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5篇
综合类   29篇
园艺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番茄新品种‘ST04’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娜  冯辉  吴志刚  王五宏 《园艺学报》2005,32(3):565-568
 ‘ST04’是沈阳农业大学新育成的适合保护地栽培的串番茄( Truss tomato) 一代杂种, 植株抗病性强, 耐低温弱光, 果穗呈鱼骨状排列, 大红果, 硬果肉, 果实大小、形状、颜色整齐一致, 可成穗收获。果实耐贮运, 货架寿命长。  相似文献   
32.
“串番茄”( Truss toma to)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娜  冯辉  王五宏  吴志刚 《园艺学报》2006,33(1):146-148
 02S02和02S18是“串番茄”育种的好材料, 02S35 ×02S45、02S15 ×02S51是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单花序果实个数和果实横径性状狭义遗传力较高, 在早期世代选择效果明显, 单果质量、小区产量等性状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世代进行选择。相关分析表明, 单果质量是串番茄最重要的产量组成因子,单果质量与单花序果实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3.
番茄主要株型参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叶片平展的173和叶片上冲的101番茄品系为亲本,获得P1、F2、F1、B1、B2和F2共6个世代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叶片夹角和披垂值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叶片夹角受一对加性主基因 加性一显性多基因控制,符合D-2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8.45,表现为增效,遗传率在B1、B2和F2群体中分别为48.85%、29.7%和55.99%;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3.12,显性效应为-0.94,均表现为减效,多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群体中遗传率为5%-30.6%.叶片披垂值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符合C模型;多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群体中分别为57.6%、43.39%和 72.19%.叶片夹角和披垂值均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征,遗传率中等.  相似文献   
34.
串番茄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冯辉  王五宏  徐娜  鲁博  张婷  陈红波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4134-4139
 【目的】通过对串番茄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探索叶片角度的遗传规律,为选育株型紧凑的串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筛选出的串番茄自交系进行多代杂交回交,应用主基因+多基因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叶片夹角、株幅、披垂值的遗传模型。【结果】串番茄的叶片夹角、株幅的遗传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控制,叶片夹角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6.51,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5.01,势能比值为0.914,显性度为0,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及F2群体中分别为45.61%、37.29%及47.71%;株幅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3.08,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3.58,显性效应为-1.59,势能比为-0.44,显性度为0,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及F2群体中分别为23.30%、20.73%及36.11%。披垂值的遗传受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4)控制,主基因加性效应为8.18,显性效应为-8.18,多基因加性效应为3.12,显性效应为19.07,势能比为6.09,显性度为-1,多基因遗传率在B1、B2及F2群体中分别为69.15%、68.5%和49.57%。【结论】对173×101组合的夹角和株幅性状改良以主基因为主,可在早期世代选择;对披垂值性状的改良应在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35.
浙白6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S99-PB533和S02-PB658配制而成的苗用型大白菜一代杂种。植株半直立,生长势旺,低温生长速度快,株高24 cm,开展度20 cm;叶浅绿色,叶面光滑,无茸毛,叶柄白色,叶长30.2 cm、宽18.0 cm,叶质柔嫩,品质优良;单株质量60 g左右,每667 m2产量2 400 kg左右;高抗黑斑病,抗病毒病和霜霉病,耐先期抽薹,适宜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作苗用型大白菜栽培。  相似文献   
36.
苗用型大白菜新品种‘双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耐’是以S99-534为母本,S02-PB65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质苗用型大白菜一代杂种。叶色浅绿,叶柄色白,叶面光滑无茸毛,叶质柔嫩,品质优良,商品性状好;耐热,耐湿,综合抗病性强,适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夏季作苗用型大白菜栽培。  相似文献   
37.
利用实验室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5个大白菜品种苗期生长和吸收积累镉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各品种地上部鲜重均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50μmol/L CdCl2处理时,以浙白8号的生长抑制率最低(53.86%).短期较高浓度的Cd胁迫对大白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品种间大白菜地上部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浙白8号大白菜地上部镉含量较低( 145.1 mg/kg DW,249.7 mg/kg DW).Cd胁迫下各品种大白菜叶绿素含量均下降,在不同Cd浓度下叶绿素a/b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38.
基质通气栽培对人工营养基质水气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黄瓜(Cucumis sativus)根际环境,试验以人工营养基质通气栽培(Z1)与沙壤土栽培(T1),人工基质不通气栽培(CK)比较,研究基质通气栽培对基质酶活性、基质养分含量和基质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到定植后60天时,Z1处理改善基质通气状况,比T1和CK降低了CO2浓度(59.81%,48.21%),提高了O2 浓度(13.66%,5.87%)。Z1处理比T1和CK提高了基质中主要代谢酶的活性,其中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1.88%和28.53%、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0.12%和20.54%、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2.61%和15.89%、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5.48%和8.47%;基质中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明显提高;而且提高了基质总孔隙度、含盐量和含水量,降低了基质容重,改善了基质结构。最终基质通气栽培Z1较T1和CK的黄瓜产量分别提高了27.11%和8.94%,增产显著。因此基质通气栽培具有节水节肥,改善基质环境,和提高黄瓜产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39.
一份叶用芥菜功能不育材料的发现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农家雪菜品种细叶萧航天搭载后代的小孢子再生植株中,发现1个不育态的特异植株ZC-5-(4)-1。对该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花器形态、花粉活力与萌发率、自交结实率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株系植株整齐,生长强势;典型长柱头,花蕾持续难以开放,花药干瘪但稍有花粉,花柄和枝条上有大量蜜腺;花粉生活力及萌发率极低;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初步判定该特异态材料为一个典型而优异的功能不育系。  相似文献   
40.
浙白6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S99-PB533和S02-PB658配制而成的苗用型大白菜一代杂种。S99-PB533为春王经6代自交筛选而成的自交不亲和系,亲和指数0.1,植株较直立,生长势旺,叶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