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74篇
  44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64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库布齐沙漠东部植被恢复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植被恢复对风沙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库布齐沙漠东段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油蒿固定沙地和沙柳固定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植被生物量和不同深度土层(0~60 cm)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时空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C、N含量随植被恢复明显增加,而土壤P含量增幅较小,均在沙柳固定沙地达到最大值(5.86 g·kg-1、0.41 g·kg-1、1.74 g·kg-1),各阶段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土壤P含量在各土层间差异较小。(2)不同阶段或土层间土壤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随植被恢复土壤C:N先减小后增大,而C:P和N:P均逐渐增大,土壤C:P和N:P均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而C:N则无明显变化规律。(3)土壤C、N、P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均与地上和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N与C:P、N:P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土壤C:P与N:P呈显著正相关,且土壤C:P和N:P均与地上、地下和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人工建植促进植被恢复可显著影响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而...  相似文献   
812.
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以及土地整治、撂荒地整治、老庄复垦等措施的推进,许多耕地在大型机械作业整理后出现肥力下降、作物大幅减产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特开展高标准农田越冬作物覆盖还田地力提升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冬油菜越冬覆盖还田可以快速提高新修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有效改善高标准农田土壤环境和团粒结构,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813.
通过探究不同补光时段对设施栽培夏黑葡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明确利于设施葡萄生长和树势营养的最佳补光时段,为葡萄设施栽培提供理论支撑。以5年生夏黑为试验材料,在大棚避雨生产模式下,采用以红光为主波段的红蓝光LED灯作为光源,设T1(05:00—21:00)、T2(05:00—09:00)、T3(17:00—21:00)3个不同时段的补光处理,测定葡萄新梢生长、叶片营养、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模式下,人工补光增加了夏黑葡萄新梢前期生长的粗度,缩短了节间长度,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延缓了老叶叶绿素的降解,延长了叶片功能期,3个补光处理的嫩叶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差不大,而老叶的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补光处理增加了叶片中氮、钙、镁的含量,增加了叶片面积和干物质含量,T1处理果实单粒质量增加9.09%,果实品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夏黑葡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高温是夏黑葡萄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人工补光提高了葡萄光合作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饱和点,T1、T2处理的光合特征参数(除胞间CO2浓度外)均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14.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农业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村要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在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廓清我国乡村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逻辑关系。在时间逻辑上,要准确掌握我国乡村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城乡二元社会后期的基本事实,要客观认知我国乡村未来长远发展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高级阶段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的基本走向判断。在空间逻辑上,要重视我国乡村在现阶段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政治5方面功能的协调发挥,提高新发展阶段相关农业农村政策实施的社会效应。在新发展阶段,应以乡村发展的时间与空间逻辑为依据,统一乡村发展在理论思想、路径选择和政策实施方面存在的分歧争论,找准新发展阶段乡村建设的关键突破方向,推动乡村发展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815.
通过陕北当地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的现状分析,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和质量提升而提出陕北果园土壤改良“五配套技术”应用初探;通过案例引证、原因剖析、整理归纳等方法,探究陕北果园土壤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研究与分析得知,苹果园土壤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土壤改良和提升土壤地力;大力推行“广辟有机肥源,深改果园土壤,狠增有机用量,严控无机投入,恢复园地生态”等陕北果园土壤改良“五配套技术”示范与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陕北果园土壤的问题。  相似文献   
816.
本文以云南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施用量对云南松幼苗出土、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施用量对云南松幼苗出土、生长及生物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云南松幼苗出土、生长及生物量与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施用量之间成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云南松出苗率、出苗势、出苗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最佳施用量分别为36.0、41.0、41.3 g/kg;云南松幼苗高度、地径和根长达到最大值时的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最佳施用量分别为40.3、43.5、44.0 g/kg;云南松幼苗总干重、根重、茎重和叶重达到最大值时的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最佳施用量分别为40.56、50.00、55.00、42.50 g/kg。脱毒腐解后的紫茎泽兰茎粉末可用于云南松育苗,但应采用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817.
通过对深圳市常见9种绿地植物在中水灌溉下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中水与清水灌溉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呈波动性变化,中水和清水灌溉下差异不显著(P0.05);中水和清水灌溉下大多数植物各指标在9月前表现为上升,9月后逐渐下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利用中水灌溉绿地植物不会产生胁迫危害。  相似文献   
818.
[目的]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紫穗槐根—土界面拉拔摩阻特性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区栽培植物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有无须根、根径、拉拔速率对紫穗槐根—土复合体最大拉拔力、拉拔摩阻强度、根土界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紫穗槐直根带须根—土复合体和直根—土复合体拉拔过程中的拉拔力—时间曲线以及拉拔力—位移曲线基本一致,但同径级紫穗槐直根带须根—土复合体的最大拉拔力、根土界面摩擦系数、拉拔摩阻强度较直根—土复合体均提高了1.3倍,须根明显提高了根段的固土性能。随根径增大,紫穗槐直根—土复合体的最大拉拔力、拉拔摩阻强度、根土界面摩擦系数呈指数正相关;随拉拔速率增大,紫穗槐直根—土复合体的根土界面摩擦系数、拉拔摩阻强度均呈增大趋势,即500 mm/min(0.74,40.11 kPa)>10 mm/min(0.65,35.58 kPa)。冗余分析表明根径、有无须根、拉拔速率与紫穗槐根—土界面拉拔摩阻特性指标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贡献率最高的是根径(55.4%),其次是有无须根(23.7%),第三是拉拔速率(20.9%)。[结论]紫穗槐具有较强的固土性能,在承受大风拉拔、径...  相似文献   
819.
针对低轨星座对高速运动目标连续跟踪的传感器调度问题,将传感器调度的长时信息增量模型描述为信息决策树,并通过分支剔除技术搜索最优解,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决策树分支剔除的传感器调度方法.仿真实验表明,长时信息增量有效克服了短时信息增量过于频繁调度的问题,且决策树分支剔除的引入大大降低了长时信息增量最优搜索的运算量.  相似文献   
820.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预测,未来20年每10年全球平均增温0.2℃。气候变暖将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并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环境,阻碍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积极展现国家自主贡献、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