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78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为了解成都平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选取成都平原北部水稻土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58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pH值和Cd、Cu、As、Hg、Pb、Cr、Ni 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20世纪80年代测定的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稻土Cd、Hg、Ni、Cu、Pb、Cr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0.709、0.187、32.08、34.12、31.52、82.13 mg/kg和7.25 mg/kg;Cd、Ni、Cu和Hg 4种重金属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Ⅱ级标准值样本比例分别为87.34%、8.23%、3.80%和3.80%,Cd含量超标严重。7种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幅度为18.35%-49.03%,由大到小依次为Cd、Hg、Cu、As、Ni、Cr、Pb。75.32%的样本达到中度或较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区域整体表现为中度潜在生态风险(RI平均值为198.65),Cd和Hg为高生态风险元素,对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分别为62.27%和20.78%,As、Pb、Cu、Ni、Cr为低生态风险元素;风险概率图显示城区周边和绵远河沿线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高。因此,成都平原水稻土农业生产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控农产品Cd和Hg污染。  相似文献   
72.
不同钾肥对甘蓝产量、品质和营养元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珂旭  王正银  樊驰  刘辉  何德清 《土壤学报》2014,51(6):1369-1377
选择重庆地区适宜栽培的甘蓝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和用量钾肥对甘蓝产量、品质和营养元素形态的影响,为无公害甘蓝生产确定合理的施钾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甘蓝生物产量和商品产量均显著提高(增量为4.3%~20.2%),两种钾肥均以中量水平(K2)增产最显著,但相同用量下钾肥种类间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从肥料成本看以氯化钾更优。各处理均提高甘蓝氨基酸含量,以低量硫酸钾最优,增幅达56.9%;除中量氯化钾提高甘蓝维生素C含量6.8%外,其余处理均降低维生素C含量;各处理对甘蓝硝酸盐含量以降低为主,以高量硫酸钾降幅最大达12.3%;钾肥对甘蓝还原糖含量表现为提高,且以低量氯化钾最优。各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蓝矿质元素含量(Zn除外)。甘蓝各营养元素形态中,均以非蛋白态为主。不同钾肥处理蛋白氮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820),蛋白磷与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非蛋白磷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磷素形态相比,不同钾素形态与甘蓝品质间关系更为密切,其中全钾、蛋白钾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指标效应看,甘蓝适宜钾肥种类为氯化钾,且以中量施钾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73.
施氮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两种肥力土壤小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小白菜产量呈显著(低肥力)和极显著(中肥力)的二次回归关系,中、低肥力土壤施氮小白菜分别增产141.2%~309.4%和149.5%~617.6%;低肥力土壤小白菜产量仅为中肥力土壤的28.6%~49.5%。施氮75~300kg.hm-2提高小白菜硝酸盐含量9.9%~33.3%(中肥力,75 kg.hm-2处理除外)和240.3%~363.6%(低肥力),硝酸盐含量以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N 150 kg.hm-2处理除外)。施氮降低中肥力土壤小白菜Vc含量、提高氨基酸含量,对可溶性糖影响不大;低肥力土壤施氮降低小白菜Vc、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74.
施肥对酸性菜园土壤莴笋硝酸盐和叶片养分形态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酸性菜园土壤(强酸性、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不同氮磷钾配比及其与硝酸盐复合控制剂配施对莴笋产量、硝酸盐及叶片养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莴笋产量以微酸性土>酸性土>强酸性土,酸性和强酸性土壤上配施硝酸盐复合控制剂可使莴笋显著增产(达6.2%~18.2%),而微酸性土壤则相反。HNK配施硝酸盐复合控制剂在3种土壤上分别降低莴笋茎和叶硝酸盐含量25.1%~76.3%和3.1%~27.7%(微酸性土除外),降低作用以茎>叶,以HNK+C2处理效果最好。莴笋叶片硝酸盐含量以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强酸性土壤,茎中硝酸盐以酸性土壤为最高。莴笋叶片氮、磷、钾形态分别以蛋白氮、非蛋白磷、非蛋白钾为主,HNK配施硝酸盐复合控制剂(HNK+C3除外)提高莴笋叶片蛋白氮占全氮、蛋白磷占全磷和蛋白钾占全钾的比例。莴笋叶片硝酸盐含量与全氮、蛋白氮、全磷、蛋白磷和蛋白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5.
