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0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45篇
  27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581.
10年生火炬松木材28个家系干缩率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年生火炬松28个家系的6项干缩率指标的统计结果表明:16、24、27、32家系的干缩率较小,可作为建筑材的首选优村家系;家系间整体变异系数较小,家系内个体变异大多很大,在家系基础上进行个体改良效果更好;28个家系的全干干缩率与气干缩率密切相关,在全干和气干状态时,弦、径向干缩率比值T/R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82.
【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 botrana是新入侵我国吐鲁番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揭示其在新入侵地吐鲁番成灾的原因,对葡萄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葡萄花序、幼果和成熟果实饲养幼虫,测定各虫态生长指标、发育历期、成虫产卵量、存活率等,并对饲养材料中的物质变化与葡萄花翅小卷蛾生长发育及田间数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取食成熟果实的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幼虫和蛹的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取食花序的个体;取食成熟果实的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卵历期、幼虫历期和蛹历期显著短于取食花序和幼果的个体,雌虫产卵量也相对较高,而取食花序的单雌产卵量不超过15粒,存活率也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与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数量变化、产卵量和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氨基酸、单宁、黄酮等物质含量与其产卵量和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取食成熟果实可以缩短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发育历期、提高成虫产卵量及存活率,成熟期果实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是导致葡萄花翅小卷蛾田间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3.
为了科学评价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试验中参试甘薯品种(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及试验点的鉴别力、代表性,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2019年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试验中10个甘薯品种(品系)在2年9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适合大面积推广的丰产、稳产甘薯品种(品系)及鉴别力、代表性较好的试验点。结果表明,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面均极显著,其中环境效应占比最大,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占比最小。湘菜薯3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均较高,最接近理想品种(品系),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黔菜薯2号、薯绿2号、EC15、海大7798、福菜薯25的丰产性较好,但稳定性一般,适合在特定区域推广,湖南长沙地区最适的甘薯品种(品系)为薯绿2号,其次是海大7798、福菜薯25;湖北武汉、重庆、海南琼海、福建福州和广东广州地区的最适甘薯品种(品系)为黔菜薯2号,其次为EC15。海南琼海、福建福州是菜用甘薯茎尖产量鉴别力、代表性均较强的试验点,更适合作为菜用甘薯的鉴定试验点。研究首次在菜用甘薯产量分析中同时使用AMMI和GGE 2种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584.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甬青8号为试材,采用软腐病菌叶基部刺伤接种法,开展了不同温度、湿度和接种量对不结球白菜软腐病发生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和接种量对软腐病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上升,30和35℃处理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都分别达到100%和100,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20℃处理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分别为52.67%和36.48,均显著低于25℃处理;湿度是影响软腐病发生的关键因子,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RH为80%~100%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分别达到100%和100,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RH为0%~60%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仅为2.67%和1.52,均与清水处理(CK)无显著性差异;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接种量(菌液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菌液浓度为1×106和1×108 CFU/mL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分别达到100%和100,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菌液浓度为1×102 CFU/mL处理的软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仅为6.00%和5.05,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85.
探索我国当前原深度贫困地区乡村人口流动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对揭示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振兴和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现状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国家原深度贫困地区凉山州同城化区域的“一市三县”为对象,结合2020年的统计年鉴[33-36]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21年区域乡村人口调查等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Moran’s I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乡村人口流动的空间特征,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与GWR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乡村人口流动规模总体呈现围绕优势发展区域集聚的空间特征。乡村人口流动的冷热点区空间由河谷向外呈明显的“热点区-次热点区-冷点区”梯度分布格局;热点区乡村在发展水平较优河谷圈层所占比例最高,冷点区乡村在发展水平较差的“高山-二半山”圈层所占比例最高。2)乡村人口流动的活跃程度沿地理圈层呈现“净流入活跃型-平衡活跃型-非活跃型-净流出活跃型”线性梯度分布格局;按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呈现“向心集聚-距离衰减”的空间特征。3)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乡村人口净流动系数的影响均呈负相关,地形高程的负向影响最强;在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中,“交通区位、距产业园区距离、距城镇距离”因素对乡村人口净流动系数的影响呈负相关,“耕地条件、城镇发育度”因素对乡村人口净流动系数的影响呈正相关。综上,凉山州同城化区域“一市三县”乡村在优势因素产生的“拉力”和劣势因素产生的“推力”共同驱动作用下形成了当前乡村人口流动非均衡性总体空间特征。本研究可为后脱贫时代凉山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6.
