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9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1.
细胞质雄性不育彩色棉的杂种优势利用和制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棕色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配制成8个棕色棉杂种组合,通过比较试验,有6个组合产量比棕色棉对照棕絮1号增产6.78%~22.49%,达极显著水平,其中S003A×浙大强恢、抗A×S012、和X008A×S013组合的产量略高于白色棉对照中棉所29.在纤维品质上,8个组合纤维长度均大于棕色棉对照,增幅为0.1~4.9mm,其中X008A×S013和抗A×S012组合的纤维长度分别为29.0mm和28.4mm,与中棉所29接近,纤维比强度和麦克隆值也得到明显改良.通过对S003A×浙大强恢和抗A×S012组合不同制种方式的比较试验,表明纤维颜色不同的不育系与恢复系混合播种,以纤维颜色作为指示性状进行彩色棉杂种制种,不仅可以提高制种产量,而且对提高皮棉产量和品质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4种不同类型的棉花纤维突变体和一个正常对照TM-1,分析比较了胚珠发育过程中,纤维和种皮内纤维素,种仁内脂肪、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等成份的积累特征及诸成份与纤维素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棉花纤维突变体的胚珠不仅生化物质动态变化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且其生化物质的组成差异也很大.纤维突变体的纤维素含量低,种仁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高.纤维素含量与种仁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可溶性糖,纤维蛋白质有显著的相关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棉花微卫星DNA扩增产物检测方法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两个多标记基因系F582和F586及其后代为材料,对微卫星DNA的PCR扩增产物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检测微卫星DNA,聚丙烯酰胺银染灵敏度高于琼脂糖EB染色;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需随着待测SSR序列的片段大小而作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以6%为宜,但当待检测的DNA片段小到100bp~250bp的区域范围时,凝胶的浓度需提高到8%。胶板样品上样量以3μl为宜。在显色液预冷(约10℃)的前提下,显色的时间应控制在4min之内,以便得到的胶板DNA条带强度适中、对比度好。  相似文献   
14.
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在高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的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稳定性问题,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配制2个三系杂交棉组合,抗A×浙大强恢(记作:强恢F1)和抗A×DES-HMF277(记作:弱恢F1),并以保持系(抗B)为对照,分别进行温室控温试验和田间自然温度试验,分析三系杂交棉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反应和花粉育性转换(可育至不育)的临界温度。试验表明,一般三系杂交棉的花粉育性对胁迫温度的反应比保持系敏感,常常花粉散粉少和花粉活力较低。不同三系杂交棉组合对胁迫温度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强恢F1明显高于弱恢F1,与保持系的育性相似,可育花粉率和自交结铃率较高,不孕籽率较低。经可育花粉率(Y)与温度(T)的回归分析,花粉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符合Y = a (T–Topt)2+b模型。强恢F1育性转换的上限和下限温度分别为38.0℃和13.0℃,弱恢F1为36.0℃和14.0℃,保持系为38.5℃和10.0℃。与低温胁迫比较,高温胁迫在我国大部分棉区更普遍,持续时间更长,对产量影响更大。提高三系杂交棉在胁迫气温条件下的花粉育性的稳定性是近期育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细胞质雄性不育海岛棉与陆地棉三交种的杂种优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岛棉和陆地棉不育系及其恢复系为杂交亲本,配制了10个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三交种(简称海陆三交种)和4个单交种。经两年田间试验表明,海陆三交种相对于海海单交种产量极显著提高,与海陆单交种无显著差异,但比陆陆单交种显著减产;纤维品质接近于海陆单交种,显著高于陆陆单交种;制种产量虽然不及陆陆单交种,但比海海单交种显著增产。选育海陆三交种应注重选择早熟的海岛棉不育系,高衣分的陆地棉临时保持系,大铃的陆地棉恢复系,且叶型和株型相对一致的亲本配制组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和施氮量对水田与旱地烤烟上部叶最大叶长、叶宽,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和铵态氮均能显著增加旱地和水田烤烟上部叶最大长度和宽度,并且旱地和水田烤烟上部叶长度和宽度与2种氮肥用量都有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铵态氮对烤烟上部叶长宽度的促进作用比硝态氮大。硝、铵态氮肥用量在0-75 kg·hm^-2时,旱地烤烟上部叶的生物量随氮肥的增加而增加;水田烤烟上部叶生物量随2种氮肥从0-180 kg·hm^-2的用量而增加。2种氮对旱地和水田烤烟上部叶氮、磷和钾含量的提高都有显著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种间杂种的光合和花药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陆地棉和海岛棉两套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组配了种内杂种(陆地棉与陆地棉)和种间杂种(海岛棉与陆地棉),对种间杂种和种内杂种的光合作用特征和花药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陆杂种较陆陆杂种营养生长旺盛,产量较低。海陆杂种的光合性能与陆地棉类型的差异不明显,光合性能主要与棉花自身的基因型有密切的关系。各材料的可育花粉率都超过了90%,海陆杂种表现较强的花粉育性。选育光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海岛棉亲本,对于提高海陆杂种的光合性能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我国7个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受2个独立遗传的恢复基因控制。笔者建议把它们定名为Rf#-1和Rf#-2;Rf#-1为完全显性,Rf#-2为部分显性;Rf#-1的恢复效应大于Rf#-2。不育株的基因型为S(rf#-1rf#-1rf#-2rf#-2)和S(rf#-1rf#-1rf#-2Rf#-2)可育株的基因型为S[Rf#-(1-)Rf#-(2-)]、S[Rf#-(1-) rf#-2rf#-2]和S(rf#-1rf#-1Rf#-2Rf#-2)。经育性基因的等位性测验,可将7个不育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湘远4-A、中12A和显无A,在2个育性恢复基因位点上与引自美国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的2个育性恢复基因Rf#-1和Rf#-2等位且性质相同;第二类是104-7A、NM-1A、NM-2A和NM-3A不育系,在rf#-1位点上有一个复等位基因rf#+m#-1,杂合等位基因rf#-1rf#+m#-1的不育效应大于纯合态rf#-1rf#-1或rf#+m#-1rf#+m#-1的效应,即rf#-1rf#+m#-1对Rf#-(2-)起隐性上位作用,从而使等位性测验群体中的不育株比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0.
氮肥对水田与旱地烤烟苗期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的5个氮水平对旱地和水田烤烟苗期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中施用铵态氮后烤烟的根系干重和根系活力比施用硝态氮高,水田中铵态氮的肥效比硝态氮稍优.在施用氮肥后,旱地烤烟根系的干重和根系活力比水田高.2种氮肥品种施用量在112.5kg/hm2时,旱地烤烟根系的于重和活力达到最大值,在水田中90kg/hm2时获得最大值.过高的氮肥用量易造成烤烟根系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