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3篇
  2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追氮时期对优质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小麦不同追氮时期的氮素利用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优质小麦氮素吸收、分布、运转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小麦吸收的氮素中,来自土壤的占73.36%~78.58%,来自肥料的占21.42%~26.64%。拔节期和挑旗期追施氮肥可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尤其是对肥料氮的吸收,提高氮素开花期穗器官和成熟期籽粒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促使开花后营养器官的氮素向籽粒转移。小麦籽粒氮素的74.08%~80.28%是开花前营养体氮的调运,各营养器官对籽粒的贡献大小为叶片>茎>穗轴+颖壳>叶鞘>根。适期追氮增加了穗粒数,提高了收获指数和产量。[结论]不同时期追氮对小麦的氮素代谢、产量和品质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玉米施用微生物接种剂增产效应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用微生物接种剂、化肥或化肥与微生物接种剂配施均能促进小麦、玉米的个体发育 ,提高净光合强度 ,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以化肥与微生物接种剂配合施用的处理效果最显著 ,与对照相比 ,小麦增产 33.9% ,玉米增产 2 7.3% ;这说明适当降低化肥用量并配合施用生物肥料 (拌种或追施 ) ,可以在不增加 (甚至减少 )肥料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 ,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市场需求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 ,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发展特色农业 ,提高粮食品质 ,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优质与高效并重 ,从而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2 0 0 0年 ,丹徒县大路镇引进早熟优质稻米“石川二号” ,其生育期短 ,成熟早 ,米质优 ,能早上市 ,强先占领市场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潜力 ,效益可观。同时 ,腾茬早能提前种植黄花苜蓿 ,提高土地产出率。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如下 :一、特征特性1 熟期 :该品种本地种植全生育期为 130天左右 ,属早熟粳稻类型。一生总叶数 15~ 16叶 ,伸长节间数 4~ 5个。常年 5月 5~ 10日左右播…  相似文献   
14.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百亩示范龚宝梅项忠兰王明友吴玉清孔雪琴1基本情况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是集旱育稀植、旱育抛秧和塑盘水育抛秧于一体的一项具有旱育优势,又具有抛秧特性,省工、节本、早发、高产的技术,目前正在各地推广。丹徒县大路镇农科站针对本县抛秧产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双孢菇麦粒菌种EDEM离散元仿真参数,通过实测试验测得其3轴尺寸、含水率、千粒质量、颗粒密度等本征参数,借助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测得双孢菇堆积角为25.25°。利用EDEM仿真软件设计Plackett-Berman试验和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筛选显著因素并建立二次回归模型,进而得出双孢菇麦粒菌种离散元仿真分析参数最优组合,泊松比为0.305,剪切模量为5.07 MPa,颗粒密度为1 916 kg/m~3,种间碰撞恢复系数0.5、滑动摩擦因数0.4、滚动摩擦因数0.018,种与塑料的碰撞恢复系数为0.335,滑动摩擦因数为0.55,滚动摩擦因数为0.055。设计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参数组合下的仿真试验和实测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标定所得双孢菇麦粒菌种仿真分析参数组合可为麦粒菌种仿真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农产品低湿节能干燥,分析了典型转轮除湿干燥模式,基于能耗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开展转轮热泵联合除湿干燥系统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研制出转轮除湿热泵干燥机。为了检验并提高转轮除湿热泵干燥机的作业性能,该文以杏鲍菇为研究对象,以降低杏鲍菇色差、除湿能耗比,提高复水性为目标,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理论,对再生温度、干燥温度、转换点相对湿度影响其干燥品质与能耗的因素开展响应面试验。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响应面模型,结合四维渲染图分析了上述3个考察指标受3个试验因素取值变化的影响机制,同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3个模型的R2均大于0.98,试验因素对干燥品质及能耗有较大影响,当再生温度87℃,干燥温度50℃,转换点相对湿度45%时,杏鲍菇复水比4.028,色差22.89,除湿能耗比(specific power consumption,SPC)2 633 k J/kg,与预测绝对值误差均低于6个百分点。该研究为转轮除湿热泵干燥设备的设计及干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对西葫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水浸种为对照,进行了不同浓度那氏778诱导剂浸种试验.结果表明:那氏 778诱导剂浸种处理后西葫芦种子出苗速度变慢,出苗率略有降低;但出苗后,适宜浓度的诱导剂浸种处理其生育进程加快,第一雌花出现和开花时间较早,果实生长速度快且坐果率高,根瓜采收提前1~6 d,第1次采收量和总产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以浓度为1:60的处理增产最为显著,第1次采收量和总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78.8%和23.5%.适宜浓度的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后畸形果率降低,且有利于改善品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硝酸盐含量下降.同时,经那氏778诱导剂浸种的处理,抗灰霉病的能力明显提高,灰霉病发生率比对照减少26.9%~62.6%;综合考虑上述诸方面因素,以浸种浓度1:60的处理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用菌产业动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菌种选育、产后加工、秸秆菌业、机械化生产与光伏食用菌等五个方面对国内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做了分析;并对国外食用菌发展概况,特别是欧美草腐菌、日韩木腐菌的先进生产技术与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黑木耳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中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量大、轻简化设备缺乏等难题在全国产区内都不同程度存在.因此,针对我国黑木耳产业生产现状,从黑木耳产业栽培模式、产地分布及技术装备等方面,对我国黑木耳产业发展中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综合性分析,指出我国黑木耳产业存在专业化生产不明确、机械化、设施化装备应用不高等问题;提...  相似文献   
20.
蚯蚓粪对豇豆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CK(对照,不施肥)、CF(单施化肥)、VC(蚯蚓粪)和VC+CF(蚯蚓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处理对豇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根系分级、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呼吸及代谢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VC+CF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量碳,其中细菌数分别较CK,CF和VC处理增加124.13%,70.48%和17.83%。施用蚯蚓粪明显促进了豇豆根系的生长,尤其增加了毛细根的数量及在根体系中的比例。同时,VC+CF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含量,并增强了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但降低了代谢熵,其中,土壤微生物呼吸分别比CK,CF和VC处理增加64.91%,36.23%和16.05%,而代谢熵分别下降10.85%,9.06%和5.32%。与VC+CF处理相比,VC处理对豇豆根际土壤微域的影响较小。综上,施用蚯蚓粪相比单施化肥能明显改善豇豆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且能显著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尤以蚯蚓粪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