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29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22篇
  12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88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鉴定玉米ZmC2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遗传变异与玉米耐热性的关联性,为明确其在玉米耐热方面的功能和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使用C2蛋白结构域PF00168,利用hmmsearch从玉米全基因组中搜索ZmC2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编码蛋白质等电点和分子量、系统进化和基因家族复制。使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的方法,对ZmC2s基因自然变异位点与玉米苗期耐热性进行关联分析,发现玉米ZmC2s基因家族重要的耐热候选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的方法鉴定与玉米苗期耐热性最显著相关的ZmC2候选基因ZmC2-15在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玉米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中鉴定ZmC2-15-GFP的亚细胞表达部位,以及获得过表达ZmC2-15的转基因拟南芥并分析其耐热性。从玉米参考基因组B73中共鉴定出95个玉米ZmC2s基因,根据其物理坐标的先后顺序,将95个玉米ZmC2s基因命名为ZmC2-1~ZmC2-95。其蛋白长度为130~2141,等电点为4.1~10.8,分子量为14.1~230.1。通过构建玉米、水稻和高粱基因组C2基因的进化树,发现C2基因可以分为3个大的聚类分支,每...  相似文献   
682.
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产物。该教学模式既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探索“食品添加剂”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为目的,分析研究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从而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的措施和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683.
针对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化肥大量施用、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有机肥(CK)、施有机肥1年(T1)、施有机肥2年(T2)、施有机肥3年(T3)4个施肥处理,除CK外其余各处理施用有机肥30 t/hm2,分析了不同施肥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16%~42.8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较不施有机肥分别提高了1.03%~66.14%、1.35%~164.32%、1.59%~47.64%,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提高0.80%~78.98%、1.93%~72.61%和0.76%~23.43%。3年连续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为东北黑土地地力提升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4.
以玉米杂交种良玉99为材料,2018~2019年设置常规(等行距)种植(CK)和二比空、大垄双行、偏垄宽窄行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光合作用参数、群体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玉米群体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增加了1.39%~36.55%、2.78%~18.98%、5.88%~45.75%;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36%~13.89%;叶片、茎秆和叶鞘干物质转运率分别提高了1.92%~23.08%、5.48%~34.31%、19.56%~53.39%,子粒产量贡献率提高3.50%~62.50%。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产量,2018年产量提高14.16%~30.34%,2019年产量提高4.19%~9.28%,2018年产量增幅较大主要来源于空秆率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在干旱年份不均匀种植表现出更大的增产优势,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中大垄双行两年子粒产量均最高,分别达6 264.68 kg/hm2和12 449.4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