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论提高森林质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提高森林质量是关系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分析江西森林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对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质量和商品林基地建设问题分别提出了经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2.
麦鲮作为鳜鱼饵料鱼的配套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鲮具有棒状体型、体外无硬棘,个体小,群体产量高等特点,是鳜鱼等肉食性鱼类的优选饵料鱼。笔者于2004年在汉川桂康水产有限公司进行了几种鳜鱼饵料鱼养殖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南北朝向,两排各10口池,共20口,每口1334m2,水深2m,淤泥深20cm。排灌  相似文献   
83.
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自然群落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被植物是指一些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能迅速覆盖地面的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不仅具有观花、观叶、观果等多种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防尘、降温、增湿、净化空气、涵养水质、保持水土、护坡固堤等显著的生态功能,且种类品种繁多,枝叶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季相纷繁多样,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猕猴桃修剪枝条还田后的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揭示枝条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机制,为猕猴桃果园科学施肥提供指导建议。【方法】以4个猕猴桃品种(红阳、金艳、金魁、金果)的修剪枝条为研究对象,分析枝条的分解速率、养分(C、N、P、K)释放以及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过程。通过比较品种之间的分解特征,分析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猕猴桃枝条分解半衰期约为6个月,周转期约为29个月,分解速率由快至慢的品种为红阳、金果、金艳、金魁。凋落物初始N、K、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与分解半衰期显著相关。经过12个月的分解试验,4个猕猴桃品种枝条释放了50%~70%的C和N,红阳和金艳猕猴桃枝条释放了80%以上的P和K。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随干物质的分解而逐步降解,且在第1个月降解率最高。【结论】猕猴桃枝条还田分解是对土壤肥力的重要补充,基质质量是影响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木质素含量对分解速率限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85.
26%氟腈·唑磷EC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6%氟腈@唑磷EC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6%氟腈@唑磷是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良好药剂,667m2用80ml,对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6.
水稻吸收积累硅和锑的相互影响水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两种价态锑Sb(Ⅲ)和Sb(Ⅴ)与Si交互作用对水稻吸收积累Sb和Si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价态的Sb对水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Sb(Ⅲ)比Sb(Ⅴ)对水稻毒害更明显,施Si可缓解Sb对水稻的毒害。Sb(Ⅲ)和Sb(Ⅴ)的添加可显著地影响水稻根系和茎叶对Si的吸收积累。当Si的浓度为1.0mmol·L-1时,添加30μmol·L-1Sb(Ⅲ)和Sb(Ⅴ)可使水稻根系Si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46.0%和36.0%,水稻茎叶Si含量分别降低52.2%和23.5%。同样,Si的添加也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根系和茎叶对两个价态Sb的吸收积累。在10μmol·L-1Sb(Ⅲ)处理下,添加1.0和2.0 mmol·L-1的Si可使水稻根系和茎叶Sb浓度分别比对照降低52.0%~88.4%和24.6%~45.4%;在10μmol·L-1Sb(Ⅴ)处理下,添加1.0 mmol·L-1和2.0 mmol·L-1的Si可使水稻根系和茎叶Sb浓度分别比对照降低53.8%~75.5%和34.8%~49.6%。Si的添加对Sb在水稻根系和茎叶中的富集系数和分配比率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Sb污染农田中可通过施用Si肥来提高植物的Si营养,降低植物对Sb的吸收积累,从而降低Sb的危害。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分析了Cu2+对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浓度低于80 mg·L-1的Cu2+胁迫对象草发芽率、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和5 mm胚芽鞘伸长均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Cu2+浓度高于或等于80 mg·L-1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100 mg·L-1时,象草种子仍有78%的发芽率。随Cu2+浓度升高,象草种子活力指数、幼苗高度、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逐渐降低。象草幼苗高度和根长生长抑制率与Cu2+处理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 1和0.940 7。Cu2+对象草幼苗根系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苗高的抑制。研究结果说明,象草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对Cu2+有一定的耐受性,在对受Cu2+污染的土壤进行植物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湖南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南部分稻区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进行监测。琼脂法测定结果表明,湖南安乡稗草生物型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明显的抗性,2001年安乡稗草生物型IC50结果显示,其最高相对抗性倍数高达63.80;常德市郊、汉寿县、长沙县高桥镇和春华镇的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正在形成,IC50相对抗性倍数比值为2.15-2.78;而其他地区稗草生物型尚未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抗性。茎叶喷雾法测定表明,在室内即便是使用高浓度400 mg/L二氯喹啉酸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安乡稗草生物型;田间使用浓度为6倍于田间推荐用量(1 350 g/hm2)的二氯喹啉酸不能有效防治安乡稗草生物型,而用田间推荐量(225 g/hm2)的二氯喹啉酸可有效的防治敏感性稗草生物型。以上结果表明湖南安乡稗草生物型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极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89.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食用菌样本中多菌灵的新方法。食用菌经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溶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C18色谱柱分离,采用带有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流动相为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乙腈。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的定量检出限为0.05 mg/kg,加标回收率为85.5%~95.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0%。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食用菌中多菌灵的检测。  相似文献   
90.
在湖北省荆门地区选择4口池塘(总面积为7.3 hm2),进行鳙鱼主养的放养模式研究。试验分别实施了不同规格鳙鱼两次投放模式,同时搭配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凶猛肉食性鱼类(爬行类);试验池分别投喂30%左右的鳙鱼粉状饲料与颗粒饲料,少量配施生物肥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养殖中期轮捕大规格鳙鱼。结果表明,平均产量最高12 174 kg/hm2,最低6 283.5 kg/hm2,鳙鱼产量占比均超过50%。1#池、4#池投喂的粉状配合饲料,饲料成本分别为34 999.5、33 888元/hm2;2#池、3#池投喂颗粒饲料,饲料成本分别为50 334、52 614元/hm2,饲料成本差异明显。在投入产出比方面,1#池、4#池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06、1∶1.85,优于2#池、3#池投入产出比1∶1.46、1∶1.63;所选择的搭配品种中,草鱼、鲫鱼、鳊鱼对投喂鳙鱼颗粒饲料的2#池、3#池有一定的饲料竞争关系。研究过程中未出现病害情况,养殖水体易控,体现出鳙鱼养殖在大宗淡水鱼类产业中的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和生态安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