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125篇
  127篇
综合类   1148篇
农作物   117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503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刺糖多孢菌C4-10-8B为试验菌株,对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刺糖多孢菌的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前体、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综合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较优碳源,最佳质量浓度为40.0 g/L,当葡萄糖与糊精(质量比5∶2)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培养基提高18.35%;棉籽蛋白为最优氮源,25.0 g/L棉籽蛋白与15.0 g/L玉米蛋白胨或0.6 g/L硫酸铵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0.0%和45.3%;乙酸钠和谷氨酰胺质量浓度为1.0 g/L时,均能使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提高21.5%;K2HPO4对多杀菌素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其质量浓度为2.5 g/L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提高24.5%;ZnCl2对多杀菌素合成也有促进作用,而MgSO4和CoCl2则显著抑制多杀菌素合成;通过2次正交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利用该培养基时多杀菌素产量可达395.54μg/mL,比对照提高了62.5%。【结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最优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棉籽蛋白25.0 g/L,玉米蛋白胨20.0 g/L,(NH4)2SO40.8 g/L,谷氨酰胺1.25 g/L,乙酸钠0.8 g/L,NaCl 3.0 g/L,K2HPO42.5 g/L,FeSO450.0 mg/L,ZnCl225.0 mg/L,CaCO31.0 g/L。  相似文献   
92.
为更加快速、灵敏地检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GCRV HZ08等毒株VP6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GCRV弱毒疫苗株(GCHV-892)总RNA为模板建立RT-LAMP反应,对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进行酶切鉴定,所得酶切产物大小符合预期值。随后对LAMP反应体系包括Mg2+、dNTPs、甜菜碱(betaine)和内外引物浓度比进行了优化,并以含VP6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EASY-VP6)为模板考量了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为10copies.μL-1,比RT-PCR检测方法敏感10倍。特异性试验表明与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NNV)无交叉反应。应用RT-LAMP方法检测16份疑似出血病草鱼,6份病料获得了阳性扩增,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3.
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石漠化问题是该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从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以地理-生态过程为主线,从石漠化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个方面总结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基础理论研究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空间尺度耦合研究中的不足,须要进一步发掘技术集成与模式提炼方面的应用研究,工程实施中存在工程落地难、成果巩固难、产业形成难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的石漠化治理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4.
研究旨在探讨氮肥种类、施用量和多效唑施用对金槐二次槐米性状的影响,为实现金槐二次结米提供技术支持。试验设置施加氮肥(高氮和中氮2种复合肥)+叶面喷施不同次数的多效唑(1,2,3次)和施加不同量的氮肥(高氮和中氮2种复合肥)2组处理,统计其结米枝数量、花序长、成熟一致度、花序鲜质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施加高氮复合肥处理的金槐二次槐米的花序数、花序长、结米枝长、花序平均鲜质量都优于中氮处理;随着多效唑施用次数的增加,二次槐米的性状指标呈降低趋势;随着高氮、中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花序数、结米枝数、开花一致度、花序长等指标呈降低趋势;金槐采摘完一次槐米后,及时补充0.5 kg左右的高氮复合肥、喷施一次350倍的多效唑溶液,可有效提高二次槐米的产量和质量。该方法可作为实现金槐二次结米的有效技术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提取大黄鱼肠道内容物和肠壁样品总DNA,构建细菌16SrDNA克隆文库.分别从两个文库中随机挑选阳性克隆子测序,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黄鱼肠道中存在梭杆菌纲(Fusobacteria)细菌、拟杆菌纲细菌(Bacteroidetes)和γ-变形细菌纲(γ-Proteobacteria)细菌.肠壁样品细菌多样性高于肠道内容物样品.梭杆菌属细菌在肠道内容物样品中占据优势地位,而肠壁样品则以拟杆菌属细菌为最优势细菌类群,其次是梭杆菌属细菌。两个样品中均只检测到少量γ-变形细菌纲细菌.  相似文献   
96.
系统回顾近几十年来饲草青贮技术研究的进展,从理论基础、技术研发、试验示范、监测评价四个层面系统分析饲草青贮技术的主要成果和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的任务重点是加大对青贮添加剂的研究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青贮技术推广范围。结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饲畜牧业特点,分析饲草青贮技术如何应用于该区域以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饲畜牧业的发展,进而为治理石漠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7.
[目的]协调丹江口水库渔业与水质保护的关系。[方法]对该水库的渔具类型及相应的渔获物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采集到鱼类25种,隶属4目6科,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共18种。鲢、蒙古!、鳙、翘嘴!、鲤、鲫、、鲇在生物量中的比例较高,分别为29.80%、20.18%、13.62%、10.09%、5.15%、4.65%、3.77%和3.45%;和蒙古!在样本总数量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41.65%和32.55%。[结论]目前丹江口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差异较小,但广适性和静水性鱼类成为了优势种,这与生境的剧烈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8.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目的】探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种植地点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干物质生产特点。【方法】于2004~2005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衡阳、南县和永州5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设置3种施肥量处理(135、180、225 kg N•ha-1),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试验材料。【结果】超级杂交稻收获产量以桂东点产量最高,地点间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平均为7 492.3~12 209.2 kg•ha-1,两优293为6 984.0~11 679.5 kg•ha-1。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生产量的地点间变化与收获产量一致,但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施肥量处理间收获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收获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正相关,而与每穗粒数表现为负相关。【结论】超级杂交稻存在适宜的种植区域,且在施肥量为135~225 kg N•ha-1的范围内,施肥量不是超高产栽培的限制因子。超级杂交稻的库容量大,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是获得超高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9.
矮生性水稻对赤霉素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就47个水稻矮秆品种对GA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中凡携带有sd-1基因位点的材料其株高对GA3反应均较敏感,而株高对GA3反应迟钝甚至无反应者均可推断其携带有与sd-1非等位的矮生基因,这将可作为鉴别sd-1基因位点的一种新的简捷方法;在粳稻中,具有d-47、d-7、d-12、d-13、d-14、d-18h、d-19、d-30位点的矮秆材料其株高对GA3反应敏感,而具有d-1、d-2、d-3、d-17和sd-s(t)等13个矮秆基因位点的材料其株高对GA3反应不敏感:GA3对各株高构成因素的影响随材料不同而异,但第III、IV节间对GA3的反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不同光照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75%、50%)对广西地不容(Stephania kwangsiensis)植株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度下,广西地不容的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均表现出明显差异。随着光强的增加,广西地不容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效率、表观量子效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光照度影响广西地不容植株的光合特性与抗氧化酶活性,高光强对于广西地不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75%光照度为广西地不容最佳生长条件。广西地不容的种植栽培应采取适当的遮阴处理,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广西地不容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