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5篇
  27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禽类的脐部与卵黄囊有较近的解剖学关系,所以脐炎往往也表现卵黄囊炎症。脐炎发生原因有多种,例如未愈合的脐部污染了细菌后便可能发生感染。被粪便污染的胚是最重要的感染来源。当种禽患有卵巢炎、输卵管炎或人工授精时,细菌容易进入受精卵。  相似文献   
132.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区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和化肥单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相同时, 秸秆与氮肥配施越冬前和拔节期冬小麦总茎数和单株分蘖数低于化肥单施, 施氮量在75~225 kg·hm-2 时, 植株干重高于化肥单施; 孕穗期到成熟期植株干重、成穗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秸秆与氮肥配施处理高于化肥单施处理, 籽粒产量增加58.9~339.6kg·hm-2, 水分生产率提高0.026~0.083 kg·m-3。施氮量在75 kg·hm-2 时, 秸秆与氮肥配施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低于化肥单施; 在150~300 kg·hm-2 时高于化肥单施。因此, 针对目前黄淮海麦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 秸秆还田前期生物争氮、后期供肥能力增强的特点, 秸秆连续还田后配施纯氮225 kg·hm-2, 可有效提高灌水和氮肥利用率, 实现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33.
晋南石灰性土壤钾素变化及小麦施钾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晋南石灰性土壤钾素动态研究表明:潮土、褐土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潮土下降31.25mg/kg,褐土下降15.75mg/kg。土壤质地类型、农业生态区及种植制度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不同。小麦钾肥试验结果表明:亩施K2SO45~20kg,产量增加52.9~111.5kg/亩,净增收益32.7~62.6元/亩。同时获得了小麦最高产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4.
王姣  肖海峰 《农村科技》2005,(10):62-62
近年来,世界牛肉产量和消费量均呈小幅上升趋势,2004年世界牛肉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6224.4万吨和6225.2万吨,生产量与消费量基本保持平衡。美国、欧盟(25国)、巴西和中国是世界上4个最大的牛肉生产国和消费国,2004年这4个国家的牛肉产量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7.8%、12.7%、12.3%和10.7%,牛肉消费量占世界牛肉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19.9%、13.0%、10.3%和11.0%。巴西、澳大利亚和美国是世界上3个最大的牛肉出口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地区)。  相似文献   
135.
为了在转化当代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株系,本试验对以小麦花药为受体的转基因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粉粒度0.6μm、金粉浓度100μg/枪、轰击距离6 cm、轰击压力1 300 psi为基因枪转化小麦花药的最佳参数组合。用含有5%DMSO的0.2%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单倍体植株4 h,染色体加倍效率最高,达到100%;用含1%DMSO的溶液处理12 h加倍效率最低,为62.2%。PCR结果显示所有T0代阳性植株在T1代都无分离,说明该方法得到的转基因株系在T0代即为纯合系。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以花药为受体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6.
耐低氮小麦基因型筛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12个小麦基因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溶液培养与田间试验的方法,设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2个水平,对耐低氮小麦基因型的筛选指标进行了探讨,为氮高效基因型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干重在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条件下都有较大的基因型变异(变异系数CV分别为29.03%和18.21%);在所有调查性状的相对值中,相对植株干重(低氮胁迫/正常供氮)基因型变异较大(CV为22.76%)。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植株干重与相对株高、相对植株吸氮量和相对氮利用效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溶液培养试验中相对植株干重和田间试验中相对子粒产量(不施氮/施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n=12)。因此,以小麦苗期相对植株干重作为筛选指标,然后进行田间验证,是筛选耐低氮小麦基因型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7.
中韩两国黑嘴鸥受胁状况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姣  温波  刘欣 《野生动物》2002,23(2):34-34
数量及生境类型 在韩国 黑嘴鸥(Larus saundersi)分布在顺天湾、永重岛、始花湖和松岛的泥质滩涂和滩涂的碱蓬带。 1999-2000年和 2000-2001年冬季,在韩国调查了7个地点,数量由最初的2700余只锐减到600多只(参见李起变,2001)。 在中国 主要分布辽宁双台河子自然保护区和浙江乐清湾与温州湾及盐城自然保护区境内,生境类型选择较为宽泛、多样。据不完全统计,黑嘴鸥喜欢活动的场所有:盐场虾池、浅海水域、岩石海滩、潮间盐水沼泽、河口水域等处。在1997-1999年的可能栖息地的…  相似文献   
138.
不同类型氮肥对强筋小麦临优14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合理运筹是实现强筋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不同类型氮肥及施用方法对强筋小麦临优14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形式施用的方法比传统施肥处理方法,不论从产量,还是品质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优势,尤其是施用硫铵的处理在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明显提高。因此在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地区,应推广施用硫铵,达到优质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9.
水氮耦合对红小豆根系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盆栽称重全生育期控水法研究了不同水分(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水)和施氮(纯氮用量分别为0 g·kg?1、0.1 g·kg?1、0.3 g·kg?1)组合处理对红小豆根系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为红小豆在黄土高原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红小豆苗期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最大根长、根系干重、壮苗指数、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开花结荚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成熟期豆荚横径、单荚重、单荚粒数、百粒重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除根表面积和荚横径外,0.1 g·kg?1施氮处理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系SOD和POD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0.3 g·kg?1施氮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0.1 g·kg?1施氮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但根系MDA含量、豆荚荚长和单株荚数对氮素并不敏感。在正常灌水条件下,最大根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根系SOD、POD活性和气孔导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0.3 g·kg?1施氮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系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0.1 g·kg?1施氮处理显著低于其他施氮处理;单株荚数对氮素不敏感外,其余各豆荚性状和产量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除荚横径外,0.1 g·kg?1施氮处理各豆荚性状和产量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除根系SOD和POD活性、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根系MDA含量、荚横径和单株荚数对水分不敏感,其余各指标均呈增加趋势,且除茎粗、地上部干重、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荚长和单荚粒数外,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3)无论水分条件如何,0.1 g·kg?1的施氮处理下红小豆产量最高,与其他施氮处理相比,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条件下的增产幅度分别为95.2%~118.3%和63.8%~137.1%;在施氮量一定的情况下,正常灌水处理比干旱胁迫处理增产84.5%~198.7%。研究表明,合理的水氮管理有利于红小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红小豆在旱薄胁迫并存的山西黄土高原丘陵区更适合在低水中肥条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35%~45%,施纯氮量为0.1 g·kg?1)下种植。  相似文献   
140.
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施氮和不施氮(对照)处理下,对16个不同基因型小麦拔节期和收获期氮素吸收利用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存在很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氮素胁迫条件下,氮素吸收过程是全生育期的限制因素。依据收获期小麦相对吸氮总量和相对利用效率(对照处理与施氮处理的比值),将16个基因型分为5种类型:双高型、氮吸收高效型、氮利用高效型、双低型和中间型,为小麦氮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