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34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70篇
  59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在对西藏日喀则和林芝地区进行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调查过程中,通过诱导培养和单胞扩繁获得两个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其中一个菌种从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chinensis(Fisch.) Koidz.)根围土中分离,另一个菌种从血满草(Sambucus adnata Wall. ex DC.)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围土中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鉴定和28S rRNA部分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分别鉴定为印度多氏囊霉(Dominikia indica)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均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02.
[目的]通过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和前处理步骤,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液体食品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诱惑红6种人工合成色素,以此提高合成色素的检测效率。[方法]试验优化了前处理方法,液体食品基质比较干净时采用直接水提进样法,基质比较复杂时采用固相萃取净化法;优化了梯度洗脱程序和波长程序等仪器条件。[结果]6种人工合成色素浓度在5~5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柠檬黄、苋菜红、日落黄、胭脂红、诱惑红的检出限为0.031 25 mg/kg,亮蓝的检出限为0.125 00 mg/kg,样品添加标准物质后平均回收率在89.0%~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6%~3.12%。[结论]该研究可为实验室日常的人工合成色素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3.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 SCSMV)是近年引起甘蔗花叶病的主要病原,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控甘蔗花叶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不同品种对甘蔗花叶病具有不同抗性,明确抗性差异的来源对于选育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SCSMV的高抗品种CP94-1100和高感品种ROC22为对象,对两个品种的致病病毒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序列进行分析。在致病病毒方面,侵染CP94-1100和ROC22的SCSMV分离物cp基因和vpg基因核苷酸序列和蛋白编码情况基本相同,为同一分子变种。在寄主eIF4E方面,从CP94-1100和ROC22中均分离到eIF4E基因,均包含由663 bp构成的ORF,编码1个含22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98.2%,说明抗性差异可能与eIF4E差异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P94-1100和ROC22中eIF4E基因编码的蛋白均为稳定亲水性蛋白,属于IF4E家族蛋白,而CP94-1100中eIF4...  相似文献   
704.
<正>褐条病是甘蔗生长中后期叶部主要真菌病害之一。近年来因多雨高湿及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导致褐条病在我国第二大糖料基地云南暴发为害成灾,减产减糖严重[1],严重制约云南蔗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病原菌研究为基础的种植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种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有关云南蔗区褐条病病原菌研究甚少,有效防控依据缺乏。本研究从云南不同蔗区采集褐条病病样进行分离与鉴定,旨在明确病原菌种类,以期为甘蔗褐条病的流行预测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5.
为筛选防控甘蔗大螟和绵蚜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70%导向增效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不同配方组合在两个试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导向增效噻虫嗪ZF 450 g/hm2+46%杀单·苏云菌WP 2 250 g/hm2对甘蔗大螟和绵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大螟和绵蚜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组合,可在1—5月结合新植蔗种植或宿根蔗管理,将70%导向增效噻虫嗪ZF 450 g/hm2与公顷施肥量混合均匀后,均匀撒施于蔗沟、蔗蔸及时覆土,于3—5月第1、2代大螟卵孵化盛期,将46%杀单·苏云菌WP 2 250 g/hm2兑水675 kg,采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叶面喷施,对大螟枯心苗的防效可达89.8%以上,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100%;两试点该组合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29 310、35 310 kg/hm2(增产35.6%、41.3%)和5.9个百分点;比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药剂处理节省600~1...  相似文献   
706.
以核素示踪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和以线控面为基本研究方法,在提出坡面平均坡度和坡面核素平均面积浓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延安燕沟流域不同开垦历史的农耕地坡面土壤侵蚀强度分异。通过不同开垦历史的坡面侵蚀模数与开垦时间、坡度、坡长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侵蚀模数与开垦时间的相关程度最大,其次是坡度,与坡长的相关性不明显。坡面土壤侵蚀强度随开垦年限的增长呈增加趋势,说明人为破坏植被、不合理开垦导致的人为加速侵蚀是近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