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水稻分蘖、圆秆拔节和孕穗破口期株、叶发病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6个模型,考查了侵染发病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受害稻株株高下降、实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调查分析了田间用药和防治成本,测定了经济允许水平,首次提出了该病防治指标为水稻株发病率5%、叶发病率3%。该指标经浙江桐庐、温岭、温州等地大田验证与示范应用,与实际发生为害情况相符,药治面积压缩1/3,省药、节本、增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6.
[目的]摸清浙江省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与发生危害情况,为杨梅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6年在浙江杨梅主产区采用系统普查与定点监测、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对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杨梅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及绿色防控技术.[结果]浙江省杨梅常见害虫有69种,隶属5目29科,常见病害有22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5种,细菌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5种和根结线虫病1种;以杨梅介壳虫、果蝇、卷叶蛾、尺蠖、粉虱、蚜虫和褐斑病、癌肿病、赤衣病、白腐病、凋萎病、梢枯病等12种病虫为杨梅主要病虫害.在杨梅采收前25和45 d挂防虫网,对杨梅果蝇的防控效果达98.71%和99.19%;在杨梅采收前20、30和45 d喷施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对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17%、95.63%和93.72%;在杨梅采收前15 d喷施20%松脂酸钠可溶粉剂200倍液,对杨梅介壳虫的防治效果达97.42%;试验筛选出对杨梅果蝇和介壳虫防治效果好且使用安全的生物农药乙基多杀菌素和松脂酸钠.[结论]在杨梅生产上应采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种植优良品种、冬季清园为主的农业防治,防虫网覆盖技术为主的物理防治,登记药剂科学合理使用和保护利用天敌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杨梅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蓟马是草莓上的重要害虫,以棕榈蓟马为优势种,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草莓棕榈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草莓棕榈蓟马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成虫诱集、虫口系统监测、大田虫情普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记载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发生为害程度的预测方法。综合提出防控对策和农业、生物、物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8.
不同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炭对雷竹林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竹材边角料、玉米Zea mays秸秆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蒲壳制备的生物质炭为材料,采集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集约经营模式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酸化土壤进行90 d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原料生物质炭添加对黑麦草生长及土壤养分、酸度、微生物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和山核桃蒲壳炭显著提高了黑麦草生物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和pH值,而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的质量摩尔浓度(P < 0.05);竹炭处理仅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降低了交换性氢质量摩尔浓度(P < 0.05)。相比对照,玉米秸秆炭可以显著提高真菌丰度,提高幅度为53%;而山核桃蒲壳炭和竹炭可以提高细菌丰度,提高幅度分别为71%和66%。相比玉米秸秆炭和竹炭,山核桃蒲壳炭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土壤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山核桃蒲壳炭和玉米秸秆炭处理下黑麦草生物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这2种生物质炭对土壤酸度、养分、微生物丰度和相关酶活性的改善作用。综合而言,山核桃蒲壳炭和玉米秸秆炭对雷竹林酸化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具有较好的改良能力,而竹炭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9.
巨大芽孢杆菌LY02对黑麦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接种巨大芽孢杆菌LY02对黑麦草修复Cd、Cu污染土壤以及二者复合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Cu污染土壤及复合污染土壤中接种巨大芽孢杆菌LY02,可显著提高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增幅达65.0%~108.3%;促进了黑麦草在3种污染土壤中对重金属的吸收,其中对Cd污染土壤中黑麦草吸收Cd的影响最为显著,地上部Cd吸收量较对照组增加了45.8%(P0.05);3种污染土壤中黑麦草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2%,26.7%,16.2%;黑麦草根际土壤中有效态Fe含量显著提高,Cu单一污染土壤中增幅最大,达到152.5%;3种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升高,在Cu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u增幅达到49.7%(P0.05)。综上所述,巨大芽孢杆菌LY02通过增加污染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P和Fe,促进黑麦草生长;通过提高有效态Cd和Cu的含量,增加黑麦草对其吸收,从而提高了黑麦草对Cu、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50.
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余姚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结合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落实了具体的规划和相应的对策:加强宣传,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保护标志,构建多层次保护体系和监测体系,培育后备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以实现绿色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