砂质土壤pH对中性缓释复合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连续恒温培养研究了30℃条件下砂质酸性、中性土壤对2种不同剂型中性缓释复合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缓释复合肥的养分累积量、拟合动力学方程参数b值及养分平均释放相对百分率的变化趋势,受砂质土壤pH的影响基本一致.随砂质土壤pH升高,两种中性缓释复合肥氮素和磷素释放速率、累积量和相对百分率变大;砂质土壤pH降低,中性缓释复合肥钾素释放速率、累积量和相对百分率变大.两个中性缓释复合肥的养分释放速率对于砂质土壤pH变化响应一致,均表现为SRF1(有机无机型)<SRF2(无机型).  相似文献   
76.
石灰和沸石对酸化菜园土壤改良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石灰、沸石、石灰+沸石对菜园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单施石灰、石灰和沸石混用都能提高土壤pH值,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铝含量,减少铝毒,而单施沸石对土壤交换性铝无明显影响。施用不同改良剂的各处理的阳离子交换量都高于对照,范围在0.17-5.71cmol·kg^-1之间;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也有所增加,且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改良剂能小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15.0—135.0mg·kg^-1),而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7.
采用不同植物材料作硝化/脲酶抑制剂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抑制剂用量、环境温度、pH值和土壤性质等对抑制剂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材料P5,P7作硝化抑制剂的效果最好,其适宜用量为0.5 g/10 g土;不同植物材料对铵态氮硝化作用抑制的最适温度不同,同一土壤中各植物材料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同一植物材料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抑制作用大小各异。植物材料P1,P2,P3,P4在15,25,37℃时对土壤脲酶的抑制作用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强;各种植物材料对脲酶的抑制作用以石灰性土>中性土>酸性土;在缓冲液pH值为6~8范围内,脲酶活性和各抑制剂对脲酶的抑制效果随pH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不同肥料组合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大量元素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仅以在配方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分别提高马铃薯产量17.7%和12.9%。施用配方肥和在配方肥基础上增施土壤调理剂、中微肥提高了马铃薯VC含量,分别为9.2%,9.6%,9.2%。各配方肥处理均提高马铃薯淀粉、粗蛋白和磷含量,增幅分别为10.5%~13.0%,21.5%~40.8%和3.5%~27.2%。施用配方肥和在配方肥基础上增施土壤调理剂分别降低了马铃薯还原糖含量14.1%和5.6%,施用配方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增加了马铃薯块茎的钾含量7.0%和10.9%。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可提高马铃薯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元素有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79.
缓释复合肥料对酸性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缓释复合肥料(SRF)对酸性菜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影响。两次测定(35d和45d)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中,SRF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为最高,其中SMBC达到显著;SRF处理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复合肥(CCF)处理(分别提高25.8%和38.6%),真菌数量低于包膜缓释肥(CRF)处理,高于CCF处理;与施用普通复合肥(CCF)处理相比,SRF能够显著提高白菜产量(分别提高16.4%和13.9%),而与包膜肥料CRF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0.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贵州强酸性(pH 4.3)黄壤施用磷石膏对高粱生长、养分平衡、细胞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强酸性土壤上种植耐铝能力弱的高粱, 铝毒害明显, 即使施用足量的氮磷钾肥, 作物也生长不良。施用磷石膏和石灰后高粱出苗和生长正常, 各生物学性状均极显著优于对照, 施磷石膏高粱长势优于施石灰处理;高粱干物质量与磷石膏(X1)、石灰(X2)的施用量呈二次曲线变化(回归方程分别为: Yw=6.88+11.92X1-1.65X12, R=0.983**;Yw=6.88+6.39X2-0.72X22,R=0.996**);磷石膏降低酸性黄壤铝毒、提高植物钙含量的效果略逊于石灰, 在提高植物营养3要素(特别是磷、钾元素)的作用方面优于石灰, 施磷石膏植株磷含量是石灰处理的1.17-2.43倍;施高量磷石膏的高粱植株氮/磷、氮/钾、钾/磷比值分别为6.8-7.1、1.2-1.3和5.4-5.6, 比值适中、变幅小, 氮/铝、磷/铝、钾/铝、钙/铝比值提高, 改善和调节了高粱体内氮、磷、钾、钙养分的平衡。高粱叶片细胞膜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分析表明, 施磷石膏、石灰后SOD和CAT活性增加, 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下降, 施磷石膏效果优于石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