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8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在10℃、20℃、30℃温度条件下,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龙眼园土壤呼吸、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 d的培养期内各施肥处理土壤呼吸速率都表现为培养前期保持较高水平,之后快速下降,培养后期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为1 439~4 44...  相似文献   
12.
蘑菇渣对香蕉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蘑菇渣进行香蕉小区试验,以探索其对香蕉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无肥、化肥、低量菌渣、中低量菌渣、中量菌渣和高量菌渣6个处理。2年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菌渣能促进香蕉生长,提高产量,特别是显著增加香蕉的果穗重量、果指总重;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在香蕉生产中,菌渣的直接施用量以28723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福建省多级循环农业模式优化构建与技术集成应用的研究成果,总结示范推广取得的成效,并对进一步深化现代循环农业研发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干旱胁迫下植物生理代谢各项指标的分析,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与抗逆生理的影响,讨论了植物应对干旱环境刺激或逆境的适应及抵御机制,以期为作物逆境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生物炭作为一种高效、绿色、多功能的土壤调理剂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的长期效应还缺乏了解。研究施用生物炭5年后对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生物炭在酸化土壤改良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茶园生物炭田间试验在福建安溪县进行,茶园种植年限超过7年,茶树品种为铁观音,土壤为黄壤 。试验设生物炭施用量0、2.5、5、10、20和40 t/hm2共6个水平,一次施入土壤,5年后调查了茶园土壤pH、电导率 (E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它们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施用生物炭5年后,茶园土壤pH提高了0.16~1.11个单位,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52.6%~92.3%,EC值降低了1.85%~47.77%,其中施用10~40 t/hm2生物炭处理的pH值均显著高于0~5 t/hm2处理。施用生物炭5年对土壤性质的改变,进一步影响了细菌群落结构,细菌群落Chao指数、ACE指数表现为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得趋势,Shannon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促进了适宜酸中性或弱碱性环境的节杆菌属、硝化螺旋菌属、黄色杆菌科细菌相对丰度的增加,降低了嗜酸性细菌如酸杆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表明,施用0~10 t/hm2生物炭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受pH、EC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施用20~40 t/hm2生物炭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其中硝化螺旋菌属、α-变形菌门、酸杆菌属、康奈斯氏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EC值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在酸化茶园施用生物炭5年后,土壤pH、EC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加了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且适宜酸中性或弱碱性环境的细菌丰度增加,嗜酸性细菌丰度降低;其中施用0~10 t/hm2生物炭的处理土壤pH、EC是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施用20~40 t/hm2生物炭的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的17个数量性状,可提取为2个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3.66%,具有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营养学和药学含义,可把2个主因子命名为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因子和鲜味氨基酸因子。一个2因子的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氨基酸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其因子得分可用于对硒镧复合作用下氨基酸质量的综合评价,证实氨基酸含量与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含量之间大部分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这些研究为以后姬松茸的栽培及营养学和药学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近年来,为了开发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优化调整山区农业生产结构,人们相继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山地果园开发,但由于水土保护措施不当,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山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葡萄-灵芝”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研究运用能值分析,从物质流、能量流、货币流3个角度比较分析“葡萄-灵芝”复合系统和葡萄单作系统的能值投入和能值产出。结果表明:“葡萄-灵芝(头部脱袋)”(模式C1)和“葡萄-灵芝(全脱袋)”(模式C2)2种复合系统与葡萄单作系统(模式M)相比,净能值产出率分别提高了31.48%、34.72%,能值投资率与产投比分别提高了0.95、0.90倍与0.31、0.35倍;能值自给率与环境负载率分别下降了47.42%、46.15%与57.98%、56.75%;可更新能值率与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提高了24.69%、24.03%和2.13、2.11倍。此外,模式C1较模式C2的净能值产出率低2.41%,可持续发展指数高0.46%。相比葡萄单作系统,“葡萄-灵芝”复合系统具有更强的经济活力与环境可持续性,在高水平高质量管理下的设施葡萄园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套作,更能体现生态果园复合模式良好的系统活力和发展潜能,虽然系统自我维持能力较弱,受经济社会影响波动较大,果菌复合模式的发展与生产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深入探讨有机农业内在规律与发展策略,引领新时期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方法/过程】通过资料收集,阐述有机农业科学内涵与主要特点,分析有机农业发展成效与面临挑战,总结梳理相关发展经验与管理机制。【结果/结论】针对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与未来趋势,结合现代绿色农业特色与优质安全产品生产实际,从政策、机制、技术层面,提出相关发展思路与过程管理机制及其系列技术对策,为新时期乡村产业绿色振兴与现代有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区开展生态养殖,可采用"林-草-牧-肥"优化耦合模式,有利于农牧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3)应用固液分离收集处理猪粪技术,生产果树专用肥,COD累积去除率达99.8%;4)长汀县79.94%耕地适宜烟稻轮作,并可循环利用秸秆培肥地力;5)紫色土壤区的山地适宜发展"草-牧-沼-油茶"生产模式。提出的提升建议:水土流失治理要实施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应与循环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双赢互利发展;要健全政策机制,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投入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之中,以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