通过基质栽培的方式,分析了大颗粒肥料+有机无机液体水溶肥对小果型西瓜苏梦6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大颗粒肥料+有机无机液体水溶肥在促进西瓜植株生长、改善西瓜果实品质及提高西瓜产量等方面效果明显。施用2粒绿色肥隆丸以及2粒黑色肥隆丸为底肥的组合对提高果实膨大期及成熟期的叶长及叶宽方面作用显著;施用3粒绿色肥隆丸以及3粒黑色肥隆丸的2组处理在增强茎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糖度、提高产量方面表现突出。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种肥料处理的13项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和评价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FG3> F1> FB3> FB2> FB1> FG1> FG2> F0,其中施用3粒绿色肥隆丸效果显著排名第一,该处理的2种糖度较对照分别提升了31.9%和44.5%,折合产量和小区产量分别提升了82.80%和77.13%,施肥次数比传统施肥减少了3次,节本增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87.
以‘稻草芥’和‘甬雪9号’为试验材料,开展加工青雪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工青雪菜应选择叶柄绿的品种,采用10%的盐度,腌制24~30 h为宜;并于-20℃速冻后分别贮藏30 d和45 d,雪菜的品质差别不显著,产品色泽绿,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本研究可为雪菜浅加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88.
为筛选耐Cd种质资源并研究生姜耐Cd机理,以华东、华中和西南主产区的5个主栽品种凤头姜、贵州小黄姜、罗平小黄姜、竹根姜和山东大姜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和镉(Cd)处理,两处理的水分处理一致,CK无外源添加Cd。测定生姜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5个品种苗期的耐Cd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d处理显著(P<0.05,下同)降低了生姜的株高、茎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光合色素含量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升高了叶片中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山东大姜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与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无显著变化。综合评价5个品种生姜的耐Cd性排序为山东大姜>贵州小黄姜>罗平小黄姜>凤头姜>竹根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粗、Car含量与综合评价值(D值)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叶片TBARS含量、POD活性与D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竹根姜Cd含量是山东大姜的3.57倍,Cd主要富集在根和叶中,山东大姜的Cd主要富集在根中。5个品种中山东大姜耐Cd性最强,竹根姜耐Cd性最差。茎粗、Car含量、叶片TBARS含量和POD活性可以作为生姜耐Cd品种筛选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89.
粮油生产型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本文以杭州市桐庐县九月良品家庭农场为例,剖析了粮食作物生产型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与途径,包括依托优良生态环境优化种植模式,通过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提质增效,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认为值得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90.
【目的】为明确气候变化对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粮食安全。【方法】选取1961—2020年气象站点数据和产量数据,结合气候倾向率,M—K趋势分析,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了引黄灌区玉米生长季各气候要素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1)各个区域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除陶乐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地区大气压均呈升高趋势。风速和日照时数大致呈现西南高东北低。各地区降雨量变化趋势均不显著,除中宁、惠农呈减少趋势外,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呈升高趋势。各地区的相对湿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2)引黄灌区各个市(县)玉米单产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用5年滑动平均法拟合出的趋势产量能较好地反映出引黄灌区各市(县)玉米产量增长特征,从而进一步反映因生产力和国家政策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实际产量变化情况。在空间分布上,产量中心虽有部分年份出现南移现象,但整体仍保持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3)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相对湿度是影响引黄灌区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风速次之。【结论】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各气象因素对不同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