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3篇
  36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实心小麦86-741茎秆的解剖分析及壁厚特性的SSR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实心小麦86-741、新疆稻麦及其杂种F1为材料, 利用石蜡切片和SSR标记方法对86-741的实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实心小麦86-741茎内仅有极小髓腔, 髓腔中有髓, 机械组织中有维管束的分布; 杂种F1偏向实心亲本86-741, 有髓腔, 但髓腔的直径小于新疆稻麦, 机械组织所占的比例小于亲本86-741; 86-741维管束数最多, F1代其次, 新疆稻麦最少。遗传分析与SSR标记结果表明, 86-741髓的有无是由双隐性基因控制的; 而其壁厚性状由位于3BL染色体上的单显性基因控制, 与SSR标记Xgwm-547的遗传距离为5.3 cM。暂将该壁厚基因定名为Cwt-1。Xgwm-547可用于辅助转育壁厚特性, 提高小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62.
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产量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其在籽粒中的分配量,研究大豆及其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规律,对了解大豆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大豆及其群体干物质积累、分配的一般规律,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并介绍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高产大豆群体干物质积累、分配的特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进行大豆群体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63.
杏子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差异快速评估与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S与GIS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探讨了流域下垫面覆盖信息和地形信息的快速提取方法;在对土壤侵蚀评价因子进行合理筛选以后,参考国家土壤侵蚀分级分类及其参考指标,利用ERADS图像处理软件提供的专家分类器,实现对土壤侵蚀强度及其空间差异的快速、精确评估,并以水文站的观测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4.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锌水平日粮对荷斯坦种公牛精液品质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80、110、200mg/kg,试验期8个月。【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精子活力、射精量、精子密度影响极显著(P<0.01);对精子顶体完整率无显著影响(P>0.05),能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P<0.05)。(2)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锌、精清锌和精清睾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精清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AKP)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GOT和GPT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AKP和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分析不同锌水平试验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本次试验研究表明: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10mg/kg日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65.
在选取的4种土壤上 ,用甲鱼温室排放的富含营养物的养殖废水和商品营养液作对比进行了生菜栽培试验。试验表明,不同的土壤对甲鱼废水显示出不同的适应性 ,土壤对甲鱼废水中的铵氮和磷的去除率较高 ,4种土壤中以红壤为最 ,分别达95.3 %和96.8 %。甲鱼废水既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态K、Ca的含量 ,促进植物的生长 ,还能减少因甲鱼废水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6.
利用2001—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与同期气象资料,研究自贡市气象条件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等方法筛选气象预报因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自贡市玉米主要病虫害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5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降水量和湿度对玉米病害的发生面积影响最为显著,温度次之;4—6月的温度和降水量对玉米虫害的发生面积影响最为显著,湿度次之;7—8月频发的高温对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均有明显的抑制和消弱作用。对模型进行检验,历史回代检验气象等级综合拟合准确率达到91%,2018年试报检验气象等级综合准确率达到100%,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够为自贡市开展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的气象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7.
为分离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底物,从腐熟的苹果树枝条中选择性分离到24株真菌,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初筛测定,发现有8株菌具有产胞外纤维素酶的能力。对初筛试验中透明圈/菌落直径较大的菌株进行纤维素酶活测定,最终获得1株高效产胞外纤维素酶的菌株10,其滤纸酶活性、内切酶活性、外切酶活性分别达到13.26、36.67、12.06 IU。基于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通过单因素优化发酵条件,得到该菌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pH=7、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1.25%、硝酸钠含量1.50%,优化后其滤纸酶活性、内切酶活性、外切酶活性达到27.80、57.30、29.10 IU,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109.65%、56.26%、141.29%。菌株10能够高效产生胞外纤维素酶,为果树枝条的腐熟利用和纤维素酶的工业化开发提供了高效菌株。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组配模式对超级稻晚稻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超级稻5优103为供试品种,研究劲久(27-11-12)、劲久(24-14-16)、永笑(22-8-15)、MEISTER 7、MEISTERS 15等在不同组配模式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复合肥(25-10-16)+尿素”(常规施肥模式)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缓/控释肥配施模式下“永笑(22-8-15)+ MEISTER 7”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其水稻根长、分蘖期叶片SPAD值、抽穗期叶片SPAD值、破口期抽穗的整齐度和倒三叶叶面积较常规施肥提高13.9%、4.0%、8.4%、15.2%和19.2%,差异显著;其水稻产量、株高和有效分蘖数较常规释肥提高-1.7%、2.3%、和2.0%,差异不显著。劲久、永笑系列缓/控释肥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氮、磷和钾素利用效率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3.0%~19.9%、2.1%~8.9%和3.2%~13.7%。[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稻谷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水稻群体结构等因素,“永笑(22-8-15)+ MEISTER 7”处理的施肥模式最佳,“永笑(22-8-15)+尿素”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69.
水土保持是青海实现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青海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在准确把握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基础上,以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为主线,科学制定了水土保持方略、防治目标与总体布局,建立了数据融合挖掘、区划精准界定、分区量化布局和监督体制机制,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依据,以省级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成果为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实施预防保护,重点加强江河源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环青海湖区域和风沙区生态保护,充分发挥自然修复作用,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加强重点区域、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治理,构建水土保持决策支持平台和规划设计—保护治理—工程建设—监测评估—监督管理全链条监管制度体系,是青海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系统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养猪业危害极其严重。1.原因分析(1)质量因素疫苗的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弱毒疫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一个繁殖过程,接种的疫苗必须含有足够量的有活力的病原,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建议到疫苗定点供应站购买疫苗。(2)温度因素冻干苗要求低温保存,而且在不同的温度下保存的日期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