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葡萄主要病虫害规范化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西省稷山县红地球葡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从萌芽期到休眠期的各个时期,提出了防控目标,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由此形成一套规范化防控技术,以帮助果农防病治虫,管好萄萄园。  相似文献   
2.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调查了2012—2014年昌黎产区酿酒葡萄"赤霞珠"霜霉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葡萄霜霉病在昌黎产区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出现,7—8月是发病高峰期;对葡萄霜霉病的病情指数和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温度、降雨量及空气相对湿度对葡萄霜霉病发生影响较大,昼夜温差和日照时数对该病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防治规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葡萄病虫害研究中心、江苏省葡萄协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太湖葡萄研究中心,及有关专家(单传伦所长、李世诚研究员等)、基层技术人员、某些葡萄种植公司(如:江阴九州果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订,供沪宁沿线地区露地种植的欧美种葡萄参考.  相似文献   
4.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的毁灭性害虫,是世界上第一个检疫性有害生物,是葡萄生产的大敌.  相似文献   
5.
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检测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指导生产上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从甘肃、山东、北京等14个省、市、自治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结果】结果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菌株率分别达到了83.5%、14.7%和17.4%;抗药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RDicRNPCS、BenRDicRNPCR和BenSDicSNPCR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8.8%、13.8%、0.9%和16.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较为严重,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6.
集约化养殖业,为了满足畜禽的特殊需要,达到促进生长、改善产品品质和防治疾病等目的,常在饲料中添加某些药物,制成预混剂,称为饲料药物添加剂。生产实践表明,饲料药物添加剂具有促进畜禽生长,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等多种功能。但是,随着人们对饲料药物添加剂危害认  相似文献   
7.
24份葡萄种质抗根结线虫特性的田间自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抗性鉴定标准分别对田间的20份葡萄砧木和4份鲜食葡萄品种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和欧美杂交种葡萄抗性最低,山平氏葡萄表现为免疫,河岸葡萄表现比较复杂,从中等到免疫都有;河岸葡萄和西班牙葡萄与其他种杂交的后代对根结线虫也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葡萄霜霉菌候选效应子RXLR5信号肽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etorf、SignalP 3.0、BLASTP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和PERL语言从葡萄霜霉菌基因组中预测到一条编码RXLR-EER结构域的效应蛋白候选基因,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命名为RXLR5。将RXLR5信号肽SP5编码序列连接到pSUC2T7M13ORI载体并转化到酵母蔗糖酶缺陷菌株YTK12后,重组菌株能成功分泌蔗糖酶,促使棉籽糖分解成单糖,因此,能在YPRAA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同时生成的单糖能与TTC反应产生红色不溶于水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由此推测,SP5具有信号肽活性,可能在RXLR5从葡萄霜霉菌细胞内泌到胞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巨峰’及‘赤霞珠’上的12份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病原菌对感病葡萄品种‘奥迪亚无核’叶片的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病原菌致病性较强,明显大于‘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致病力;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菌孢子囊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孢子囊明显大于‘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霜霉病菌孢子囊。上述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寄主的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葡萄根瘤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Fitch.)在世界范围的分布、危害历史、为害症状、生活史及发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根瘤蚜的为害机制、国外防治根瘤蚜的研究思路和主要措施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葡萄根瘤蚜综合防治技术需改进和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